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计

2022-06-06 11:37翁婉柔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阅读课程思政

摘 要:英语阅读课程涉及题材广泛,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素材与德育内容,具有先天的育人优势。产出导向法强调外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目标的实现,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途径。笔者尝试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结合课程目标,以驱动—促成—评价三环节为基本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翁婉柔,温州商学院。

一、引言

传统外语教学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习得与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从而导致母语文化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缺位,课程育人目标难以实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温州商学院的英语外刊选读课程是一门以外文刊物文章为介,旨在帮助学生储备阅读英语文章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思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课程。

二、产出导向法与课程思政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团队所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教学理念中的“学用一体说”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相结合,为应对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现状提供了思路。新修订的POA理论体系将“全人教育说”调整为“关键能力说”,提出了外语教育培养的六种关键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相契合。需要注意的是,POA理论反对为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而设立单独教学板块,主张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达成:选择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推动中国文化交流的产出任务话题,选择利于建立正确价值观与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输入材料,设计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客观评价他人的教学活动形式。以上三种方式与课程思政所要求的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融入形式相符合。针对教学内容,最新的POA理论体系还增加了“文化交流说”以正确处理目的语文化与学习者本土文化的关系,强调“明语言隐文化”,该理念使语言学习者在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学习中受到思政教育的浸润,实现了显性外语学习和隐性思政教育相统一。

三、英语阅读教学内容中育人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化”,而是对非思政课教学的重新认识,確立育人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外语课程思政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

温州商学院的英语外刊选读作为一门非思政课程,在注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力求充分发挥其特殊的育人价值。这门课程的授课文章覆盖以下几类主题:医学类、科技类、社会经济类、艺术人文类等。根据文本主题与内容,教师寻找合适的思政教育落脚点,确定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融入方式。现选取以下教学主题为例,说明特定文本内容下可行的思政教育融入点。

医学类主题:教学文本描述了西方新型药物的研制过程与前景。教师可引入我国加快新药审评审批改革,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热点新闻,加强学生对于我国各项制度的认同。

科技类主题:教学文本介绍了英国浮法玻璃制造工艺的历史。教师可补充浮法工艺遭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后我国专家自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科技创新自信。

社会经济类主题:教学文本结合典型西方品牌案例分析了产品创新的策略。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成功民族品牌案例介绍,在资源搜索与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艺术人文类主题:教学文本介绍了一西方经典戏剧服饰的特点与修复过程。教师可设计世界民族服饰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并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服饰所折射出的世界文化的同时,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树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四、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外刊选读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语外刊选读课程将贯彻产出导向法“学习中心说”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中心,以输出为导向,明确思政教育切入点,确保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契合与互融,实现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组织的体系性。根据单元产出目标,教学期间教师适时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同时,发挥外语课程在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的引领作用。笔者将以外文刊物National Geographic中The burden of thirst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具体说明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外刊选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与传统阅读课程教学不同,结合POA教学理念和课程思政要求的英语外刊选读教学目标将进一步细分为交际目标、语言目标和与思政目标。语言目标应从交际目标出发设定,思政目标要突出精准性,切忌脱离语言素材而独立存在,导致思政目标与语言目标“两张皮”。本案例的教学目标见表1。

(二)产出任务设计

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内容后,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文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对非洲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简要描述,并能够迁移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中国水资源现状进行介绍,并就中国水利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有效传播。

(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将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教学结构,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学习。课前布置线上预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课中依据阅读文本,设置多项子任务,实现单元产出任务的促成,并在各环节深挖思政元素,实现单元思政目标;课后引导学生整合课堂所学,完成单元产出任务,并根据课堂上共同制订的评价标准进行师生共评。同时,根据学生语言知识基础布置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实现知识迁移。

1.课前驱动。传统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实现后期较为顺利地进行文本阅读,教师多通过“导入”活动输入文章重要词汇或文化背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POA教学以“产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驱动”阶段,教师通过呈现学生在未来可能会经历的交际场景,使学生明确单元任务的现实意义,初次尝试后,学生产生语言表达与人文知识的“饥饿感”,产生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课前尝试產出任务,有利于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因此,笔者将课前“驱动”环节置于新单元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相关任务。

