王丰显
摘要: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全方位观察事物发展的眼光,这样的理念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最新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思维并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社会各界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和策略的创新。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良好的数学能力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寻求提升教学效率的创新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成因分析;创新策略
引言
每一门学科的成绩提升都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做题不单是对个人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促进学科思维全面发展的途径,因此,想要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精细的审题步骤,很难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率。良好的审题能力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地全面了解,更离不开创新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提升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行业工作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结合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方向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思维范围较为广泛,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习题的分析和讲解,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参与思考的热情,甚至对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想要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发展,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确保题目的实效性,进而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综合学情,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在第一步时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问题的答案。很多学生常常在考试时丢分严重,并不是因为对知识点没有理解到位,而是被题目中的各种条件蒙蔽,漏掉了关键的信息,教师应该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空间,使其在不断练习中强化审题能力[1]。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有关"多边形的面积"知识考察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各种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图形,进行面积的加减计算的能力。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宽的长度是长的1/2多2厘米,求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对于这道题进行解答时,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的内容,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过程中需要的已知条件是长和宽,现在已知长为11厘米,需要做的就是求出宽是多少厘米。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学生能够轻松地理清解题思路,巩固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二、培养审题思维,创新课堂模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每个学生因为其生长环境、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情况的不同,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常常表现出参差不齐的学科水平,教师应该做的是结合班级的综合学情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而不是运用千篇一律的策略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解题过程中对思维转换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情境,在创新课堂模式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完善思考的范围和角度。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考察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立体图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学生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教师应该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同学,借助多媒体平台,让题目"动"起来,使其对立体图形的各个角度有了具象的认知,从而构建了相应的审题思维,为其审题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纠正不良习惯,提升审题耐心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发展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这样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学科能力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审题方向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审题能力之前,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们的不良习惯及时纠正,避免他们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同时,还应该加大习题的训练强度,磨炼其审题耐心,全方面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练习时,分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当中的运算。这部分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是步骤较多,每一步都需要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由于计算的环节较多,很容易因为一步错误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因此,在进行这部分的习题训练时,教师需要反复强调运算法则,使得学生在教师这样频繁地重复当中逐渐改变错误的习惯,耐心理解运算顺序和过程,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3]。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题目有时不只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而是结合一些图、表等共同呈现,甚至单纯以图、表等形式呈现,而在进行这类题目的审题之时,要求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全面、细致的观察相关的图、表等,并且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正确的解答出题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之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导小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观察,也就是让其将目光集中在关键信息上,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题意。
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课时,题目主要是比较大小、多少、轻重之类的,而且多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但是,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审题经验,因此在观察题目时经常会出现偏离重点的情况。比如,教师出示了三块蛋糕的图案,让其比较蛋糕的大小,结果部分小学生在观察图画时把重点放在了蛋糕上有几朵花、几颗樱桃上,此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可以这样对其进行引导"老师现在非常饿,同学们觉得这三块蛋糕我吃哪块才能吃饱啊?"经过这样的引导,很多小学生都会想到,肯定蛋糕越大就越能吃饱,这时他们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比较蛋糕的大小上,从而正确解答出问题答案。
结语
综上所述,审题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具有多种培养途径,良好的审题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成绩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也应该对数学学科保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探索,积极寻求更多的创新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舒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