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弯弯 赵慧
在体育教学中会时常出现上课前喜欢“请假”的这类学生,他们以无正当理由、以欺骗老师的方式逃避上课的这一类学生,在本文中笔者称之为“伪请假生”,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客观事实和现状去总结分析这类学生的特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去应对转化,让“伪请假”变“真上课”。
体育课堂中的“伪请假生”从学生层面讲不利于这类学生体质提升,甚至可能导致肥胖,以及影响班级里本就对体育运动不够积极的孩子;从教师层面讲不利于课堂管理,也达不到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改善体育课堂中的这种现象。笔者随机抽取了三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做法为按本学期18周,每周4节体育课共72节课来计算,72节课中有48位“伪请假生”以各种理由各共请假15-20次,因此笔者把这48位“伪请假生”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数据统计,通过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分析其特征,然后对此提出几点转化策略。
1 体育课堂中出现“伪请假生”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层面上的原因
这些学生之所以逃避上体育课从主观上面来说第一是懒惰,怕苦怕累,不愿意运动,特别是对体育课堂中的训练内容不感兴趣时,加上本身比较懒惰,因此就很容易出现找理由请假不参与课堂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第二是体育兴趣低,这部分学生对很多运动都没有兴趣,比较喜欢安静,不喜欢参与其他同学的团体活动,从小也有可能没有注重体育运动的引导,他们也很少体验过运动的乐趣。
1.2 教师层面上的原因
课堂中出现“伪请假生”这种现象,通过教师同行的自我分析认为教师层面也存在一些原因,第一,在学生第一次、第二次出现请假的时候,没有及时去了解他的真正原因,没有及时和家长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爱上运动,因此导致有些学生自我强化了这种行为;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手段等没有及时更新,有时候没有以学生为本进行开展课堂,有时候在同一个训练内容教学时,有些枯燥,导致有些懒惰、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会产生逃避上课的想法。
2 体育课堂中“伪请假生”请假理由的分析
2.1 体育课堂中“伪请假生”请假理由之“受伤”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15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他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伪请假生”请假不参与运动的各种理由中頻率最高的是“受伤”。有些学生是在上课前突然以“受伤”这个理由来逃避上课,当教师询问其他科任教师和同班同学时,发现他根本没有受伤的迹象,纯粹是虚假行为,或许在上课前的课间中有些“意外”但其实根本没有受伤到不能上课这个程度,但是为了逃避上课,会巧用这个理由。
2.2 体育课堂中“伪请假生”请假理由之“生病”
在与其他体育教师的探讨中还发现,“伪请假生”请假不参与运动的理由中频率较高的是“生病”,作为体育老师都有一个常规操作就是每学期上课前都会收集本班中“身体特异体质”的学生名单,这样对以后的教学安全有一定的保障。体育课堂中学生安全是学校、教师最为重视的事情,因此在上课前如果有学生说自己生病了,特别是头晕、肚子疼、心脏不舒服等,教师都会第一时间让其休息。在这种背景下,有些学生会假装自己突然“生病”,作为教师为了安全起见,会在询问后,让其休息,因此有些学生会在自己不想参加体育活动时会利用这一点进行请假。
3 体育课堂中“伪请假生”的特征分析
3.1 “伪请假生”数量与年级高低呈正相关
通过图表1一至六年级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伪请假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数量是递增的,简而言之为低年级的“伪请假生”偏少,高年级的“伪请假生”会偏多。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年龄特征,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对很多事物存在好奇、喜欢尝试、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模仿,因此绝大部分的孩子是非常喜爱体育课的。高年级由于自主意识的加强,会更多的在意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需要来选择。第二、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根据课程标准、深圳市体育2+1要求以及国家体质测试等,学习内容比较多,在不同学期有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新的,体育课堂中游戏、竞赛、挑战等都是新颖的,学生会很好奇,对体育课堂充满激情和向往,加上这时的孩子活泼、精力充沛,喜欢与新朋友、新同学合作;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教学要求和目标会相对严格,一般不会有太多新式运动项目出现在课堂,主要是在低年级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去增强难度,因此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不再具有吸引力。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低段教学中更多是以“游戏”“比赛”等方式,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太高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不同运动项目,以激发运动兴趣为主,不会过于苛求学生技能技术的完成质量,因此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会太枯燥,也不会有太多重复性的技术练习;而对于高年级要求增加,难度提升,教师的教学形式上更多是技术练习,比如错误动作的重复练习、对体能的强化练习,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时的身体、心理上的压力会比较大。
3.2 “伪请假生”数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从图表2可以得知两个信息,第一、男生的“伪请假生”数量稍多于女生,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相信很多的教师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女生相对来说比较认真、俗话说的“乖”,以欺骗方式去欺骗老师的行为还是比较少的;第二、五六年级女生的“伪请假生”数量突然增多,我们都知道男女性别在发育上有很大差异,现在大部分女孩子五六年级已经是月经来潮,还有一部分女同学也开始变胖、胸部开始发育,随着这一系列的女性特征的变化,很多女生还没有很好的心理状态来应对,特别是这些变化初期很多女生比较羞怯,不愿参加运动,不好意思在男生面前运动等情况。
3.3 “伪请假生”的转变难度与年级高低呈正相关
教师在低年级学生心中具有“权威性”,自我意识还不独立,教师的威信对他们起作用。教师说的话或者制定的规则他们会更能遵守和执行。这些“伪请假生”在请假过程中,当被教师发现他欺骗老师时,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后或者不同形式的奖励后,一般情况下会有比较明显的转变,转变的难度比较低。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漸强大起来,特别是在刚开始的“伪请假”时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时,他们会从心理、行为上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教师的批评教育对他们的作用变小,改变他们难度会更大。
3.4 “伪请假生”的请假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
