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6-06 14:08徐战
保健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达拉内皮炎性

文/徐战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由供血障碍所引起。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其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居一直高不下。临床上往往采取抗血小板凝聚、降血脂类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有阿司匹林等,其可有效调节血脂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依达拉奉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该药物能清除氧自由基,有效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神经不受损伤,常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效果良好。有鉴于此本研究随机遴选我院于2020 年01 月~2021 年06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共80 例作为研究基础,考察对其施以依达拉奉治疗的实际疗效。详情介绍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遴选急性脑梗死病人共80 例,均为我院科于2020 年01 月~2021 年06 月接收,按就诊顺序排列随机分组。所有病人均与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条目相吻合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其他调节血脂药物治疗者;合并严重的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有出血倾向者。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25 例,女性15 例,组内病人年龄范围在48~72 岁之间,平均(59.66±3.58)岁;观察组中共有男性24 例,女性16 例,组内病人年龄范围在48~71 岁之间,平均(59.62±3.55)岁。两组自然信息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糖等常规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前提下予以依达拉奉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与100mL0.9%NaCl 溶液完全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两次。两组治疗均持续两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受损评分、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等测验值并加以比较。治疗效果根据有关标准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评判参考:治愈:体征完全复常,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好转;好转:体征明显好转,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体征、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好转;总有效率是指治愈和好转病例占总人数比例的总和。神经功能受损通过NIHSS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0~42分,评分越高提示受损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通过ADL 量表进行表征,总分为0~100 分,评分越高预示自理能力越强;血管内皮功能主要包括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等;炎性因子主要包括IL-8、IL-10 和CRP 等。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价相比较

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评价相较[n(%)]

2.2 恢复状况相较

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有不同幅度的改善,但观察组NIHSS 降低幅度和ADL 提高幅度均更加显著(P <0.05)。见表2。

表2 恢复状况相较(±s,分)

2.3 内皮功能指标相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观察组NO 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的数据显示而ET-1 则居较低水平(P<0.05)。见表3。

表3 内皮功能指标相比较(±s)

2.4 炎性因子水平相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因子水平均有不同幅度的波动,但观察组IL-10、IL-8 和CRP 等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炎性因子水平相比较(±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病发急、致死率高等特点,而且还会对病人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为原则。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体内药物达到适当浓度后,可对黄嘌呤氧化酶的生物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将脑组织中的自由基清除。该药物还能抑制脑组织过氧化反应,阻断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效降低神经元的损失,从而起到保护脑神经、改善神经功能的药效。此外由于该药物分子量小,亲脂性强,对血管或细胞的损伤很小,安全性较高。NIHSS和ADL 量表是评价病人预后的主要指标,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较低且ADL 居更高水平(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依达拉奉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对病人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血管细胞的舒缩功能是通过释放收缩和舒张因子来维持的,而NO、ET-1 等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平衡因子,其中NO 是舒张因子,而ET-1 为收缩因子。病人治疗前ET-1 明显较高而NO 则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病人内皮舒缩平衡已经被打破,血管内皮功能已然受到损伤。观察组治疗后NO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T-1 水平则显著较低(P <0.05),原因是因为依达拉奉具有促进NO、抑制ET-1 生成的效果,有助于重塑NO 与ET-1 之间的平衡。IL-8 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对白细胞等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对多核白细胞的脑部转移具有促进作用,是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IL-10 是一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其能有效抑制Th1 的细胞功能;CRP 是一种反应蛋白,可直接参与体内炎症反应。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IL-8、IL-10 和CRP等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依达拉奉具有显著的抗炎药效,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施以依达拉奉治疗具有积极效果,具体体现在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能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积极恢复,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达拉内皮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CLCA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勒布朗的遗产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