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舒畅
摘 要:中共早期革命进程中由于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使得党内不断出现“左”、右倾错误,严重阻碍了革命进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广泛开展阅读与调查研究。基于现实压迫与寻求出路的阅读活动,提升了党员的理论水平。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调查研究活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化中共党员对马列主义的认知,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阅读与调查活动以纠正错误为逻辑起点,而后转向主动学习进行自我革命,也标志着中共自身建设逐渐走向成熟。
关键词:延安时期;阅读;调查;被动纠错;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3-0088-0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开展阅读与调查活动,以正本清源,肃清党内错误思想,是中共完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与调查活动是在革命付出惨痛代价后,在复杂革命环境下开展起来的。中央苏区时期,由于外部巨大压力及领导集体频繁更迭,使得党没有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纠正“左”、右倾错误思想。中共落脚陕北之后,外部环境压力較小以及领导集体相对稳定,为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提供了可能。阅读与调查研究便成为党纠正错误思想的重要措施得以实施。学术界目前主要围绕着阅读与调查活动的背景、经过、内容、影响进行研究[1]。本文则将阅读与调查作为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方法,对阅读与调查研究历史进程进行梳理,洞察党如何通过阅读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深化学习成果,进而变被动纠错为自我革命。
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正本清源
陕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落脚点与出发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2]297。遵义会议之前,党在“左”、右倾思想的指导之下,使得革命付出惨痛的代价。在八七会议上,中共反对右倾错误,但是党内又出现了“左”倾情绪,并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具有“左”倾性质的“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领导位置。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召开,标志着王明“左”倾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以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直到遵义会议的召开,才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1945年中共针对若干历史问题所做的决议中,对上述路线错误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这几次路线错误是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上的错误,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3]107,109。路线错误为何仍然执行有力,使得我党付出惨痛的代价,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并且理论滞后于实践。
面对外部环境强大的压力,每次遇到危机之时,只是忙于纠错,并未从根本上反思根源问题。为何小资产阶级思想能够进入中共党内,并左右中共的决策?首先,小资产阶级作为中共早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规避其本身携带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而革命队伍中的部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往往处于动摇状态。这是因为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能够参加革命,中派也可以参加革命,右派分子则是在受到无产阶级以及其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时,附和参加革命[4]5,6。其次,小资产阶级思想并非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只是其载体为小资产阶级。因此当小资产阶级思想占据无产阶级理论学习不充分、思想不坚定的小资产阶级党员的思想体系,便会造成对革命形势的误判以及对错误路线执行有力的情况。再者,由于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长期存在,根深蒂固,社会经济基础在社会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中,就反映为小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作为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了中共的革命进程,其理论无法指导中共的革命实践,成为中共落脚陕北之后必须清除的思想。
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具体而言则是理论学习的不足以及理论并未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两个方面。理论学习的不足使得小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了党员的思想体系,损害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中共如何将其清除以正本清源,阅读与调查研究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现实压迫与寻求出路:问题导向的阅读
落脚陕北之后,在时间和空间上拥有了清除党内错误思想的条件。同时,面对日趋紧张的抗战形势,我党也需要进行队伍扩充。因此,提高党员理论水平成为党此时亟待解决的问题。1935年12月,为完成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所负担的历史任务,明确提出要在组织上扩大与巩固党[5]548。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新组织尚未成熟时,老组织也出现了在思想、政治、组织上需要进一步巩固和进一步布尔什维克化的问题[6]603。1937年5月,张闻天在中共苏区代表会议上提出,“巩固我们的党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并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工作作风。”[7]148
理论作为革命的先行者,为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列宁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8]311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路上因病躺在担架上依旧在阅读马列书籍,学习马列理论。在行军途中先后阅读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反杜林论》等著作。此外,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连续发烧也依然坚持学习[9]2,3,161。1935年抗大政治部工作人员穰明德回忆,毛泽东同志作为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对大家说:“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穰明德在与毛泽东同志交谈之后,开始阅读《大众哲学》、李达的《政治经济学讲授大纲》等书[10]。1938年,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成立了新哲学会,主要目的是积极从事“新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研究”[11]491,深化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而后在中央的统一指导下,各阅读小组主要阅读的篇目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如《矛盾论》《实践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为了进一步总结历史、讲清问题、统一思想,进而清除党内错误思想,充分认识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又编撰《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等著作,深化和统一了“全党在党内两条路线斗争、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等问题上的认识。”[12]
在皖南事变之后,党在各革命根据地开展整风运动,进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该时期,针对党内思想认识不统一的问题,注重从思想上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带头、自上而下带动学习,统一了党内思想[13]。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理论学习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阅读。该时期,在阅读马克思列宁的主要著作之外,集中阅读的是中共领导人的文章,如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刘少奇同志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朱德同志撰写的《革命军队的纪律》《我们有办法坚持到胜利》等。中宣部也先后向各根据地下达了《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关于大后方党的干部教育的指示》等文件,以推动各根据地的学习。从领导人到普通党员,从中央到各根据地形成了学习的浪潮,1941年的九月会议后,党中央成立了由毛泽东同志任组长,王稼祥同志任副组长的中央研究组(中央学习组)[14]612。进一步推动了党内阅读学习,由此党的阅读学习走上了有组织的道路。
