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蕾
诗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审美手段、艺术技巧都十分完备,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诗歌不怕读得少,就怕看了一万首,还是停留在感官的肤浅表面。事实上,只要我们试着从悟境、体情的角度去读一首诗,就能获得独到的体验,得到别样的诗情熏陶。下面,笔者以悟读、赏读两种方法,来说明读诗如何悟境、体情。
一、悟读杜诗,感悟诗境
一直以来,杜甫都是以悲愁的形象留存我心的,忧愤深广、悲天悯民,又飘零失意、心意沉郁,因此笔者感觉不太能走近。可是,当青春的容颜凋零,当繁华的浪蕊落尽,人到中年之时,回首世态,恍然悟到人生岂不是杜诗中那一场“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由此,笔者通读杜诗,方才了然杜诗远不止于沉郁顿挫,杜诗还那么深邃、超然、幽美——美得与汉字的草木名字一样奇。以下撷取杜甫诗句来作说明。
1.杜诗意蕴深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那种由暮至夜的景致,月亮是乱世佳人,星子清亮得令人窒息,有点人间烟火的气息,又有点高超羽化的气韵,读之心动。“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不是在告诉我们,应当领略那精微之景、恬静之态吗?失意之人深藏于心的怜香惜玉,让人萦怀难忘。“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说的是,留意花落鸟飞的幽微,此时你会觉得闲适也是一种境界了。“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从古至今,空谷的幽兰总是落寞,秋扇被弃就是命运,只有翠竹临风,高品自现。“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温情暖意的背景是画家的选景,诗家的剪裁原来是可以点亮庸常的。“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轻柔得不可言喻,像雨后草坡上的情节,润物无声,清香四溢。
由此可见,杜诗不只沉郁,还有幽远意蕴与阔大背景结合的深邃。
2.杜诗意气超然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中的情趣,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告诉我们,时间总是推移,漂流使人随时感到阳光的温度。“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烦恼亦可畅叙,生活中的不尽人意亦可是另一种诗意。“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又深挚又醇厚,是生命中明亮温暖的停留。“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淡然物外,悠游如梦无痕。“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是忧世的人看透了风景,众荣独瘁的一滴忧伤。“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的美人,像这样花儿似的面庞,滴上一颗清亮的露珠,就如同星光般晶莹了,她飘然悄临,有着镜花水月的效果。“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的幽宁,透露出一颗善感的心。“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有一种淡淡的喜、漠漠的欢、幽幽的爱,却又是含蕴的、超然的。
由此可见,杜诗不只沉郁,还有美景乐情与脱俗意境结合的超然。
3.杜诗意境幽美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的乌飞燕语,幽深得如同碧草春心的蔓延。“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是多情人的怨语,情切意深。“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的收尾,似丧歌的余韵悠扬不尽,谁说哀伤不是一种美丽?“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因着世事的风云变幻,春色也解人意,汹涌而至,大胸襟的深邃,辽阔无边。“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情和幽美,谁说杜甫一味悲苦,此時他的心正是明丽的迟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诗还是画?何况是融了情的。“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倦夜的诗题本已缱绻,兼有散着油香的汉字,妙发着性灵,独抒着怀抱。“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一词一境界,开阔容天地,深杳如幽谷,更有橘柚摇香,挥之不去。“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是对露水生涯的珍重,不失开襟旷远的同时,它比夜还寂寞,比梦还缥缈,显露惨淡人生中的幽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心情如画,自然的容颜行云流水般地化身为人的容颜,你见过这样幽美的孤独吗?
