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视角下的秸秆还田效益分析

2022-06-06 01:20张祎彤苏柳方冯晓龙仇焕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化肥收益

张祎彤,苏柳方,冯晓龙,仇焕广

(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秸秆还田技术既能有效改善土地质量,又能减少农业污染,被作为典型的绿色农业技术[1],但目前秸秆还田技术在中国的普及率较低[2]。2017年全国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为5 003.251万hm2,仅占当年机收面积的52%[3]。由于秸秆还田后存在腐解速率慢和养分释放延迟的问题,秸秆转化为可利用肥料需要2~3年时间[4-5],前期承担的经济成本在当年无法看到收益,导致许多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持怀疑态度。技术采纳的成本收益是决定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滞后效益,从成本收益的视角,研究和分析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效果,对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关于秸秆还田技术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主要基于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较少考虑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对于农业生产的滞后效应。例如蔡荣等[6]利用安徽省2011年调研的水稻种植户数据评估了秸秆覆盖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李卫等[7]分析了采纳包括秸秆还田技术在内的4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当年作物产量的影响。此外,还有大量研究基于田间实验分析秸秆还田对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药投入、化肥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土地单产4个方面:第一,秸秆还田会增加病虫害风险,农户为了应对病虫害风险,会增加杀虫剂的使用[8-9]。如果技术应用不当,还会影响出苗和作物生长,甚至造成减产[10]。第二,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化肥投入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两种观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11],部分学者认为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提高土壤固碳能力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12-13]。也有学者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虽然减少了土壤的扰动,但是化肥的使用有所增加[14]。第三,几乎所有研究结果都表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会减少劳动投入。秸秆还田技术往往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减少了劳动力作业环节,因此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减少耕作所需要的劳动力[15],与传统耕作相比,小麦的劳动力投入减少54%,玉米的劳动力投入减少21%[16]。第四,秸秆还田对作物单产的影响较为复杂。部分学者认为秸秆还田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作物产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两年与三年玉米产量平均值的增幅分别为13.2%和41.8%[17]。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秸秆免耕覆盖相对传统翻耕短期内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相反地,玉米产量减少[18]。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初期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如孙小祥等[4]的研究指出,秸秆还田年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初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均不显著。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秸秆还田对耕作成本与作物单产影响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已有研究还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已有研究大多局限于自然实验和定性分析,较少从秸秆还田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农户的视角讨论。农业生产与科学家精准施策的田间实验不同,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还受到个人禀赋、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由农户决策,因此从农户层面分析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成本收益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二是当前关于秸秆还田技术对成本收益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形成了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及没有影响三种观点。其主要原因是多数研究仅分析当年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当年成本收益的影响,而没有考虑该技术的滞后影响。一般来说,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3年后,其效果才会作用到成本收益方面。

基于此,文章利用黑龙江、河南和四川3省地块层面的调研数据,针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滞后见效特点,分析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成本收益的影响,既能丰富已有研究结论,又能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政策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文章从实证设计方面改进已有研究的不足。一方面通过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的跨期设置,分析秸秆还田技术的滞后效果,以期更为准确地评价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经营规模和技术培训的视角,分析秸秆还田技术的成本收益在不同经营规模、是否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户群体中的异质性,有利于提出针对不同农户群体的技术推广建议。

1 理论逻辑与分析框架

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原理,秸秆还田对农户生产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药投入、化肥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三个方面,内在的影响机制主要有要素匹配和替代、土壤质量变化两个路径。

农户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19]。技术是生产要素的一部分,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意味着新的要素投入生产,进而会引发要素重新匹配和替代,从而改变农户的生产投入行为。要素匹配主要体现在农药投入上。一些实验表明,若还田时秸秆粉碎不彻底或覆盖不均匀,会使细菌埋入地下,影响作物出苗,增加整地除草难度和某些病虫害的发病率[20]。除此之外,长期秸秆还田会抑制水分蒸发,增加降雨入渗,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为杂草的滋生提供了条件[21]。因此,为了防止病虫害及杂草滋生造成减产,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农户会增加农药的投入。