2.课中促成。新修订的POA体系将驱动、促成、评价三阶段互动教学流程进行优化:一个单元会设计一个大产出目标,为降低产出任务的难度,教师需将一项大的产出目标分解为若干各自独立却相辅相成的子目标。随着若干循环链的顺利形成,对应的小产出目标相继实现,最终完成单元产出目标。“促成”作为POA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需有机融合促成活动设计的“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三个标准,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

根据案例文章的行文特点与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流程外部大循环的同时,将产出任务切分成三项子任务,开展教学流程内部小循环,每项子任务循环流程中均包含为学生扫除障碍的语言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产出任务中,教师将重点讲解与单元产出任务相关的词、短语、句子,并设计相同主题下的语言练习。

(1)子任务一:了解世界性水资源危机。进入正式的文本阅读前,要求学生根据已储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限时完成以水资源危机为主题的思维导图设计。在此环节的尝试中,部分学生意识到自身对于该主题下的内容与结构方面均存在不小的缺口,因此,对于教学文章逻辑框架与细节信息的探索将会有更大的兴趣。随后,学生运用skimming的阅读技巧选择性阅读文章内容,完成检测文章主旨与段落大意理解的阅读练习,并以此为基础修改思维导图初稿,完成教学文章的结构梳理。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即时评价,向班级学生展示示范样本,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观点的理解。

在建立非洲地区的基本图景后,教师将进一步补充China Daily与其他外国媒体关于世界其他地区用水现状的视频与图片材料。通过部分话题词汇的复现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资源短缺这一全球议题的思考,明确环境问题的世界性影响。

(2)子任务二:强化解决用水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正确认识世界各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严峻形势后,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scanning的方式理解部分文本细节,并借助图表对比填空的形式,总结解决当地用水问题后居民生活发生的巨大改变,进行环保意识的强化。同时,教师将帮助学生借助图示信息所展示的逻辑链与内容信息对文章的论点与论据进行总结与复述,进行语言知识的强化。

(3)子任务三:对比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方案。这一环节,学生将尝试更具思辨意义的阅读任务。首先,教师播放纪录片“零水日”片段并展示世界水资源压力分布图。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就世界水资源短缺问题展开辩论:未来二十年,中国和南非两国,谁将有望率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在这一驱动环节的尝试中,辩论双方论点论据严重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随后,根据教师设置的限时阅读练习,学生完成对应文本信息的精读理解,了解非洲国家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将补充我国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数据与文本材料,通过对比,学生了解到我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树立民族自豪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各子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并根据各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适时的检查和指导。随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降低“脚手架”作用,并在一些难度较低的小组任务中,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内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帮助,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

(四)课后产出与评价

POA评价阶段既包括促成环节中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评价,也包括对于课后产出任务进行的延时评价。完成一系列子任务后,学生在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借助基本掌握的话语结构与语言内容,自主探索补充其他所需要的文化及语言知识,完成单元产出任务,提交线上平台,等待教师评价。单元最后一次课,教师首先针对部分学生成果所反映出来的不足进行说明,再以同桌互批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评价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产出成果,并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拟定最终成果的评定标准。根据课堂中的师生建议,学生将修改后的二稿提交线上平台,教师对最终成果进行评分。

(五)教学反思

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对于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即时评价,但对于思政目标的达成缺乏具体的检验评价指标。课后阶段以巩固、迁移课堂所学知识作为重要目标,但部分英语基础偏弱的学生尚无法实现独立的信息搜索、分析与归纳处理。

五、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外刊选读课程教学设计。从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入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兼具知识性和思政性的总产出任务,以输出为导向,强调“学用一体”,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各个子环节的促成,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并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民族自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2):53-59.

[2]郎永清,刘妍,巴雪静.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以《英美文化概况》课程为例[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1(2):80-86.

[3]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12-19,90.

[4]唐美华.“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英语专业精读课单元教学设计案例[J].外语教学,2020(1):65-69.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6]文秋芳.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1):3-11,90.

[7]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387-400.

[8]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9]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1,10-14.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英语阅读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