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2-06-04 07:11蔡桃枝王晓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缩唇腹式呼气

蔡桃枝 王晓彦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高发疾病,可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后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1]。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国外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1~2%,而我国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约有450 万,具有临床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 年内生存率与癌症患者相近[2]。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运动耐力明显降低、呼吸困难等,其原因与患者肌肉功能损伤、通气紊乱相关,并最终对体力活动造成负面影响[3]。因而在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尽可能提升其运动耐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是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加入快吸慢呼对吸气肌训练,同时省去传统缩唇腹式中部分步骤,简化训练步骤,从而提升患者运动耐力水平[4]。本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 年9 月—2021 年8 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 例,纳入条件:年龄≥18 岁;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排除条件:合并恶性肿瘤;伴随严重肝、肾、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临床资料不全。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 例和观察组53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女20 例;年龄28~74 岁,平均60.39±8.74 岁;病程:3 个月~9 年,平均4.51±1.33 年。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1 例;年龄25~75 岁,平均60.83±8.92 岁;病程为2 个月~10 年,平均4.62±1.29 年。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为:①遵医嘱用药。干预人员嘱咐患者遵医嘱使用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并根据医嘱服药,禁止自行加减药量。②按需吸氧。根据血气分析无CO2潴留者,可按需给予4 L/min 吸氧。③健康宣教。干预人员告知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预期效果及并发症等,并嘱咐患者日常饮食注意少食多餐、戒烟戒酒、少油少盐。④心理疏导。干预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存在的负性情绪,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消除负性情绪。⑤休息与活动指导。干预人员嘱咐心功能Ⅱ级者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并增加每日午睡时间;心功能Ⅲ级患者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并尽可能卧床休息,多翻身以避免压力性损伤产生。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

(1)专业培训:所有干预人员均接受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专业培训,并均经考核通过后方进行操作。

(2)训练方法:干预人员嘱咐患者取半卧位,膝屈曲,在平静呼吸下将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置于腹部,嘱咐患者经鼻迅速深吸气至不能再吸时(肺总量),同时腹肌放松,尽量使腹部鼓起,短暂维持3 s,然后放松缓慢呼气,呼气时缩拢嘴唇(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同时收缩腹肌,腹壁随之下陷,使肺内气体缓慢呼出,吸气时间0.8~1.0 s,呼气时间2~4 s,吸、呼时间比约为1:2~1:4。在训练过程中每例患者均由1 名固定家属全程参与其中。每日训练3 次,分为早、中、晚各1 次,且均为饭后1~2 h 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10 min,每分钟循环6 次。

(3)训练相关注意事项:干预人员于患者训练前采用BORG 量表对患者呼吸状况进行评估,对于BORG 量表评分≤2 分者训练时按需进行吸氧;过程中如有胸闷、心悸、气促、BORG 呼吸困难评分3 分及以上时立即休息,暂停15~30 min 再进行。

1.3 观察指标

(1)6 min 步行距离(6 MWD):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6 MWD 测试指南》测试两组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6MWD,选择一条长20 m 的平坦走廊,标记两端,让患者尽可能快速来回行走,记录患者6 MWD,进行比较分析[5]。

(2)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肺功能水平变化,包含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进行比较分析[6]。

(3)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共有情绪领域、躯体领域、其他领域3 个维度,共21 个条目,每个条目0~5 分,总分0~105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6MWD 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6 MW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6 MWD 均有所增长,但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6 MWD 比较(m)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干 预 前 两 组 患 者FEV1、FVC、FEV1/FVC、MV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改善),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动锻炼可明显提升患者运动耐力,但运动锻炼需要场地条件,并且对康复师的要求高,患者及其家属难以很好地掌握和坚持[8]。呼吸训练是受训者主动根据一定呼吸模式实施的训练方式,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康复的重要功能锻炼。且呼吸训练几乎不受场地限制,且操作简单,患者及其家属更易掌握[9]。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肺淤血等,其对机体肺泡的换气、通气造成影响[10]。为适应上述状况,机体需过度动用辅助呼吸形成的错误呼吸方式,因而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会引发呼吸机疲劳,加重缺氧症状,严重者可诱发CO2潴留[11-1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气肌力量及耐受力出现明显下降,这也是造成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13]。本研究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3.1 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6MWD长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王燕等[14]研究结果中显示,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水平,其结果与本研究相似。表明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分析原因主要为缩唇训练通过缩小呼气流速,增加患者呼吸气道内的压力,避免外周小气道过早塌陷与闭合,从而使肺泡内气体尽量排出,提升了患者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增加吸气肌肌力,使肺通气阻力降低[15]。而腹式呼吸能够有效锻炼患者膈肌,增加膈肌上下活动范围,降低呼吸阻力,增加患者肺通气量与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从而提升其肺通气功能[16]。此外,腹式呼吸可促进患者协调腹部肌肉收缩,从而有效提高腹肌、肋间内肌、膈肌、下胸部肌等呼吸肌的协调度及活动度,充分提升肺通气动力。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氧气,确保脑组织供氧量充足,且通过呼吸运动帮助患者调整机体血压、心率水平,提升心输出量,从而增加其运动耐力[17]。

3.2 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陈妙芳等[18]研究结果显示,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主要为,该训练方式在缩唇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加入快吸慢呼呼吸训练对吸气肌的训练,即经鼻快速深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短暂维持3 s,并去除传统缩唇腹式呼吸呼气同时收缩鼻部、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 cm 处等步骤,而只需缩唇缓慢呼气,改良传统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中要点多、难以被患者有效掌握的缺点,同时兼顾呼、吸气肌和呼吸方式的训练,因此患者训练效果更佳,训练依从性更好,其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均得到明显提升,因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9]。此外,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呼吸肌收缩协调性,提升肺通气动力,使患者吸入新鲜空气,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从而对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等进行调控,改善其睡眠质量,使患者在日间获得更多精力,对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作用[20]。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改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缩唇腹式呼气
缩唇呼吸:肺气肿患者最好的呼吸方式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慢阻肺患者 练练缩唇呼吸
音乐疗法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