由此可见,杜诗不只沉郁,还有彻骨忧愤与细腻诗心结合的幽美。
杜甫是圣人,更是诗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是的,千载历史的回音壁上,杜诗不绝于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正是超出言外的天然哲语,说尽了我们的人生?人生是一株碧草的自春,是一次环佩的空归,人到中年的“阁夜”之时,卧读杜甫以眠,清梦坠落。要知道,审美须从自身来,不要轻信任何诗论家的话,诗家之论可以暂时用,但也要看是否合适,把移植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经过一番悟读,才能说有了心得。王国维觉得好的,你可以觉得不好,他觉得差的,你也可以觉得好,只要你建立自己读诗悟境体情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足够支撑。当然,这个读诗悟境体情体系的建立,需要广泛的阅读,以及建立在阅读量上的大量思考。
因此,通过诗歌悟读,我们才能够全面了解诗歌,感受诗歌魅力。
二、赏读古诗,体悟诗情
学生读诗大抵问题出在读不懂,进入不了诗的语境,无法钻得更深,因此可以把自己的悟读转化成自创的诗句和散文感染学生,加深印象,以诗情熏陶教化。下面,笔者以教授《涉江采芙蓉》为例进行说明。
1.以自创诗歌导入
人世间有这么一种感情
叫黯然销魂——
我历经艰难险滩
采了一朵绝世之花
美雅多姿
芳华独存
想送那心上之人
我终生的挂牵啊
但——
欲送不能
此生无缘相送
我的一颗心啊
原先欣喜04E2720E-C259-4941-862B-964CE4EEEF82
如今陡然失落
两个人的心
明明贴得很近很近
如今
天涯相隔
永远不能在一起
遗憾无尽
悲切痛心扉……
上课伊始笔者就给学生朗读根据《涉江采芙蓉》自创的现代诗歌,如此一来,就将学生带入清新美雅又黯然销魂的诗境。
2.学习任务一:请你做诗情画家,为大家进行诗歌素描
笔者让学生作为诗情画家,依据诗句进行诗歌素描,感悟诗歌意境,体悟诗情。以下是学生诗歌素描的优例展示: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我荡一叶小舟,穿行在碧波荡漾的湖泽之上,但见湖面碧衣红裙,河岸芳草萋萋,耳边回荡着莲歌阵阵和姐妹们的嬉笑声。多么叫人心醉!我看见了一朵最美的芙蓉,我要摘下它送给我最思念的爱人,可是他在哪里呢?此刻的他远在天涯!(这时插入悬想,空间转换到远方的爱人身边)我的心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他的身边,我想此刻的他也一定带着无限的忧愁,回头望着我所在的故乡吧!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没有欢愉的场景,只有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我们之间隔着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虽然心意相通情真意切,但相思却不能相见,就这样分隔两地。我们恐怕要在这样的忧伤中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吧!
通过诗歌素描的学习活动,学生基本掌握诗意,亦能基本体悟诗情。
3.学习任务二:请你做诗评家,为大家探究诗情
笔者让学生观照回顾所学诗歌,探究“悬想法”,赏读诗歌、感受诗意。
有学生回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出点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诗人写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有学生回顾杜甫的《月夜》作出点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更为曲折。然后让学生探究写作的手法,明白这是诗歌的“悬想法”,运用此手法可以将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也更为浓烈。
通过回顾观照所学诗歌,学生明白了《涉江采芙蓉》的悬想写法,理解了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上两句还在写思妇思夫,此句即用“悬想法”转换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無限的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这种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法,就是一种心灵感应,增强情感的表现效果。
4.自创古诗,体悟诗情
通过以上的赏读,笔者自创古体诗总结、收尾,让学生再次沉浸诗境,体悟诗情。
读《涉江采芙蓉》有感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长路漫浩浩,兰泽芳草丛。
人说游子诗,亦云思妇咏。
我言情不变,古今相思同。
读诗是悟境、体情的一次旅行,读同一首诗,不同水准的人,读出的东西绝不一样,但只要我们坚持读诗的同时悟境、体情,就能看得出其中结构的用心、画面的美妙、构造的精细、情感的幽深、格局的广阔。04E2720E-C259-4941-862B-964CE4EEEF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