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应注意真实性原则

2022-06-06 21:29易新香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真实性原则

易新香

◆摘  要: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体裁的显著特征。在新闻写作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客观地报道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起码的要求。只有尊重客观事实,才能发挥好新闻的功用。本文将阐述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内涵,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在新闻写作中如何避免失实。

◆关键词:新闻写作;真实性;原则

一、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是指新闻在反映生活中发生的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地报道,排斥任何形式的虚构、想象、夸张,更不允许随便更改、随意杜撰。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由新闻自身规律决定的。

第一,真实性是新闻体裁最突出的特征。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是对事实的客观报道。

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实客观地报道生活中发生的事实。新闻体裁不同于文学创作,必须绝对以事实说话,不允许无中生有,随意杜撰。无论是信息、情节、主题和人物,都必须完全真实。可以说,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新闻体裁最突出的特征。新闻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但它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永恒不变的。

第二,真实性是新闻体裁应遵循的原则。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新闻是传播信息的,这是其首要功能,新闻写作要根据要求,用平白朴实的语言客观、公正地告知受众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为给广大读者提供最新鲜、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资讯,更需要新闻工作者严守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取得广大受众的信任的关键和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工作过程中追求的共同目标。《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章程》第一条规定:“真实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全国记协第二次修订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四条提到“维护新闻真实性”。可见,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写作,如果没有真实性作为前提,新闻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好比要盖一座高楼,必须打好坚实的地基。真实性就是新闻写作的“地基”。

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是确有其事。社会上存在一些假新闻,它们常常靠捕风捉影而得以生存,有些甚至是无中生有,靠凭空捏造而成。2007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新闻。报道称,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国内外輿论的广泛关注。经过调查,结果证实这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这一事件,严重影响新闻真实性特点,玷污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这样的例子不少,如2010年某报关于“金庸去世”的报道,是离谱的假消息,查证结果是“查无此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说,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经过查实与确认,是否真正发生了你所要报道的新闻。坚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对新闻从业者来说,不仅是职业精神道德问题,也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力的要求。

二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所谓的“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报道事实向广大读者阐明某种思想、观点。作者的倾向性在叙述中自然地显现出来。胡乔木先生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新闻报道就是这种无形意见,愈是好的新闻作品,就愈善于在作品中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擅长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新闻写作者应秉持客观的态度,防止报道失实。再者,如果具体事实是真实的,语言表达不准确,也可能造成新闻报道的走样变形。新闻报道中使用的语言,要能具体、贴切地表现事实。准确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业名人普利策给他的采編人员立下最重要的规则是:准确!准确!准确!

三是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符合事实,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新闻报道除了报道具体事件外,很多时候还要对涉及这一事实的大量相关事实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概括与分析。这个概括与分析要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实际,也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要求。

二、在新闻写作中如何避免失实

造成新闻作品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写作者的角度看,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仔细,了解情况不细致,得来的信息有的是道听途说的,由于没有认真核实,导致报道失真。二是个人思想问题,为了完成任务,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合理想象”、添枝加叶,把芝麻说成西瓜,把局部写成全部,把事实绝对化、片面化,把次要原因写成主要原因等“想当然”的情况下造成新闻作品的失真。三是新闻写作者个人业务能力问题。新闻从业者在遵守新闻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坚守新闻阵地的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新闻写作的基本素养。

如有些新闻撰稿人,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常犯的毛病是将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混同。为了追求生动感人、文采,会凭主观想象进行创作,在行文过程中增加一些不真实的内容,甚至将其视为合理拓展。

2019年10月16日《十堰晚报》的一篇新闻报道,《钻进红卫居民家的大蛇一口咬住消防员!消防服没破,蛇牙掉了…》节选:

消防员瞅准时机,迅速拿出捕蛇器去夹,没想到蛇受到惊扰后剧烈反抗。面对消防员,它吐着信子,仿佛在说“别惹我!”

接着,花蛇趁消防员不备,一口咬住其胳膊不松口。摆出一副凶猛的架势,好怕怕!但有句话说,帅不过三秒,接下来画风变了……

消防员穿的战斗服比较厚实,大蛇不仅没能咬破衣服,反而还把两颗牙留在了战斗服上,太尴尬了。

什么 ?我大蛇不要面子的啊!牙还给我整没了,找机会赶紧溜了溜了……

这则新闻中有诸多地方是记者的想象,如“仿佛在说‘别惹我!’”“什么?我大蛇不要面子的啊!牙还给我整没了,找机会赶紧溜了溜了……”;也有记者的主观判断,如“好怕怕!”“太尴尬了”;这些表述与新闻所要遵循的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在新闻写作中,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基本属性,记者应只负责反映客观事实,把想象、感慨和意见留给广大读者。不能为了吸人眼球而突破新闻客观真实的底线。

为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六要素”要俱全。新闻写作要求具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即西方新闻学说的5个W (WHAT、WHO、WHERE、WHEN、WHY)加一个H(HOW)。新闻作品中涉及的基本要素,都必须真实准确。如新闻中报道的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不能弄虚作、张冠李戴。这是新闻得以生存的要素,或者说弄清楚具体事实的条件。在每一个环节上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含糊其辞。

如2020年9月的一则消息《四川苍溪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警方通报》:

记者从四川苍溪县公安局获悉,9月10日下午2时47分,当地东溪派出所接到报警,高坡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同时,当地相关部门迅速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新闻写作“六要素”要准确、明晰,事实须完整、全面,这则消息明显不合格。该消息“人物”要素交代不清楚,这位学生年龄多大?男生女生?何为“非正常死亡”?“事件”要素也不具体,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叙述清楚。

