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2-06-07 09:02:03董兴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董兴武

【摘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生活化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夯实基本功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有效手段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 言

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有着一定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在发育阶段,故学起来十分吃力.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故生活化教学能以自身亲切与熟悉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原理等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生活化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相较于其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目标缺失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运用能力.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制订教学目标,突出以学生为核心的发展性教育要求.数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但是真实目的却是应对考试,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进而影响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这样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本质.

(二)数学与生活分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教學模式比较注重数学本身的特征,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特点.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教学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很多东西只停留在表面上,对生活化教学模式没有深度的了解.这种问题一般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重数学轻生活和重生活轻数学.其中,在重数学轻生活方面,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把生活化理解成形式化,一些做法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十分看重,没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而是在教师规定的框架里成为做题的机器,缺乏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而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应用生活素材而忽视了数学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忽略了如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元素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引入了生活元素,但是太过形式化,失去了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导致生活化素材与教学内容脱节.所以,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时,首先要考虑所选的生活原型能否被学生接受,然后考虑能否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了生活元素,但偏离了实际生活,或者太过成人化,脱离了小学生的认知,导致学生无法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理解教学内容.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教师用生活经验代替了数学思考,使得低年级的小学生会经常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数学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生活元素处置不当,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数学经验也没有得到积累.

(四)教学手段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口头教学,以静态图片展示等形式实施教育,很少运用多媒体、生活化情境、游戏等教育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有一些原因是教师情境创设不当,在创设情境时,只是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没有真正了解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与本质,使得生活情境的创设太过形式主义.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正面理解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的本质特征.生活与教学是互通的,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局限在教材和教室中,教学形式也十分单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为此,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十分必要.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数学与生活深度融合,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教学方法等,并将以往单纯传授知识理论转变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另外,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二)构建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教材是教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能太过依赖教材,而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首先,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元素,以教材为主开展生活化教学.教材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小学生真实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深刻感受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也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设置教学方案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地布置教学内容,让课堂学习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教材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提升学生生活意识与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故教师要活用教材,化静为动.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购物情境,在讲台摆出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购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并深刻了解生活与数学间的关联.最后,结合实际,适当地删减与修改教材内容.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的情境,但是这些情境范围比较宽泛,有的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在“分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家中带来文具、水果、零食、生活用品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成效.

(三)改变学习方式,重视问题解决

说到学习,很多学生会联想到读书、做习题、考试等,而这些学习形式比较枯燥,没有趣味,脱离了实际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思维带入问题,使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融入情境中.问题的设置还要具备思考、实际、趣味三大因素.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生活元素,为学生构建各种形式的问题教学情境.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如在“加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重视作业设计,突出学以致用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后作业的布置同样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巩固课上所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教师常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实践性作业具有灵活性优势,它不受课堂的限制,能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如在学习“100 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数相关的事物,并用图画进行表达;在学习“分类”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进行分类整理;在学习“人民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父母的购物活动中,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人民币的计算.生活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其中不乏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有效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后学习成效,实现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生活意识,从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五)科学评价,提高教学成效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学习成效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所以,教师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学习成果展示与教学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通过多樣化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成果,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每月的进步与成果在班级展示栏中进行公开展示,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也能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定期汇报形式讲述自己生活化学习的成果,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的平台.在学生总结汇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总结,这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问题解决程度、学习能力等开展多角度评价,能切实提升评价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在评价过后,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生活化教学效率

现如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拓宽了教学的形式,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现实作用,将生活、教学、信息技术充分融合,从而构建现代化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图像、音频等形式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宽路径.例如,在学习与图形有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展示不同图形间的变化,让学生对该知识一目了然.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与图形有关,如房屋建筑、产品设计、媒体广告等,都有图形元素的存在,故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 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联,真正实现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改善学生的生活品质.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成为知识的实践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好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突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毅.生活化教学,让低年级语文蕴含生活气息[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782,868.

[2]李小龙.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4):248.

[3]郝智云.小学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37):39-40.

[4]朱永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20(46):259.

[5]吴素娟.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0(36).

[6]汤亚男.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清风,2020(24):63,6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