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营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双减”政策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实施半年多来,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落实,取得初步成效。课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课后服务普遍推开,学生校外学科类培训和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教育生态趋向优化。
虽然“双减”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部分家长“唯分数”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培优补差”仍有很大生存空间,相关配套保障措施亟待完善。“双减”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落实“双减”政策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推动“双减”成为广泛共识,形成全社会合力,同时持续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才能实现“双减”政策的主旨和初衷。
第一,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双减”政策是回归育人初心和教育规律,是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措施。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入手,保障青少年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消除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双减”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工作,讲清楚“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和要达到的目标,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孩子的未来幸福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消除焦躁和顾虑,使“双减”政策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政府、学校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多元评价能力和家校共育指导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通过增加师资供给、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课后服务财政保障、完善公益性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和引導学校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和学校教育品质,切实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第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当前,升学仍然是家长最关心、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而这又与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密切相关。要想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就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既要深入推进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变目前“分分必争”的教育现状,也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城乡、校际差距。同时,还要完善普职分流政策,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和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社会政策,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含金量和吸引力。
“双减”政策是重塑中国基础教育格局的重大改革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我们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认识、理解和支持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新华网 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5D617507-B894-4D4C-9DB0-A02CBC1AAE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