如,《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的导语:7日,武昌杨先生带着2岁的女儿到市儿童医院看病,没想到看一个“咳嗽”就要花1000多元。因此,他于昨日投诉到本报新闻110。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包括了所有要素,简洁清晰,获得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1等奖。一般来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比较容易把握,主要难点在于“原因”这个要素的概括上。很多事情的发生,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原因。只有记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把握到位。

第二,新闻稿件中引用的数据、史料和背景材料必须真实。新闻写作中引用的各种资料,主要指数据、史料、背景资料,还有当事人的话语等等。它们在新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三角定位法”。如,2014年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因缺乏官方权威信息源,各种信息接连涌现,如果媒体对信息引用不当,新闻写作就会出现失实。

有时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史料、背景资料等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要使用具体的词。如,很多人——一千余人——1540人;再如:风筝飘扬——红色、绿色、蓝色的风筝在天空中迎风飘扬——小孩子们将手中的风筝举过头顶,向前奔跑着,红色、绿色、蓝色的风筝在空中飘扬;如,人——老大娘——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这些例子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抽象的词涵盖的范围更大更广,无法给人生动形象的具体印象,阅读者也无法接收到具体的信息。新闻作品要准确、真实、生动,在写作过程中要使用具体的词。如把“她晚上吃了很多”换成“昨天晚上,她吃了两大碗米饭,2个馒头,4个鱼丸,一盘辣椒炒肉,还有一盘青菜”,后面这种表述传递的信息更为具体、准确。具体的词语能够增加新闻作品的变现力,传递更为准确明晰的事实。

二要多使用动词。新闻报道中使用动词可以表现出活动的画面,动态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因此多使用动词可推动叙述的进展。记得余秋雨著作中的一个句子: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见到一倒凳,其下有信。这十九个字是罪犯留下的藏信地点,他没有用东西南北方位定位法,而是用动词来指引,准确而不重复。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动词的使用,能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动词时,尽量使用主动语态,少使用被动语。如“这次事件让她印象深刻”的表達可换为“她对这次事件印象深刻”。

三要少使用副词和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修饰性词语在句子中起到“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作用的词语,形容词、副词等具有这些功能。副词和形容词往往是概括且抽象的,很难将事实表达得具体、准确。且副词和形容词带有感情色彩,新闻报道应尽可能地客观、不带主观色彩。如在《田径亚锦赛刘翔13秒22打破赛会纪录  加冕四冠王》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只是亚洲锦标赛,但现场气氛还是有些紧张,第一枪有人抢跑,第二枪才顺利出发,刘翔如离弦之箭般冲刺而出,和在预赛中一样,稳定的七步之后,他就轻松攻下了第一个栏……刘翔快马加鞭如履平地般攻下第十栏之后,第一个杀过终点,13秒22,刘翔打破了他在2005年亚锦赛上创造的赛会纪录!这则消息中,作者使用了“离弦之箭般”“如履平地般”等形容词。把这些修饰词删掉并不影响信息的传递,也不影响大众对事件的理解,在新闻报道中最好删除这些词语。在新闻写作中要表现某事件的“重大”“非常好”,不是使用形容词和副词,需要使用事实细节。即第一点提到的,将新闻报道中的数据、背景资料等,通过具体细节准确地表达出来。新闻写作为避免主观性,应谨慎使用修饰性词语,多用中性词语进行描述。

新闻写作中引用的数据、史料和背景材料必须真实,还需注意的是这些材料的来源要准确。每一位新闻写作者的报道内容不能是凭空捏造的,没有新闻来源的报道是不能让人信服的。程道才在《西方新闻写作概论》中表示,西方记者运用的新闻来源有(1)新闻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即当事者;(2)新闻事件的目击者;(3)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有新闻学界学者说“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新闻报道必须标注新闻来源。”由此可见,在新闻写作中要特别注重信息的来源,且需要明确新闻信息的来源,来源必须真实可信的。所以需要写作者在选取新闻来源时要坚持新闻信息的核实工作。

第三,细节、心理活动必须真实,不能想当然。

在新闻作品中,如果能加入一些生动的精彩的材料,可以提高新闻的可讀性、趣味性,使新闻作品更受读者欢迎。但可读性、趣味性要服从新闻的真实性,只有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可读性,才有其价值。事实的真实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事实的真实可靠并不是具备了“六要素”,明确信息的真实及确定信息的来源就是可靠的。写作者在新闻写作中要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人物细节等真实,准确反映事件的全貌,要由表及里、触及事件的本质,写作者不能随意臆想和加工。新闻写作有一个大忌:绝对不能虚构情节、“合理想象”、添油加醋。新闻写作、其他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有较大区别,在上文中也已强调。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实属想当然。一个典型的例子:世界著名的苏联记者波列沃依。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以老工人为中心人物的报道。到工厂采访这位老工人时,这位老工人头上戴着帽子。作者在写稿时,为了生动,想当然地加了这样一段话:“他早早起来了,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刮了刮脸,仔仔细细地梳了梳头发。”稿件登出后,老工人来到编辑部,他摘下帽子,波列沃依尴尬地看到:老人的头上连一根头发也没有。

三、遵守新闻写作真实性的意义

新闻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有基本的原则和固有的规律。坚持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把握好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新闻工作者要以新闻真实为第一原则,在新闻报道中,自觉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陆定一曾说:“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无论在采访中,在编辑中,都要力求尊重客观的事实。”新闻工作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行业中,尤其在舆论引导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每一位新闻写作者都要在思想上树立起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知识,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武装头脑,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真正做好职业新闻人,遵守新闻写作原则。

参考文献

[1]刘明华,徐泓,张征 著.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48.

[2]李景强.“大学语文”学科基础与课程定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102-104.

[3]赵博文.浅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5(18):241.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真实性原则
广告的真实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