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法正畸矫治治疗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患者的效果

2022-06-04 09:55王晶晶谷晨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链尖牙间隙

王晶晶 谷晨阳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平顶山院区口腔科,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2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牙列间隙被认为是正常的咬合类型,近1/3人口患有此病,临床认为,牙列间隙最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为恒牙列,可有效解决患者美观、心理问题[1]。而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为正畸治疗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目前临床关闭牙列间隙的手段较多,如口外弓法、滑动法、关闭曲法等。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为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利用轻力矫治牙齿,可改善牙周改建能力,保护后牙牙抗,较快地移动牙齿,且该方法接近生理性结构,临床应用广泛[2]。但其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关闭间隙过程中因移动力过大,易损伤、移动牙齿,引起疼痛等不适感。目前,临床对于双链法正畸矫治治疗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的研究较少。基于此,选取我院93例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患者,以探讨双链法正畸矫治的具体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3例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中,女20例,男26例,年龄13~32岁,平均年龄(22.61±4.18)岁,治疗部位:前牙间隙15例、侧切牙11例、上颌切牙20例;观察组47例中,女24例,男23例,年龄13~32岁,平均年龄(23.50±3.76)岁,治疗部位:前牙间隙13例、侧切牙9例、上颌切牙25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均因牙列先天稀疏存在正畸拔牙间隙或散在牙间隙;患者或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疗程≤6个月,并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排除标准:伴有牙周炎、感染;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近6个月内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史;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治疗。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将牙齿排齐,促使牙齿间隙尽量向后集中,对于牙齿缺失者,可行烤瓷冠修复,固定3周后,更换为不锈钢方丝,种植钛合金微种植体。局麻,在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间牙槽骨上种植微螺钉支抗,在第一、第二前磨牙根间种植微种植体,并与牙根平行,弹性牵引,加力100~200g/次,频率为1次/月,至牙间隙关闭。

1.3.2 观察组接受双链法正畸矫治治疗。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将牙齿排齐,选定牙间隙两端两颗牙齿作为固定点,固定内链,在托槽4个翼上固定内链;将链状皮圈置于弓丝表面;内链为主施力链,相较于该段牙弓牙齿数目,孔数可少1~2个;外链位于双侧支抗牙之间,需保证中间每个颗牙均被皮圈结扎到位,借助测力计调整,促使链状橡皮圈在托槽间形变,后力值在100~200g之间,1个月更换1次新的橡皮链。若患者牙间隙较小(1~4mm),内链孔数较该段牙弓牙齿数目少1个;若患者牙间隙较大(5~8mm),增加内链、外链孔数,可较该段牙弓牙齿数目多1个。

1.4 观察指标 (1)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率、牙间隙关闭时间。(2)上、下颌槽间距之和:分别于矫治前、矫治后测量。(3)牙周情况:于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探诊两组牙周情况,包括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菌斑指数(PLI)。其中,GI使用Loe & Silness法评估,3分表示牙龈重度炎症,2分表示牙龈中度炎症,1分表示牙龈轻度炎症,0分表示牙龈健康;SBI分值范围0~5分,得分越高表示出血越多;PLI采用Turesky改良法评估,0分表示无菌斑,最高分为5分。(4)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于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采集患者2ml龈沟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由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两组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率、牙间隙关闭时间对比 观察组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率较对照组低,牙间隙关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率、牙间隙关闭时间对比

2.2 两组上、下颌槽间距之和对比 矫治后,两组上、下颌槽间距之和均小于矫治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下颌槽间距之和对比

2.3 两组牙周情况对比 矫治后6个月,两组GI、SBI、SPD、PLI均高于矫治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牙周情况对比

2.4 两组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矫治后6个月,两组IL-1β、TNF-α均高于矫治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居民日常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牙齿的外观美容要求日益提升,使得正畸关闭牙间隙成为牙齿正畸治疗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直丝弓矫治能关闭拔牙间隙,微种植体支抗能改善患者上颌或双颌前突矫治后侧貌,稳定后牙咬合关系,两者联合使用为临床目前治疗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的常用手段。其利用直丝弓矫治,促使患者牙齿排列整齐,但也存在咬合关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具有强支抗作用,通过内收前牙,可大部分关闭异常拔牙间隙,避免磨牙异常移位引起的矫治不良[3]。

表4 两组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双链法为近年新型口腔医学疗法,通过两条链状橡皮圈实施异常牙间隙正畸,将内链作为主施力链,置于弓丝表面、托槽槽沟,能强有效地固定牙齿,并借助外链固定内链,同时能辅助关闭牙齿间隙,两者相互配合,能发挥双重限制牙间隙移动、双重固定的效果[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率较对照组低,牙间隙关闭时间较对照组短,且矫治后观察组上、下颌槽间距之和均小于对照组,提示,双链法正畸矫治治疗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能缩短牙间隙关闭时间,降低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率。链状橡皮圈对于解决正畸牙快速移动具有显著优势,且操作简单、可塑性强,能大量节约椅旁时间。其更适应当代固定矫正直丝弓技术使用直丝的理念,在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关闭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如使用灵活、摩擦力低、操作简单等,能有效节约治疗时间;且在内外链作用下,能有效避免尖牙牙冠发生远中舌向扭转[5-7]。

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患者在牙齿正畸治疗中,正畸装置可对其口腔卫生的维护产生影响,引起菌斑、软垢大量聚集,降低牙周健康水平[8-10]。本文结果显示,矫治后6个月,两组GI、SBI、SPD、PLI均高于矫治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可见,双链法正畸矫治治疗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能减小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其主要是因为:直丝弓矫治操作复杂,且该装置易在口腔中老化,引起细菌感染,影响患者口腔卫生清洁,而链状橡皮圈能有效避免以上弊端。同时,正畸矫治过程中,正畸装置会对患者牙周组织产生影响,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为反映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矫治后6个月,两组IL-1β、TNF-α均高于矫治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中,IL-1β、TNF-α可共同参与慢性牙周炎的产生、发展过程,是慢性牙周炎的致病因素,IL-1β水平升高可引起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聚集;TNF-α在细胞免疫、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可抑制牙周膜纤维细胞转化,破坏牙周组织[11-12]。说明,两种矫治方法均会对患者牙周组织造成影响,但双链法正畸矫治的影响较小。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较短,未能明确双链法正畸矫治的远期效果,其治疗价值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综上,双链法正畸矫治治疗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能缩短牙间隙关闭时间,减小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双链尖牙间隙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阻断性拔除乳尖牙引导异位下颌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间隙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上颌恒尖牙萌出障碍的研究进展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猫的对峙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