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开恩
摘 要:尝试练习是“十字五步”教学法(阅读、试练、解惑、应用、归悟)中的重要一步。设计数学课堂的尝试练习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基础,设计出的尝试练习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真正为五步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数学;“十字五步”教学法;尝试练习
近年来,我们在多个学科中总结出包括“阅读、试练、解惑、应用、归悟”的“十字五步”教学法。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只是理解了十个字的表面意思,具体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也会出现重大失误,为此本文想重点就五步教学中的第二步“试练”来进行具体阐述,着重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性练习的设计与同行作一番探讨,与大家共享。
一、首次尝试练习应有明确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意指力量可以固着的位置。打个形象的比方,运动员跳高时会用跟猛蹬地面才能发挥成绩,假如地面是光滑的瓷砖,此时的用力就可能打滑,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着力”的本质其实就是“建构”,“着力点”的本质就是有助建构知识的触角,假如没有“触角”,显然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什么也抓不住。
1.着力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首次尝试练习要把握好新旧知识或者能力间的关系,使练习能为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服务。平时,我们使用比较多的就是利用化归的思想,将新旧知识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知识框架内。比如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如下准备练习题:
(1)33×14+27×14;(2)98×21+2×21; (3)说说什么是分配律;(4)你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分配律吗?
然后我又将(1)中的14替换为ɑ,(2)中的21替换为x2y,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把小学知识与初中“合并同类项”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2.著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如果说知识是牵引学生前进的外力,那么兴趣则是激活学生的内力。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不靠什么课堂噱头,更与什么多媒体的光怪陆离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得力。
比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的逆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52-542,有的学生误以为答案就是12,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大部分学生只会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此时我引导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呀?学生猛然想到了平方差公式的右边形式正与本题题目相同,于是进一步引导后学生通过逆用平方差公式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正确答案。然后,我又提示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什么是552,然后在所画正方形中画出一块表示542,然后通过数一数就可以得到答案。继而我又出示了a2-b2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学生很快又建立了平方差公式逆应用的数学意义,提升了数学基本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师能善于善于在学生的知识空缺处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为学习兴趣的激发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尝试练习要突出“变”字
第二次尝试练习主要是针对完成教材例题而设计,此时的尝试练习主要为本课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设计。
1.“换汤不换药”,有效迁移
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所出的题往往是例题的准备题,最好与例题有密切的关联,且更为简单易于解决。这样在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只需要对相关题干进行简单修改即可,如上述“将(1)中的14替换为ɑ,(2)中的21替换为x2y”,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2.“换形不换质”,同质异题
有许多教师喜欢在这一环节直接运用教材中的例题,但例题的最大不足在于不少学生已有了预习的基础,而且在教师提问时可以“偷看”而不必过多思考,这就使教材原题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阻力。所以笔者认为,教师需要适当改换相关文字与表述,甚至替换掉原来的问题情境,只要突出同质异题即可。
3.替换情境,架构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深刻的学问,数学知识的本源就蕴含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之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提炼与科学化。教师要将学生在进行例题变换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生活的世界,将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既有助于找到数学知识的本源,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尝试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多元化
1.思维多向,培养开放性思考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向,这种题型的训练设计既使课堂与考试相接轨,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开放型尝试题的设计一般应根据教材例题进行多角度的变化:
变法a:将原题中求解或求证的提问形式变换成猜想式,不提供封闭的结论,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
变法b:适当隐去题目中的条件,让学生在较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类设计与探究结论。
变法c:隐去部分条件,提供结论,探究隐去部分可能是哪些条件。
2.理解多维,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数学思维并不一定是言语形式的思维,也可能是实物形式的思维,也就是直观思维。直观思维是比抽象思维更能理解的思维形式,是学生思维抽象化与逻辑化的重要基础。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学具,将例题设计得动起来,课堂练习才能活起来,学生的兴趣才能更为高涨。比如教学垂径定理时,教师可以在语言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画图、剪纸,丈量等操作,让他们认识直径与弦垂直、直径平分弦、直径平分弦所对的两段弧这些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让他们可以顺利地总结出垂径定理并能进行换条件逆用。
3.学科多元,培养综合实践的能力
尝试练习要注重学科的多元化,其实是与学生生活的多元化相关联的,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自然离不开语文、物理等学科的参与,这就为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来促进知识的相互印证提供了可能,使得练习更为灵活多变,知识更加综合化与实践化。比如探究细胞分裂时运用了乘方相关的知识,公式推导过程中又用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总之,设计数学课堂的尝试练习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依靠课标与教材,设计出的尝试练习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要难易适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真正为“五步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编拟二次尝试练习,搭好学习提高台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9)
[2] 邵兵.数学习题文字表述的严谨性不容忽视[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1(Z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市级立项课题《“十字五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课题编号:JYKT-21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