秸秆还田导致的要素替代主要体现在化肥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两个方面。化肥投入方面,由于秸秆还田是一项培肥地力的措施,所以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化肥要素投入。长期秸秆还田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研究表明,植物残体进入土壤能够固定土壤中的有机碳[22-23],同时改善土壤的氮、磷、钾养分状况。同时,秸秆还田技术还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对土壤的自然肥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化肥的投入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劳动力投入方面,由于秸秆还田技术需要配合农业机械作业,因此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还包括劳动投入。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一般采用机械直接收割并粉碎,与传统作业方法中整地、配人畜力播种、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等作业环节相比较,省工效果比较明显[24]。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在作物收割后直接处理掉秸秆,省去了焚烧等步骤,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劳动力的投入强度。因此,秸秆还田会导致更多的机械替代劳动力。

秸秆还田技术还会通过改变土壤质量进而作用于要素投入。长期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能够调节土壤温度及水分,有利于杂草滋生,因此需要增加农药投入以防止杂草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秸秆在地下腐解后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可以减少化肥的投入。由于土壤质量改变会带来相应的农药、化肥等与人力劳动相关投入的改变,也会进一步导致农户通过增加机械投入来替代劳动投入。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出的影响主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农业技术进步会使得生产要素重新匹配和替代,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和边际替代率,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25]。第二条路径是秸秆还田改变了土壤质量,进而影响农业产出。一方面,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提高土壤保水率,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作物吸收水、养分的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是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培肥地力,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秸秆还田的增产作用在初期并不显著,经过多年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地中腐解,释放出有利于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土地产出会显著提高[26-27]。由于秸秆还田对成本和产出均产生影响,因此秸秆还田对净收益的影响需要综合成本效应和产出效应判断。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所用数据来自课题团队在2018年对黑龙江、河南、四川3个省份农户开展的问卷调查。选择这3个省份是由于其均属于粮食主产区,秸秆理论资源量较高,对这三个省份进行研究更具有代表意义。项目组在每个省随机选取4个县,在每个县随机选取2个乡(镇)。考虑到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具有一定的土地规模要求,在每个样本乡镇先抽取12户规模户,然后在小农户中随机抽取20户,即在每个样本乡镇共抽取32个样本农户。问卷内容涵盖2014年地块的技术采纳情况和2017年农户家庭层面与地块层面的相关信息。文章以玉米样本为例进行分析,剔除水稻样本与信息不完整的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为463户农户,711个地块。考虑到地块特征对农户成本收益的影响,因此采用基于地块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1)被解释变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发生的成本主要有资本、土地、劳动力与中间投入。其中,中间投入包括化肥、农药、农机、种子等。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选取了农药、化肥及劳动投入这三项展开深入分析。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未选择机械成本是由于当前农户多采用机械外包的形式进行秸秆还田,根据调研结果,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花费机械成本亩均50元。去除不同地区价格水平差异的影响后,机械成本差异较小,故成本分析中未涉及机械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因此选择用工天数作为衡量人工成本的指标。第三,将农户生产收益的衡量指标界定为玉米的单产水平及亩均净收益。其中,亩均净收益按照2017年玉米亩均收入减去各项生产支出(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及人工成本等)的标准核算。综上,确定被解释变量为2017年的农药成本、化肥成本、人工成本、亩均产量及亩均净收益。

(2)核心解释变量。由于秸秆还田技术是一项跨期技术,滞后见效。因此核心解释变量为2014年(即与被解释变量相比滞后3年)该地块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取值为1,不采纳则取值为0。