在反抗压迫以及寻求出路的双重任务之下,阅读作为党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方法,發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阅读学习的不断深入,内容不再仅限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更有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的学习。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而调查研究则是延安时期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以及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对调查研究如此重视,这与毛泽东同志早期从事革命的经历密不可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为毛泽东同志回应党内外关于农民革命斗争问题的不同态度,是毛泽东同志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调查报告,可以称之为共产党人早期调查研究的经典范本。1930年5月为了反对红军中出现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4]109的著名论断。在1931年,当时总政治部发布的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对这一论断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阐释,毛泽东同志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要指的是:“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也没有发言权。”[4]118毛泽东同志该时期的农村调查思想对后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为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党内很多同志仍然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工作作风,部分党员干部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党内担负指导工作的危险现象[2]789,落实调查研究成为中共的重要任务。1941年8月中共发布了《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决定指出“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6]361这一决定为全党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纠正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分离的错误倾向指明了方向。延安时期,党所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之所以效果显著,与该时期的调查研究密不可分。张闻天同志认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就要补课,过去我们对苏维埃后期的错误没有清算,这是欠的老账,现在必须偿还[7]313。张闻天同志自1942年1月26日开始,先后在神府县直属乡贺家川、米脂县杨家沟等地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研究。他返回延安后指出,调查研究这条途径,是对知识分子老党员进行改造应该遵循的途径。张闻天同志认为此时的中共主要不是从书本上、教材上接受马列主义,而是要从实际经验中,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接受[7]318。显然,在调查研究之后张闻天同志的思想发生转变,在实践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延安时期党通过调查研究使得理论学习不再浮于表面,从革命热情转向革命理性。对革命形势的认知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4]296,使得党的指导思想能够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四、从被动纠错向自我革命的主动转向
在多次的“左”、右倾错误思想指导之下遭受重创,直到落脚陕北后,党开始注重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与调查研究能力,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阅读与调查研究作为中共在延安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两个路径,从以纠错为目的转向主动进行自我革命,揭示了党的革命从理论走向成熟的内在逻辑。
理论作为保证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一直为党所重视。而革命理论则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进而发动革命[15]339。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起了“学习竞赛”的倡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干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模范作用。作为一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采访时因碰到一位客人给他带来几本哲学新书,便求知若渴要求改期再做采访。随后几天毛泽东同志便对这几本书进行专门阅读,在阅读期间对其他的事情也几乎不管不顾[16]67-68。在领导模范带头下,党内掀起了以解决错误思想和寻求出路为目的的阅读,而后在稳定之后主动转向自发自觉的理论学习。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做《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剖析了“主观主义”与“实事求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并提出改造全党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在调查研究方面,中共中央要求在中央下设调查研究机关,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独立区域的区党委或省委、八路军、新四军之高级机关,各根据地高级政府,均设置调查研究机关,动员全党、全军、政府各级机关及全体同志,“着重对于敌、友、我各方情况的调查研究”[17]174-176。此外,1942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八条具体的整风学习办法,为提高理论学习的时间做了规定。为督促这项决定在地方的落实,中央书记处要求各地对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将成绩缺点经验做出总结电告中央[17]357。通过开展阅读与调查研究活动,从不断犯错、纠错变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党初到陕北之时阅读与调查是为生存与发展被动地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后期则是为巩固组织进行主动的自我革命。
中共在理论与实践错位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纠错,不断地成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相结合。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主动检视,加以清除,实则是主动进行自我革命。延安时期,阅读与调查研究推动从被动纠错向自我革命的主动转向,为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余论
延安时期,面对革命形势的变化,将广泛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调查研究相结合促进了全党的思想统一,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奠定了基础。全党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得党组织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而调查研究的开展也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使得党员在群众中更具有代表性,党组织在革命中更有代表力,也为根据地群众动员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表现出高超的组织艺术,而“革命的组织艺术,强调的是革命者在战场上的创造性能力。”[18]405而学习与调查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党理论创新的弹性空间以及外来理论本土化的深度,进而提升了党在具体事务中的创造性能力,也为党辩证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指导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纠错是因革命的需要,自我革命的意识则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党变被动纠错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对党保持自身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作用。延安时期,全党开展了一场深入持久、自上而下的阅读学习运动,进而通过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马列主义的认识,提高了党员的理论水平,促进了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刘雨亭.阅读与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化的发生[J].中共党史研究,2019(10):49-65;张剑平,陈剑敏.调查研究:延安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J].河北学刊,2016,36(2):77-81.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于俊道,张鹏.老一代革命家的读书生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穰明德.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多读书[N].人民日报,1983-12-14.
[11]艾思奇.艾思奇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徐建国.再谈毛泽东为什么编《六大以来》[J].党的文献,2017(3).
[13]王嘉琪.延安整风期间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启示[J].黨的文献,2018(1).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8]王建华.中国革命的乡村道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