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视角下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分析

2022-06-07 16:15刘吉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0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小学体育

刘吉峰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養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健康视角;小学体育;锻炼习惯;习惯培养

引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呢?

1.制订教学计划

教育领域的专家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形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单向互动、双向互动、多向互动、综合互动。以往的体育教学普遍都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递体育信息,但是目前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需要教师转向多向的教学,打造全方位综合性教学模式。

第一,动静结合。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拿出一段集中的时间重点讲解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体育练习的动作规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游戏,并将讲解的体育知识融入大游戏环节中。例如,在讲解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要领和相关理论之后,教师以男女穿插的形式划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单腿跳接力、单腿静止站立等比赛活动,将教学与娱乐充分融合在一起。

第二,课件穿插。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将趣味性体育游戏穿插其中,这样既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也能让学生快乐运动,促进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比如在做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欢快曲调高昂的歌曲,以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让学生伴随音乐节奏做动作。或者在练习队列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花式的队形。这些举措都可以为体育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放松,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命题活动。教师在完成某项运动项目的要领和要求后,要做出统一的活动命题,明确提出运动量要求以及运动目的,接下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设计体育活动项目,并自行组织活动。在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运动行为,针对学生动作的不规范之处及时做出纠正,并有意识地辅助学生控制活动节奏,避免活动偏离运动主题。

第四,内外联系。教师要将学校内部的体育课程与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边玩边学,并严格遵照体育运动规范进行运动和游戏,以现代化方式传递体育教学信息,让体育课程实现“单向”向“多向”的转变。

2.因材施教

当前大部分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很优秀,但身体素质却普遍较弱,并且很多学生都不愿进行体育锻炼,这需要教师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寻找产生这一心理的原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日常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让其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对体质偏弱的学生,教师也要拿出十足的耐心,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运动量小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逐渐建立运动的信心。

3.培养运动兴趣

体育教学从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以期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提高,从而忽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运动兴趣等,对学生来说也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提升其运动兴趣,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身体素质。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在兴趣的引导下,做任何事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总结归纳教学经验,应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授学生一些动作简单、节奏强的舞蹈,让学生面对面学习动作,这样的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快速融入体育课堂中。因为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也在运动中收获到快乐。在跳舞热身后,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后续内容的学习中,实现舞蹈热身环节的效果。在课前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热身,既能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还能让体育课堂更有活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逐步的引导练习中,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激发课堂参与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闹,同时也极其喜欢集体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实际活动中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将班级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随机分成多个小组,让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女同学则进行踢毽子比赛,并且在比赛开始前,教师要明确说出获胜队伍的奖励,以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以比赛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活动,加强沟通拉近距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的热情,为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5.组织多元化体育活动

首先组织体能测试,详细了解并记录学生的体能状况。另外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自发组成兴趣小组,运用喜欢的锻炼方式完成体育任务。其次教师在分组前,要仔细调查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性格,让组内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实现活跃身心、强健体魄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也能让体育教学的氛围更加和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教师要始终以育体育艺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也要做到全面化和系统化,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特长,勇于张扬自我个性,让自身获得最佳的发展。

6.结合日常生活

并非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盲目进行体育锻炼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不能完成期望的目标,还会造成身体损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体素质、体能情况、认知经验等,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合理化地选择体育锻炼方式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逐渐加强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还要让其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激发体育锻炼热情。体育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分别了解自己最好的运动状态,并学习基本的准备活动以及损伤处理常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让学生逐渐适应锻炼节奏,从而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合理化地设计课程,让课堂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内容能让学生感到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并逐渐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定期安排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小学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振强.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J].学周刊,2011(25):39-4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1.25.156.

[2]王兴永,赵淑想.浅谈现代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157.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小学体育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