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国
摘 要:愛国是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民族信仰。基于此,文章以理性、科学爱国为主题,从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分析高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爱国主义;现状;教育策略
引 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世代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包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的热爱,还包括对祖国的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热爱。在爱国主义的影响下,人与祖国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爱国主义赋予每一个中国人强大的使命感以及归属感,而正是这种归属感指引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勤奋和努力,进而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进步紧密相连。同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对爱国主义的思考会更加深刻和自觉,不仅思想上热爱自己的国家,而且行为上也会通过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爱国[1],个人对国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更加客观,进而将自己的爱国思想建立在国家的历史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上,从而结合国情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爱国思想,再通过实事求是的思想去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最终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
二、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首先,高中生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拥护国家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追求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同时,高中生要敢于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大梦相融合,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将自己的小梦融入大梦,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且迫切的。
其次,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在带来优势的同时,我国面临的挑战也在日益加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领域的博弈和碰撞也在不断上演。在经济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差异化,贸易壁垒、非法竞争等行为依然存在,这无疑加重了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危险性。在文化方面,由于国与国之间在文化发展和社会认同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各国意识形态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日常的发展贸易中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文化入侵。在军事领域,军国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错误的军事行为和无端挑衅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同时也为我国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外部环境平衡。因此,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和挑战,我国需要提升学生在理性爱国主义方面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能力,促使广大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培养高中生在理性思考方面的能力,加强他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国家归属感,能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从容不迫,具备应对风险的信心和能力,最终凝聚力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在高中阶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教师要对其做好正确的引领。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奋斗者,所以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的指导意义,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健全的思维和崇高的道德,使他们明白国家发展对自身成长的意义,让他们带着荣誉感和使命感去奋斗,并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中不断地自我进步,最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但这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一些国家也在利用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优势,在别国的文化方面进行渗透和扩张。例如,由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迎来挑战[2]。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文化的追求和个人喜好方面的坚持,使其常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加上西方的部分文化外表艳丽,能够迷惑一部分高中生的心智,导致他们忽视本国的文化,严重的还会质疑本国的文化,这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威胁。虽然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仍有一部分人在精神追求上并没有提高。究其原因,一部分指向高中阶段的学生教育,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由于他们在高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跟上,使得他们缺乏对理想的追求,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有的高中生甚至出现了自己发展与国家命运相背离的情况,没有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
教育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工作开展还比较缺乏,部分教师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层次较浅,且由于其对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教育的可操作性不高。教师对理论教学还是停留在理想化的阶段,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没有联系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追求且迫切希望得到的一些东西,缺乏对学生内心价值领域的关心,最终使爱国主义教育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落到实处。
四、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立德树人开展主题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基于立德树人这一目标[3],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发展能力、提高心态、塑造人格、彰显魅力”为教育主题,结合爱国主义精神,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想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爱国主义。
同时,基于立德树人目标,教育场所也有了新的定义。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学校除了完成知识教学,还要不断地深化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向学生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为中国梦、为自己的个人追求而努力,最终将他们培养成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借助關键节点开展针对教育
教师可以借助关键节点对高中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大型的主题事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所以不受推崇,是因为它只是一种简单的灌输形式,缺乏情感的教育和环境的烘托,而借助大型事件和观点,如“女排精神”“天宫对接”“共同抗疫”等能够营造鼓舞人心的氛围,体现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敢于奋斗的精神,同时也彰显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崇高的热爱之情。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鼓舞学生参与国家的建设,进而培养学生理性、客观的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教育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在长征胜利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与长征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可在这一天为学生播放与长征有关的纪录片、影片,再带领学生走访学校周边的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等与这一段历史有关的场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抢占互联网先机,开辟教育新形式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及各种新媒体手段的不断传播使教育的途径得以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我国愈发普及,网上冲浪逐渐在当代高中生间流行,网络也以其极强的传播性和丰富的内容成为最快、最便捷的信息媒介。但这一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有好有坏,如果高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就极易导致错误观念的产生和精神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可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和媒体传播技术,结合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学校可借助校园网、微信群等定期为学生推送一些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文章,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这一群体在年龄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以生动形象的元素作为切入点,并且将当下的时事热点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枯燥、乏味,使其成为融合当下时代特色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总之,学生要在日常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眼界,学会辨别好坏,主动地戳穿假象,拥抱真实。教师和家长要做好正确的监督和引领,鼓励学生主动地接受正面、积极美好的事物,自主地否定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进而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而社会和政府则需要发挥其在自身职能内的影响力,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爱国主义思想和形式,进而将其内涵不断地扩充,最终使学生在生活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在正确的思潮影响下提升和发展自我。这些都是将互联网发展的红利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范例。
(四)坚持落实、落细的原则
对高中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教育开展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目前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由于有些工作者的认识不够清晰,所以其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空洞、层次不清,或者由于自身操作能力不足导致教育不够深入,进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停留在较为空泛和理想化的层面。此外,部分教育者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将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背离[4],没有关注到这一阶段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对学生价值观的关注程度较低,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落实、落细的原则,避免过度的抽象和空泛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化他们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感受。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上可以拓展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和形式,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同时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以及学生生活中最为真实的情感和个人内心需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将自身的使命与国家发展的使命相结合,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终形成强大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积淀。例如,在教学“家国情怀”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通常会引用一些与历史上民族英雄有关的事例,实际上,这些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虽然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感召,但还是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爱国主义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家国情怀”的道理。因此,教师可适当改善上述教学方式,将一部分民族英雄事例替换为学生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人物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爱国不仅表现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大的方面,在今天,爱国更多体现在对社会尽责、对大众尽责,例如,居委会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通宵工作,为人们带来了健康的人居环境;路边理发店免费为老人理发,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结 语
教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谢书琴.理性爱国教育的现实意义[J].农家参谋,2017(13):293.
魏明珊.新时代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
李江鹏.基于立德树人导向的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观察,2020,9(47):19-20,28.
郭星宇.新时期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和启示[J].才智,201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