(3)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研究,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特征等是影响农户成本与收益的重要因素[28-32]。结合数据可得性,选取影响农户成本与收益的因素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年龄、种植经验、受教育程度、是否是村干部)、家庭经营特征(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经营总面积、家庭参加技术培训次数)和地块特征(土壤类型、距离乡政府的距离、土壤肥力、灌溉情况和土地平整度)。另外,考虑到农户生产成本与收益的地区差异,进一步控制了地区虚拟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被调查对象中有49.9%的农户在2014年采纳了秸秆还田技术。在户主特征上,样本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约为56岁,平均种植经验为31年,约28%的样本户主曾经当过村干部,说明样本农户年龄偏大且种植经验普遍较为丰富。户主受教育程度为7.4年,表明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可能农户在接受新信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在家庭特征上,农户平均家庭人口数为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约为3人。由于抽取了一定比例的规模户,农户家庭平均经营规模较大,为7.13 hm2。平均每个样本农户2014—2017年间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次数为2.07次,平均每年不足1次。在地块特征上,调查地块土壤类型以壤土为主,土壤肥力较好,且多为可灌溉的平地。同时,调查的样本地块大部分距离乡镇政府较近,平均为5.23 km,说明交通较为便利。

2.3 模型选择

由于农户采纳秸秆还田行为是农户“自选择”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具体来讲,农户可能根据地块质量决定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质量好的地块可能本身产出较高,农户可能不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就会达到理想的收益。而质量较差的地块相应地需要花费更多的生产成本才可提高土地的产出,因此农户可能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为解决模型可能存在的“自选择”问题,本研究采用双重稳健估计的逆概率加权回归方法(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 with Regression Adjustment,IPWRA),即把逆概率加权模型与回归调整模型结合起来。该方法相较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的模型假设更弱,只要求选择方程与结果方程其一设定正确,即可对整体回归得到一致的估计结果[33]。因此,主要基于双重稳健估计的IPWRA方法对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尽可能地控制地块特征相关变量,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定结果方程。由于农户的农药成本(y1)、化肥成本(y2)、人工成本(y3)、玉米单产(y4)与亩均净收益(y5)这5个被解释变量(yi)都是连续变量,采用最小二乘回归(OLS)分别求出秸秆还田组(c=0)与未进行秸秆还田组(c=1)的农药成本、化肥成本、人工成本与农户收益的估计值,如公式(1)所示:

其中:pr表示地区虚拟变量,hdqi为控制户主特征的一组变量,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种植经验、户主是否当过村干部4项;fmji为控制家庭特征的一组变量,包括培训次数、家庭人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经营规模、家庭纯收入5项;plgi为控制地块特征的一组变量,包括土壤类型、地块距乡镇政府的距离、土壤肥力、地块是否为平地、地块是否可以灌溉5项;aqi、aji、agi、a1i分别表示相应变量的估计系数,εi表示随机误差项。

第二步,设定选择方程,即将协变量户主特征(hdqi)、家庭特征(fmji)、地块特征(plgi)、地区虚拟变量pr作为地块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函数进一步估计样本地块秸秆还田的倾向得分。构建的选择方程设定为Logit模型,如公式(2)所示:

其中:βqi、βji、βgi、β1i分别表示相应变量的估计系数,μ表示随机误差项,Pi(xi)为地块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概率。

其中,N为总体样本数。

最后,用双重稳健的逆概率加权回归法(IPWRA)对总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ATE)与干预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on the Treated,ATT)进行估计。

3 实证分析结果

3.1 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

运用IPWRA模型分析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分析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与未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在农药成本、化肥成本、人工成本、玉米单产及亩均净收益之间的差异,结果见表2。

