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金荣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也同步进行。在以数理逻辑为核心的数学学科教学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新课改数学学科突破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强化全面思维综合理解力提升的基础之上,建立高效的符合数学阅读理解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数学学科教学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中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思维提出策略,供各位读者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理解;教学模式
阅读与理解长期以来一直被应用于文科类学科教学中,如语文及英语学科的教学。而在数学教学中,阅读与理解能力往往被忽视甚至轻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帮助学生进行题目的解读,侧重于学生对已知问题的理解,而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正在从单纯的问题解决过渡到问题阅读与理解中来。
1.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意义
阅读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长期以来阅读与理解教学被着重放在了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去理解一篇文章或阅读一段文字,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系中,阅读与理解长期被忽视。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阅读对小学生智力提升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题目设计方向,也逐渐从过去强调问题解决,向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转变。通过近几年教学评价测试的结果来看,许多数学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反而会在考试中吃亏,其原因与学生的阅读理解题目能力直接关联。学生无法弄清题目逻辑,自然就无法完成作答。新课改要求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对数学学科而言,综合素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是重要一环,因此題目形式的变化,对学生阅读与理解力提升要求更高。在数学逻辑基础上增加数学语言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数学思维。另外,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适应未来更加深入的数学学科学习,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成就感。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2.小学数学阅读与理解教学模式探索
2.1 强化数学逻辑思维阅读与理解教学,强调关键因素理解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阅读与理解题目的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明白他人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实践经验。数学学科的阅读不同于语文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应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将数学的阅读理解逻辑与语文等学科进行区分,特别对于一些纯文字类与实际生活问题相关的题目,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其他方式快速理解文义,掌握课文中关键因素,并转化为自己熟悉的数学语言或者图形,达到快速解决的目的。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通篇阅读,认为需要全面阅读后才能做出题目,殊不知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重点,抓住问题的核心,这样既可以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同时也能够避免浪费时间。以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速度路程及时间计算问题为例,许多此类问题采取文字描述,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快速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图形或者公式,计算出所要求的速度或者是时间,再结合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将数学计算式整理出来,这样既不仅大量节约了时间,同时经过逻辑思维和阅读理解的转化,题目也就变得更加清晰和易懂,同时经过此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2关注学法指导,侧重兴趣培养
数学学习要强调方法而不是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在阅读与理解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题目解决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独立思维和自主探究中,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字这部分时,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进入到字母和数字信息替换过程中,通过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去独立探索数字与字母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去独立探索和勇敢表达,达到主观能动性提升到目的。在学法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与理解学习过程中问题分析逻辑和经验积累,同时及时发现错误的学习方式并加以纠正,帮助学生重回正轨。
2.3善于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提升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逻辑思维总结与概括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阅读理解学习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分析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去学会总结和分析,帮助他们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学生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更进一步结合简单的思维导图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绘制,引导他们去自行设计符合思维逻辑的思维导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总结归纳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与发展。
2.4做好归纳总结,积累经验教训
一堂课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更需要一个完美的收官。教师要在课堂结束前指导学生对自己完成的阅读理解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帮助他们形成总结的好习惯,同时也训练思维的闭环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采取小的测试或者经验分享交流会,引导学生开展自主交流或讨论,总结在阅读与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技巧和总结的经验,这样大家互相借鉴交流,可以更快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好课堂测试或学期学年检测的机会,对进步较快的学生和总评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激励学生向着更好发展迈进。这些激励无论是小礼物小奖品之类的物质奖品,还是奖状、荣誉等非物质奖品,都可以起到正向激励和带头作用。
2.5利用课外阅读实现课堂延伸
与语言类学科类似,数学学科同样可以利用好课外阅读进行思维延伸。教师可以指定一些对学习数学有帮助的阅读理解类图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指导,还可以放开条件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和发现好的数学学科有关的图书。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室发现自己喜爱的数学读物,或者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启发学生进行数学课外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课堂中的阅读理解训练,实现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结束语:
阅读和理解教学策略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深入探讨和研究,而这种训练的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真正的理解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尚斌. 构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7):1.
[2]龙芬.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教学探究[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7, 000(007):52-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