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阅读也是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会在对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开展阅读教学,而且还会另外单独设置阅读教学课,通过帮助学生学习课内外阅读素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越来越重视创新性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其中就体现在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这一方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创新阅读的融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助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从字面意思来看,创新阅读就是从创新的角度、以创新的思路发掘阅读素材中的创新点,形成具有个性以及创新意义的阅读观点和想法的阅读。因此,创新阅读更多的是在强调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自我思维观点,更加突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发展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通常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素材并按照传统思路解析素材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虽然这种阅读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很难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很难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因此,创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且必须的。接下来,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现状、创新阅读的意义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创新阅读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现状
从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发展现状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比较突出和重要的,教师也普遍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普遍具有强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意识和观点。但是具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虽然已经认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创新阅读以及通过创新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仍缺乏重视。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表现为教师只是按照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两方面组织教学,并且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加偏向于阅读分析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缺乏对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由此可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阅读教学还有待提升,教师对于创新阅读的意识水平和能力观点还有待改善。因此,将创新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度考量的一个层面。
二、创新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创新阅读的作用是多方位的,既包括对教师的作用,也包括对学生的作用以及对教学本身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创新阅读的过程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能够在研究如何将创新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创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从更具创新的切入点进行阅读分析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未来的持续性学习以及社会生活做好铺垫。从教学本身来讲,创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水平层次的提升,有利于“育人”教学理念以及“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的落实和贯彻。总而言之,创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不断革新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追求发展的必然前提。
三、将创新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阅读的关键词是创新,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产生灵感的迸发。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单独阅读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框架内,学生只会根据自己原有的阅读思路进行阅读,所以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灵感的迸发。因此,教师在融入创新阅读时应当注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新点。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让每一个小组内部都包含来自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与自己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机会,为学生的灵感迸发制造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因此教师要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进行小组划分,并均衡的将各个层级的学生分配到小组当中。其次,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课堂讨论。例如在《白鹭》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课的主旨和内涵。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知道本课主要是对白鹭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进行描写,侧重于表达白鹭的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本课主要是在表达白鹭的美,而有的学生却认为白鹭的美只是作者所运用的一种工具和载体,本课真正的核心在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及审美。由此可见,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转换阅读素材形式,丰富学生阅读感受
教材中的阅读素材以文字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并且通常配有少量的图片,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这种阅读内容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视觉疲劳。因此,教师在融合创新阅读教学时应到意识到转换阅读素材形式这一点,通过变换阅读素材的表现形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进而促进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发展。
以《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为例,本课的文字描述篇幅过长且分为两课来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很容易在分析阅读内容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可以以其他的形式来展示阅读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动画的形式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辅助本课的阅读,助力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过程,也会对故事情节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进而达到创新阅读的效果和作用。这种方法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加投入的状态进入阅读学习当中,又能够借助视频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同时,视频资料中可能出现一些编剧后来添加的创新点,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视频与阅读内容的方式来学习如何进行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8CC3F3D1-5AFE-4A3A-8FE2-86E060F4E160
(三)進行多方位的分析,尝试不同分析思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阅读的素材的核心主旨是不变的,但是学生的分析角度和切入点是可以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培养学生从不同切入点展开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多方位进行阅读分析,尝试不同的分析思路,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丰富自身的创新阅读能力。
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例,本课选自《骆驼祥子》,主要内容是对祥子的外貌进行描写。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祥子的外观描写以及内心探究等方面进行阅读分析,从多方位、多层次的角度来刻画祥子的人物形象特点。课文中提到“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因此学生可以得知祥子是一个身体健硕且充满童趣和天真的人。同时,课文中也提到“他到城里以后,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让他觉得自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这里的描述不仅仅在说祥子的身体挺脱,更是在说祥子的精神和理想的挺脱。由此可见,虽然文章中主要是对祥子的外表进行描写,但是实际上作者更是在通过对祥子的外表描写来充实对于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理描写。通过从多方位进行分析,学生既能够掌握祥子的外在特点,又能够发掘祥子的内在心理特征,最终塑造出一个完整、充实的人物形象。
(四)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理解阅读内在情感
文学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结晶和集合,因此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阅读是学生创新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和应用,通过将生活经验融入阅读教学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将创新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衔接点,精准地将生活经验融合到阅读教学当中。以《落花生》一课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并分析本课前,应当通过多媒体展示花生种植并收获过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充实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阅读分析当中,进而借助生活经验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促进阅读创新的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将创新阅读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措施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活跃学生创新思维、转换阅读素材形式以丰富学生阅读感受、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以尝试不同分析思路、结合生活实际经验以理解阅读内在情感等方面。由此可见,将创新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选取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以及阅读方法的转变,更加强调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创新阅读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强化思维来助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8CC3F3D1-5AFE-4A3A-8FE2-86E060F4E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