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栋
一
多年前的春节,我和友人相邀去看海峡两岸百位书法家之“百福”书法作品展览。在大型展览厅里,我们见识了海峡两岸百位书家就同一个“福”字创作的上百幅书法作品。书写者年长的100多岁,年少的不到10岁,可谓“四代同堂”齐书“福”,男女老少共创“福”。各种书体的“福”字闪亮登台,光耀清新;各类变幻体的“福”字出奇制胜,风格独特。尤其是“福”中添“福”、“福”中藏“福”、“福”倒“福”、“福”满“福”以及“福寿献瑞”“福祥盛世”等花样翻新的祥和祝福之词布满展厅,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都说“福人有福”,参观了这一回“福”主题的技艺精湛的“百福”书法展览,可说大开眼界、大获享受、大饱眼福。
由此,我和友人进行了一次关于“福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友人虽非研究“福文化”的专家学者,却也对“福”字酷爱且相当熟悉。他说:“福”这个汉字的起始可追溯到35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们的先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甲骨文中有关“福”字的写法有许多种,但基本都是两只手捧着酒罐子举起以祀奉的样子,可以解读为华人先祖欢乐快慰的真诚展示。我听了十分吃惊。后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书籍,证实友人的“福”字说法确有出处。应该说,“福”字体现中华民族早的幸福愿望,凸显出华夏民族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友人对我说:孔子对幸福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是孔子的过人之处。友人还说:古代文献《尚书》对“福”字细化,产生了“五福”的解释,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显然将“福”字具体化,增添对健康长寿、兴旺富贵、美德修养等方面的愿望。其中“修好德”一句至关重要,将人生的幸福自然地连接于品格德行,朝着善良仁爱方向引导,提高了幸福生活的品位,为中华民族的福气代代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平安健康是一个人生命长寿最为重要的元素,没有平安健康,长寿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难以实现。即便靠医药延长性命,也会活得没有生活质量,甚至拖累全家老小,不但无幸福可言,也做不到“五福”中的“考终命”,不能达成人之生命的善始善终。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深度介入,古人又对“福”字注入了庄严肃穆而又清新快乐的仪式感。于是诸如祝福、祈福、赐福、请福、接福、纳福、摸福等各种仪式和活动也被代代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符号。友人告诉我说:千万不要小看了礼仪、仪式活动,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强烈地推进了儒家文化,尤其是董仲舒儒家礼仪、仪式文化的世俗化与民间化,客观上催生了从高层至底层民间礼仪文化的发展兴盛,使礼仪从业人员迅猛增加。礼仪与节庆、祈福、纳福、请福、接福、赐福、祝福等圆融地结合在一起,内生出丰富的文化含量,成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灿烂文化景观。甲骨文中的“福”字,表现的是人用双手捧着一个装满酒的器具,敬献给神明或祖先,这表明“福”自诞生初始就包含着以浓烈醇香之美酒祭祀先祖、祈福献福的重要仪式。其后,祈福、纳福、献福等礼仪被西汉大儒叔孙通引入汉高祖刘邦的朝廷。礼仪在中华民族延续了2000余年。
有关贴倒“福”的风俗,有不同版本的故事。有一种说法是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急中生智,令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察看,发现家家居然都贴了“福”字,无从下手,其中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得知后大怒,下令要将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赶紧阻止,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訪,特意把福字贴倒,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消了气,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从此人们便喜欢将“福”字倒贴起来,寓意幸福已到。
二
同友人关于“福文化”之交谈进入哲学思辨的层面,是在又一次的假日。当时我们共同提到了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应该是古代先贤对于“福文化”的最早思辩表述。它的哲学思考与悖论色彩初显端倪。还有古代文献《淮南子·人间训》,有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记载,也谈到福祸可能产生的变化。应该说从这时起,我们的先祖对于“福”字的线性思维,渐渐地、常态地进入非线性思维或反向思维的,本质上加深了对“福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拓展挖掘,给后人留下了对“福”字的多样辨析。
友人又告诉我说:《韩非子》曾说“全寿富贵之谓福”。福禄寿喜、加官晋爵、长命百岁、散枝开叶、瓜瓞绵绵,这样的人很有福气,但是这样的人极少。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祈福纳福:祭拜祖先护佑子孙,是一种;敬拜土地公公保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一种;竖梁建房、烧香敬拜,还是一种;男婚女嫁拜天拜地拜父母,再是一种……这里的“福文化”还隐含着地域风情民俗的深厚韵味。
我曾经就“福文化”同生产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话题,同友人做过一次探讨。我认为在生产生活中融入“福文化”,是民间百姓、艺人极其重要的幸福生活之创造。比如,闽地许多地方的戏剧中人物都祷告风调雨顺、夫妻恩爱、子女出息、安康平安、无病无灾等,将其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再如:历代至今的艺人们在木雕、石雕、漆艺、瓷雕、泥塑、剪纸、年画等领域,注入福禄寿喜等吉祥的元素,让“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地浇灌于精神层面。这些美好愿望最终都融汇于“福文化”的浩瀚大海,表达出人们对人生幸福的向往探寻。友人听了,觉得有理,也深表认同。
三
关于当代社会“福文化”的交谈,是我与友人捕捉到的新话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必然。其中最让外国人能够接受的当是“福文化”。对延年益寿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界和平的祈求,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大爱无疆、共享幸福,把幸福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各国人民将携手共同造福,谱写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接下来,我和友人又谈到了“福文化”的社会现实意义。幸福生活需要基本的物质支撑。没有相对富裕或者小康生活,奢谈幸福,连自己的底气都不足。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富甲一方,财源滚滚,却依然没有幸福感,甚至其财富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如何解决物质生活富裕之后生发的挥霍浪费以及精神空虚等,已是人们重视的问题。
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转向对幸福指数的追求。幸福指数的首要指标应当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幸福的共享。不论是经济层面的商业竞争,还是单位内部的比拼评优,双赢乃至多赢作为一种现代理念并渐渐形成风气,拥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人群多了,群体的幸福指数上升就更加明显了。
精神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多彩,则是幸福指数上升的另外一个层次。尤其是喜爱高雅艺术和文学阅读的群体,愈加重视个人在精神层面的提升,文化消费、品格塑造、品位提升和心灵净化方面的活动,成为这个人群幸福生活的最高旨趣。我的友人在这方面就有与生俱来的追求。他说,作为音乐“发烧友”,只要不出差,再忙再累,回到家中他都要听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音乐,在旋律的陶醉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我曾经告诉友人说:既然要寻找有品位的快乐,建议你跟我去一趟这座城市的三江口。友人回答说,三江口建造了全省最大的“茉莉花”大型建筑。五瓣浅绿色的“茉莉花”造型,分别为歌剧厅、音乐厅、多功能戏剧厅、影视中心和艺术博物馆。
我们择日驾车前往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一到那里,就被五瓣娇美的“茉莉花”大厦深深吸引。友人喜爱音乐,进了音乐厅。我则喜欢电影,进了4D电影放映厅。所谓4D电影又称四维电影,它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融入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观看时可实时感受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等,恍如身临其境。不过,4D电影我体验一次足矣。友人则不同。他买了年票,成为“茉莉花”中音乐厅的常客。友人是文创公司的老总,“福文化”经营有年,有较为厚实的经济支撑,同时他紧跟“福文化”新潮,享受着“福文化”的多样快乐。1E6417D4-C03C-4092-8923-5363AD7165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