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2022-06-06 13:22牟秀花
今日财富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民农业

牟秀花

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流,中国的供给结构改革也将得到有力地推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新时期乡村必须走的一条发展之路,必须深入探讨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并运用相应的对策,实现中国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探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

一、引言

在新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发展乡村的重大战略,既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又要大力发展文明乡风,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然而,要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必须从供给结构改革的高度,对其进行优化,以构建更为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

二、生态农业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一)振兴乡村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三农”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要放在全党和国家工作的头等大事上,切实落实好。乡村是一个具有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区域复合体,它与城市的联系紧密。城市与乡村是一体的,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国家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实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最艰巨工作放在乡村。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二)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是将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对生态经济进行调控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号召,为我国建立健全生态经济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技术革新,但要使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技术革新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则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三、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性

(一)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

中国目前的乡村工业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乡村工业的融合程度相对较差,而以农业为主导的乡村地区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一旦农产品市场发生波动,甚至发生自然灾害,都会对乡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目前的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等的依赖性很强,所以农产品的品质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尽管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的价格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品质也会改变价格,从而限制乡村的发展,生态农业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传统的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先决条件,有利于促进各行业之间的沟通,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以及乡村产业的繁荣,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此外,要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健全乡村社会化服务制度,合理配置乡村公共资源,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乡村,让农民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发展生态农业,从而达到乡村的富裕、稳定、和谐的目的。

(二)振兴乡村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迅速,有些地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盲目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它可以提高农药、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力推广低污染、高效益的肥料技术,可促进有机肥、微生物复合肥等农业生产,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有毒成分,综合利用病蟲害生态控制技术可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应用节水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相应技术将秸秆、家禽牲畜粪便等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清洁能源,可降低处理这些农业生产废物时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使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环境因此更加稳定,最终使乡村变成和谐宜居的环境。

(三)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

由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等特征,使得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地使用,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农业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态农业会给农民带来许多新的生产技术,它可以有效地与技术、资源相结合,从而在中国乡村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生产体系,从而实现不同的农业产业链的集约化,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农业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国家振兴。

四、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不足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经济观念还需提高

通过对农民的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生态意识”缺失问题,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仍以“家庭”为主导。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当代乡村青年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纷纷选择了打工。这种观念使那些在乡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普遍年纪大、文化程度低,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农业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不能深刻地理解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很难真正产生思想转变,不愿意投入资金去尝试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使得大规模的生态农业难以实现。

(二)生态农业科技普及的覆盖面不够

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资力度和经费都比较少,科研经费也比较有限。我国农业生态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室和试验场上,并没有将现有的技术成果应用到一线的农民中去,也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同时,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体系结构不够合理,现有的农业技术主要集中在提高产量上,而忽视了生物技术的运用,相比于增加肥料的肥力,采用机械扩大耕地面积,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地退化,降低当地的农业污染,实现粮食生产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就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而言,技术推广主要集中在肥料、机械等领域,推广结构不够合理,没有真正实现生态农业。

(三)技术人才短缺,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我国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田时,常常会有技术人员的指导,但由于技术人员的离去,专业的指导随之缺失,最终难以将其推广到实践中。农民的学习水平低,缺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地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同时,乡村缺乏能够随时为广大人民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导致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失败告终。因此,如何合理调配基层技术人才,是保证生态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6E3AEEDF-F8FA-4996-B9FE-29D405217C39

五、从乡村振兴视角看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

(一)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农民不愿接受这种发展模式,不理解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新模式上,却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观念极大地妨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农业经济激励体系。在国家看来,发展生态农业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而农民则是以农户的收入为主要指标,其收益是农民选择何种耕作方式的主要依据。所以,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制度,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民的发展,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制度,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对那些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的农民,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其次,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土地,来解决土地的问题,改善当地土地,让农民看到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创造经济效益,增强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功能

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应该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引导。要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一定的经费,包括购置设施设备、技术革新、人才队伍建设等。要从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实施各种扶持措施,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为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有序、规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市场的调控。比如,要加强《农业保险法》、《农业环境保护法》、《生态农业发展条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制定扶持农民的相关政策。比如,可以出台一些农业补助政策,或者对与农户合作的公司进行税收减免,以激励他们的耕作热情,提高“农资+公司”的合作效果。

(三)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力量。从20世纪起,农业就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的耕作和生产给土壤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盐碱地、重金属土壤、有机污染土壤等问题。首先要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对这些土地进行治理。在对土壤进行治理的同时,还应处理水体的污染,并在处理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我国乡村,除农业生产以外,小型家禽饲养也十分普遍。家禽的粪便,可以作为农业的肥料,但也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农业废弃物没有办法回收,只能用火烧等方法来处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技术上,可以将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再循环利用,并将其再用于农业生产,从而达到保护当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能使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得到充分利用。发展农业生态技术能够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农民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研发、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第一,要加强科技的研究和推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该地区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同时,通过引进新的技术人员,对现有的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开发出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当地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第二,加强农业生态科技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是一种综合的农业技术,它既包含了立体农业、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也有废弃物还田、饲料利用、气化、复合材料、燃料化等技术。在此基础上,农业生产企业可以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高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生物控制技术来控制病虫害,降低农民的劳动时间和精力,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做出科学、系统的、科学的预测,使农民早做准备,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四)强化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合理利用地方资源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即生态与工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对乡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建立物流、能流、信息流三大物流网络,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土地条件各异,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梯田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耕作方法。農业产业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关系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要坚持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实事求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应以农业资源的合理使用为前提。我国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各区域要挖掘、整合和利用各类特色资源,同时又不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商品。具体而言,地方要将水利资源、山川资源、树木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具有乡村特色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要明确主次,强化基础工业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实现工业结构的多元化,但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要注重基础工业的建设,而不是本末倒置。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使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农产品的结构和标准化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发展生态农业,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运用,并根据不同的区域,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系统,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在技术应用中,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和栽培系统,把农林、牧、渔业等多种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种农业资源的互补,实现区域生态平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结 语

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以“乡村振兴”的观点来推进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突出的特征,即注重绿色环保,注重科技创新。为了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农业、乡村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绿色”和“科技”相结合的理念,创新“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面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滞后、路径狭窄、人才缺乏等问题,有关部门要从理念、路径、人才等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向高质高效发展。6E3AEEDF-F8FA-4996-B9FE-29D405217C39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民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农民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