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成本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农药成本方面,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农药成本增加4.3元,且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与前人的自然实验结果相符。由于长期秸秆还田会增加杂草和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因此,为了防止杂草与病虫害滋生造成减产,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农户会增加农药投入。在化肥成本上,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化肥成本减少11.9元,其减少的成本相当于化肥投入平均水平(153元)的7.8%。这可能是由于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后,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玉米生长提供所需要的肥料。若长期进行秸秆还田,可以替代部分人工施肥。在人工成本上,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人工成本减少1.2天。一是因为秸秆还田后,化肥投入减少,其减少的程度大于农药投入增加的程度,因此在作物施肥环节减少了更多的人力投入。二是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一般由机械直接收割作物并将秸秆粉碎,与传统作业的环节相比较,节省了人力劳动。因此,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减少农户的劳动投入,从而将更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收益的影响如下:一是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玉米产量增加23.5 kg,增加的产量相当于玉米单产平均水平(429 kg)的5.5%,这一结果与已有的自然实验结果——单产增加4%~20%相吻合[34]。二是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净收益增加55.9元。主要是因为技术应用后玉米单产有所提高,且投入成本有所减少,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亩均净收益提高。因此,若长期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提升地力,还能够改善农户收益,使农户增收。

3.2 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通过更换模型的方法对表2的基准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解决选择性偏误的非参数法中,相较于PSM方法,适用条件更广泛的方法是增强逆向概率加权法(Augmented 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AIPW)。AIPW方法与IPWRA方法原理相似,都是逆概率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IPW)模型的改进方法,估计结果是双重稳健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AIPW估算器向IPW估算器添加偏差校正项。如果正确指定了处理模型,则偏差校正项为0,并且将模型简化为IPW估计量。如果干预模型指定不正确,但结果模型指定正确,则偏差校正项会校正估计量。因此,该方法也是双重稳健的。利用增强逆向概率加权法(AIPW)对基准回归结果做进一步的检验,由于AIPW方法只能计算总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因此只汇报ATE结果。稳健型检验结果见表3,与基准回归结果相比较,统计量的显著性和方向基本相同,这说明结论具有一致性,证实了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表2 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IPWRA

表3 AIPW估计结果

3.3 异质性分析:基于经营规模和技术培训的视角

因为秸秆还田需要用到大型机械,所以不同经营规模农户之间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成本收益可能存在差异。除此之外,采纳秸秆还田技术需要农户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技术培训能够让农户更好地掌握技术要点,所以农户是否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可能会影响秸秆还田技术的使用效果。因此,为了检验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的成本收益在不同经营规模、是否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户群体中的异质性,采用分组估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关于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分组,由于各省土地资源数量不同,文章将县平均农户经营规模水平的3倍水平作为标准(因为县内耕地资源禀赋和人地关系差别较小,这个标准有助于保证规模农户样本的数量和质量,不会导致出现规模户集中在个别省份的问题;同时根据调研省份地方政府对规模户的补贴依据,确定县平均经营规模水平3倍作为标准),将样本划分为规模户与非规模户两种。在县平均经营规模水平3倍以上的为规模户,在县平均经营规模水平3倍以下的为非规模户,调查样本中规模户对应的地块共367块,非规模户对应的地块共344块。关于技术培训农户群体的划分,将近3年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划分为一组,对应的地块样本数量为409;未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户划分为一组,对应地块样本数量为302。

表4的第(1)组回归结果展示了规模户与非规模户两组样本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成本收益的影响。可以发现,对于规模户而言,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增加7.3元的亩均农药成本,减少1.4天的亩均人工成本,增加31.3 kg的单产,增加65.9元的亩均净收益。而对于非规模户,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其农药成本、人工成本及玉米单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净收益,非规模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亩均净收益减少103.8元,且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从整体来看,和非规模户相比,规模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一段时间后,减少了更多的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单产与净收益。这可能是由于规模户经营土地面积较大,家中收入大多以农业收入为主,因此,规模户可能更重视农业生产,更多地了解秸秆还田技术相关的知识,利用这项技术的水平相对更高。这就导致了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规模户相较非规模户具有更高的增产效应,规模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一段时间后增加的产量(31.3 kg)相当于玉米单产平均水平(429 kg)的7.3%。除此之外,规模户更有利于机械大规模作业,相应地,会节约更多劳动投入。总体来看,规模户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受益更大。

