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假设”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趣点

2022-06-07 16:27:11李铁
考试与评价 2022年5期
关键词:范进词语文章

李铁

中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堪称完美。我们按着文章的设计、安排和构思去组织教学,当然无可厚非。但我们如果能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有趣的“假设”,也许能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增加一些“趣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语言改换的假设

学习语文的基本任务是理解和运用语言。汉语言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形象性,这是文章创造出来的,是能激发读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景物或生活图景。教师要能引导学生赏析语言,品味出语言的丰富、生动、含蓄。同时语言不只是读者情感的外现,它还为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使其形神兼备,让读者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内心感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一些生动可感的语言假设,一是变换词语的假设,二是变换句子的假设。

1. 假设去掉几个词语,品味一下是否会减弱语言的表现力

鲁迅《风筝》第三段中有“呆”“出神”“惊”“跳跃”几个词语。课堂上,我让学生把“呆”“出神”“惊”“跳跃”几个词语去掉,再读一下,感觉怎样。有的学生说:“这几个词去掉后,大体意思没有改变,但总感觉缺点什么,好像深秋的树林没有了树叶。”有的学生说:“虽然只去掉了四个词,但韵味全无了,眼前没有了生动的画面,重读后,好像是喝一杯白开水。”同学们说得很深刻,这几个词语确实刻画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入迷程度。相信每个读者此刻眼前都会浮现出一幅感人的小儿画面,让你心酸,这就是“呆”“出神”两个词语的效应。假设把这几个词语去掉了,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

《风筝》第四段中还有:“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中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我”:“我”发现“秘密”后,“愤怒”“即刻”“伸手”“抓断”“掷”“踏扁”“傲然”……这几个词语就把“我”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小兄弟呢?恐惧、害怕,“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掩卷遐思,小兄弟那满脸无望之情迎面扑来。这样强烈的效果只因有这几个词语的表现力。假设一下,缺少了这几个词语,效果会怎样?有些同学认为:“当然不能有这个效果”。就这几个词语,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一个追求美的心灵的小兄弟形象和一个残害美的心灵的伪道士的“傲然”之态。两种心境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使人们的灵魂为之震颤。假设去掉了,表达效果就不再一样、不再有强烈的冲击力了,不会有视角形象,也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了。

2. 假设改换了句子,鉴赏一下作者的情感如何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第一段有:“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这段中的几个句子,运用了色调衬托(反衬)的手法,引发读者对北方阴风怒号、天寒地冻的想象。读者想象中北平的“寒色”衬托了济南冬天的“暖色”,伦敦的“暗色”衬托了济南冬天的“明色”。假设把这几个句子变换一下,改为:“北平冬天刮风,济南冬天没有风。伦敦冬天无日光,济南冬天响晴。”这里只是稍微变化一点句式,但表达的情感就迥然不同了。这种句式缺少了冲击力,没法在读者头脑中产生光、色、态的具体形象,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无法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所以虽然句子只是简单地变換了一点,意思也没有改变,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大不相同了。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说:“……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里有一个“呢”字,还有一个感叹号,是个感叹句。为一个鸭蛋而骄傲,好像还在跟谁赌气,真够天真的。这个感叹句不但使情感表达强烈,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家纯净天真的心性、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假设没了“呢”字,不用这感叹句式,直接说:“这不叫咸鸭蛋”,这样的句式也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喜欢家乡的鸭蛋,不喜欢北京的鸭蛋。但这样的表达太直白了,作者的情感蕴味就全无了,无法展现作者内心对事物的态度。可见句式的魅力不可小觑呀!

二、语段改换的假设

文章是由语段构成的,段落层次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这个思路,读者可以窥见作品的主题思想。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层次布局很有特色,假设改换了,结果会怎么样呢?假设删去一些语段,是否会影响主题的表现?

鲁迅的《故乡》中,“我”回到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该详写“我”到故乡后的所见所闻,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写。母亲不经意的一句话:“还有闰土……”这便引起“我”的大量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这样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少年闰土,从他的穿戴、神情可知他家境殷实,也透露了当时旧中国广大劳苦人民的生活状况,也还能吃饱穿暖。三十年后又怎样呢?“先前的紫色的圆脸……”闰土的这幅外貌,体现了旧中国越来越贫穷了。我们再来听闰土的话:“老爷!……”闰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石像”一样。他拣了几件东西,其中有一副香炉和烛台……

读到这里,我让同学们作了一个假设,把回忆少年闰土的那部分删去,会怎样呢?同学们讨论一番后,认为去掉后,直接写中年闰土,就无法表现将近三十年来旧中国农民的变化,就不能更好地表现旧中国经济的衰退。讨论到这里,我特别强调要注意闰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情感。闰土经济上是贫穷的,但精神上更贫穷,他完全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人。