通过与15位体育教师的访谈和对课堂的观察发现,“伪请假生”有一部分是上课前就请假休息,还有一部分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例如当体育课上了几分钟时,发现当堂的学习内容不是自己喜欢的;还有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能觉得累,不能坚持时,这部分学生会借口不舒服随机请假;还有部分学生喜欢的内容就参与课堂,突然换了另外一个练习内容时,由于没有兴趣就借口请假,这部分学生的请假具体突发性。
4 促进“伪请假生”转化的基本原则
4.1 以正面引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
“伪请假生”是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应该秉承正面引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在课堂中多鼓励、多表扬、多积极正面反馈,利用他们身上的其他优点、个人喜好等进行引导,充分给予支持与信任,让他们能积极的回归课堂。适当时候也可以给予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辜负了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是浪费了学习和运动的时间,失去了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能的机会,引导他们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行动力。
4.2 短期转变与长期跟踪强化相结合原则
这类学生是心智行为都没有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思想稳定性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采用一些转化策略时,除了当时的引导教育外,应该不断的跟踪引导,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的成长规律来看,我们知道短期转变的效果,不一定会保持很长时间,这种行为具有反复性,因此作为教师在短期转变出有成效后,必须对他这种好的行为长期跟踪强化,一直到他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后。
4.3 家庭引导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原则
在孩子教育影响因素上,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的教育如果在家庭里得不到很好的强化和执行,学校的教育就会得不到好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家庭教育时,如果学校教师不了解时,那么孩子的教育就相当于教师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样也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成果。因此在教育上我们一直强调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教师和家长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共同努力促进其良好转变。
5 促进“伪请假生”的转化策略
5.1 运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根据性别差异,做好必要的记录。根据上面分析的特征来看,随着成长发育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很多人变胖或者是豆芽菜等,特别是由于性别差异,特别是女孩子五六年级已经是月经来潮,有了明显的第二性征,很多女生还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应对,这些变化初期很多女生比较羞怯,不愿参加运动,以及这些变化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等情况。这个时期的体育教师应该多学习相关的青春期知识,以便能更好的应对。还应该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掌握一手信息,记录好“伪请假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手册,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5.2 外在作用和内在驱动相结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成长是内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采用外在作用和内在驱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规律,外在因素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作用就越大,因此对于低年级段的“伪请假生”可以适当的多使用外在因素进行转化,例如适当多正面表扬、例如奖章奖状、小零食、小文具等物质奖励,随着年龄越大外部作用就越小,高年级这些外在的奖励只能是辅助作用,更多是利用榜样作用、自我成长、激发兴趣等内在的精神奖励,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效的使用外在作用和内在驱动相结合的方式。
5.3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伪请假生”由于经常请假,与其他同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合作竞争比较少,其他同伴也可能不信任他们。但是教师要相信他们,引导其他学生的理解和鼓励帮助,可以让他们为同伴做点贡献,这个时候可以在体育课堂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这些学生合理的分到不同的学习组,利用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在小组中让他承担责任,扮演某个角色,利用集体主义的影响,让他融入集体,慢慢回归团体的体育活动。
5.4 “减分式”激励模式
在班级里为了很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会在班级里进行个人的积分或者小组的积分制。为了更好的让“伪请假生”有效转化,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减分式”激励模式,进行学习小组模式后,每小组100分,根据体育教师制定的课堂常规,合理的减分,到了期中、期末的时候进行总结汇总。“伪请假生”由于请假会减分,会影响团队,那么团队也会积极对他进行课堂监督,有利用这部分学生的转化。
5.5 体育课堂中注重仪式感
仪式感简单来讲是将日常行为仪式化以赋予其意义的行为,仪式感可以让人感受到当下所做的事、此时此刻是有意义的是让人开心快乐的。例如当有足球、篮球比赛时穿上比赛服,当100米赛跑时在终点拉线等等,当“伪请假生”在体育课堂中取得成绩时,在全班面前进行颁奖鼓励,体育课堂中的这种仪式感,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喜悦、成就感以及更能深刻体验荣誉、集体主义精神。这种体育精神能振奋人心、增强自信,能让人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伪请假生”的转化。
5.6 规范请假制度
学生如果受伤到不适合参与运动时,需要家长和学生亲笔签名的请假条,或者加上需要请假的医学证明;如果学生是在学校期间突感不适,需要请假,需要班主任、校医、学生自己签名的请假条。课后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对学生的不适情况进行跟进。
6 结语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成长,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客观面对。“伪请假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确对待体育课这种态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理论、实践知识去促进他们的转化,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时间精力和智慧,让“伪请假”变“真上课”,让真上课,有真快乐。体育教师除了分析学生自身、家长等因素外,还需要不断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让体育课堂更加的“有趣”“有料”让学生“有得”,让“体育课”变成“乐课堂”。同时教师需要提高威信,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运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