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秋,组织上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问他愿不愿意参加这项需要严格保密的工作。邓当时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结婚才5年,有两个孩子,加入这项工作,意味着他从此将开始隐姓埋名。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邓稼先义无反顾接受了这一工作,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默默付出、不计回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是我国一代代科学家的自我期许、使命担当。
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袁隆平、吴孟超、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長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以及科技领域的“她力量”:一批优秀的女科学家,对科学满怀信仰,在中国科学技术领域展现了“半边天”的风采。是这些科学家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这些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之外,在基层岗位上,更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在耕耘付出。他们无私奉献,是科技工作的基础,也是科技向生活转化的前沿。在党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服务人民,便是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高铁飞驰大江南北、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雪龙号”创造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下线、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人实现探月梦“嫦娥”发回月球照片、国产新冠疫苗亮相,这些技术的突破,无一不是我国科学家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的成果。
终其一生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在科学实践中积累精神财富,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一座座丰碑,为人民生活创造美好明天,是科技工作者的信条,也是他们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