鲁迅的《故乡》还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人物“杨二嫂”。杨二嫂年轻时,因她长得美,人人都叫她“豆腐西施”;也因她长得美,她的生意非常好。按理说,将近三十年后,这家豆腐店该更兴旺了,她也该成老板了。而现实如何呢?杨二嫂站在那儿,像个“圆规”似的,冷笑说:“迅哥儿,你阔了……”读到这里,同学们认识到了旧中国人民的贫困不是哪一个方面的,而是涉及到各个阶层。闰土代表广大农民,杨二嫂代表城镇个体私营者,他们越过越穷,说明了旧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样,三十年后的杨二嫂,不仅经济上贫穷了,而且精神上也变得贫穷了,她变成了一个庸俗、势利的妇女。

这里我让同学们作了一个假设,把作者对少年闰土、年轻时的杨二嫂的内容删去后会如何?同学们讨论后,认真作了总结。有同学说:“原文才是《故乡》题目内涵,通过‘故乡这个窗口,来展现整个旧中国的面貌。”也有一些同学联系历史作了这样的总结:“旧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旧中国人民迎来了民主、平等、自由。但是通过《故乡》,我们可以看出封建政治制度根本就没有改变。假设删去这些语段,《故乡》的主题内涵就不深刻了。”一篇文章反映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后果,意义何其深远。8CC3F3D1-5AFE-4A3A-8FE2-86E060F4E160

文章中的语段通过这样的改换假设,能够让深邃的主题内涵明晰了,学生学习也更有兴趣了。自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情节改换的假设

学生在学习小说类作品时,不能很好地鉴赏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更是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假设一些情节的改换,引导学生去讨论,这会让学生很感兴趣,也提高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范进中举》中,当“范进进学回家”后,胡屠户来把他夸奖了一通,这是范进考得秀才后,他丈人对他的态度。假设一下,以前的范进,他丈人会怎样对待他呢?真不敢想象。范进要去参加乡试,因为没有钱,去向他丈人借盘缠。胡屠户不仅没有借,还把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读到这里,同学们可以假设一下,范进没有考中会是怎样?同学们各抒己见,热烈地讨论,认为如果到此结束,作品就没有意义了。当报录人来了,众邻居如何?“有拿鸡蛋来的,有……”范进如何?结果他“欢喜疯了”。当地的知县如何?他也屈尊前来看望范进。假设删除了这个情节,作品就不能很好地展示社会各个阶层的众生相。

读到此,同学们再假设一下,范进几十年的追求实现了,为什么会疯呢?如果不疯呢?同学们由课本讨论到《儒林外史》这部作品,正是这本讽刺小说的主题,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中举了就意味着要当官了,当官了就意味着要发财了。屈辱贫穷的生活结束了,荣华富贵都在眼前了。范进疯的理由也容易理解了。我们作了这一假设,不但理解了人物形象,而且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让枯燥的语言有了趣点。

很多小说的情节都可以作这样的改换假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穷得一贫如洗,假设于勒真的像别人传说的那样,他成了百万富翁,那么菲利普一家会怎么样呢?《孔乙己》结尾写孔乙己看来“真的死了”,假设他没有死,几年后突然出现在咸亨酒店的门口,结果会怎么样呢?《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假设没有站在教堂外受到歌曲的感化而决定悔改,他又会怎么样呢?这些假设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联想和讨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思維能力。

四、创作背景改换的假设

在课文教学中,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一点,充分利用作品的文学魅力,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一种乐于学习、增强学习能力的方法,我们也可作一些假设。

在教学《赤壁赋》前,我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及他作《赤壁赋》(包括前后《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并让同学们思考:假设苏东坡没有遭受“乌台诗案”,他会写出震惊世人的文章吗?可以肯定地回答,那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了世间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这次经历,让苏东坡的才情获得了升华。这时,伟大的苏学士才真正的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穷乡僻壤。这样的假设,不但让学生在查找作家背景时有针对性,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同时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

李白很有才华,被当时的皇帝看中而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但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不愿意为皇帝歌功颂德,于是被皇帝“赐金还乡”。李白有了这“赐金”,才能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假设李白没有这样的经历,他还能写出《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对于杜甫,同样可以作这样的假设。

通过对作者身世或是社会背景的改换假设,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语文课堂上,不管是“教”还是“学”,都需要及时反馈。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假设”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趣点,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分辨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领悟能力,而且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明显地知道平时学习的优势与不足,让教师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8CC3F3D1-5AFE-4A3A-8FE2-86E060F4E160

猜你喜欢
范进词语文章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词语欣赏
范进一日游
学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1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一枚词语一门静
中了状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