表4的第(2)组回归结果展示了近三年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的两组农户之间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成本收益的滞后影响。对于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农药成本增加3.8元,亩均化肥成本的农药成本减少24.4元,亩均增产34.3 kg;对于未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亩均人工成本减少2.3天,对农药、化肥成本及单产的影响均不显著。亩均净收益方面,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亩均净收益增加87.8元,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亩均净收益增加额(71.5元)。

表4 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生产成本收益的异质性

出现这一系列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农户接受技术培训能够更加了解该项技术。因此,会增加农药投入,减少化肥投入,能够合理地安排农药化肥投入量,有助于农户科学的投资。由于农户能够更准确地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在从事农业劳动时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关注作物生长,防止技术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发生。同时,农户接受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应用该项技术的能力。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后,在改善农药化肥要素配置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出水平。综合产出增加与成本节约的双重效应,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在改善收益方面效果更佳。上述结果说明,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于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十分有必要。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利用黑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463户农户711个地块层面的调研数据,基于成本收益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成本收益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节约成本,增加单产与净收益。采用秸秆还田的地块亩均农药成本增加4.3元,亩均化肥成本减少11.9元,亩均人工成本减少1.2天,亩均玉米产量增加23.5 kg,亩均净收益增加55.9元。整体上看,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节约要素投入成本,促进绿色生产。同时,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农户增收,因此,秸秆还田技术是对自然环境、农户收益均有利的一项技术。

(2)相较于非规模户,秸秆还田技术更有利于规模户节本增效。规模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会增加亩均农药成本7.3元,减少亩均人工成本1.4天,增加单产31.3 kg,增加亩均净收益65.9元。对于非规模户,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农户的生产成本未产生显著影响,但造成农户的亩均净收益减少103.9元。因此,应鼓励规模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

(3)秸秆还田技术对于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节本增收效果更明显。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会增加亩均农药成本3.8元,减少亩均化肥成本24.4元,增加单产34.3 kg。未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会减少2.3天的亩均人工成本。同时,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净收益增加的程度(87.8元)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户采纳该技术净收益增加的程度(71.5元)。因此,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同时应注重技术培训,确保农户能够掌握并科学地利用新技术。

4.2 政策启示

(1)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过程应着重宣传技术的滞后效果,以节本增效为推广发力点。根据研究结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存在滞后效果。在秸秆还田推广初期,应注重宣传采纳技术的滞后效果。同时,为弥补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期多支付的成本,应采取示范引导和提供秸秆还田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民自主开展秸秆还田工作。在保障农户科学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农户切实感受到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效果时,可以适当减少还田补贴。

(2)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开展秸秆还田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论表明,规模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效果优于小农户,其技术采纳成本明显低于小农户。因此,政府可率先激励新型经营主体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或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小农户完成秸秆还田。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使小农户了解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对于成本收益的效果,增进其对技术正确的认知,从而培养其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性。

(3)加强秸秆还田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使用技术的能力。政府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同时应注重技术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必要时可以选派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农户得到充分的培训,使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得以发挥,防止小农户由于技术使用不当而造成作物减产与收益损失。

4.3 研究不足

秸秆还田技术的模式种类较多,例如秸秆碎混还田、深翻还田、覆盖还田等,不同的技术模式对于农业生产影响的效果略有不同,由于研究数据未对不同技术模式加以区分,因此文章仅研究了秸秆还田技术整体的效果,未来会进一步考虑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于农户成本收益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还田方式提出相应的补贴标准。另外,受数据收集、农户经营模式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该研究没有考虑秸秆还田可能导致的农户在机械投入上的差异,根据作者的实际调研情况,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能会导致农户机械投入增加,因此估算结果可能高估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文章前面所述,核算农户收益时已将调研地点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平均机械投入核减,故对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估算的结果是较为可信的。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化肥收益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