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及纾困路径

2022-06-04 19:33靳辽
当代体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族群民族生态

靳辽

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其本质上是立足于文化生态学,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深入分析和有效探究所提出的。基于此,文章首先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相关内涵进行了概述,深入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纾困路径。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相关概述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不同民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及现实情况所创造出的,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社会性活动的总称。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比性,也反映出体育的本质内涵。所谓文化生态,其最初起源于文化生态学,是由美国著名研究学者史图华所提出的,文化生态学是一种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多元化的因素,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所产生的,对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的一种全新的学说,其本质上深刻探究了不同环境的特殊文化形成及其体现出的类型、模式、特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史图华的文化生态学中,文化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统一性、连贯性,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换而言之,在相同或相似的生态环境下,可能会产生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文化形态,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则会出现与其本身文化形态具有较大差异的发展道路。而我们所处的世界具有多种生态环境,因此文化形态发展道路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我国著名研究学者冯天瑜认为,文化生态学主要是指人类在进行文化、文明的创造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对其潜在关系进行探究的一种学科,其价值作用在于深刻把握文化环境与文化生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其根据现实情况,将文化生态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三个主要模块。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2.1 自然环境的原生场域作用不断降低

地域性特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基最为显著、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特征之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正是由于不同民族的地域环境大不相同,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体育文化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基本样貌、开展形式、开展手段、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个性特征等等方面。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着赛马、摔跤等相应的民族体育活动,但在不同的省份地区其表现形式大不相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性活动不断增加,传统体育活动赖以生存的场地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部分在过去由于出行不方便而产生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已经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例如,独竹飘、高脚马等等;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传统体育活动是以自然环境中的原材料作为工具,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材料的获取也发生了转变,逐渐被现代化的材料所替代,例如,龙舟、陀螺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以自然环境为条件和基础产生的多元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消失,而传统体育活动本身的社会性功能也逐渐被取代,由此可见,过去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被社会所剥离,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逐渐减少。

2.2 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族群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重阻碍、发展滞后、發展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族群主动性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族群成员已经转变了自身传统滞后的理念和认知,越来越少的个体选择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其更愿意外出务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承群体流失、能力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群族成员应当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发扬的关键主体,但其对民族体育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也没有意识到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过程中,有的地区在原有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工具化、功利化的不良影响,换而言之,族群成员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只是为了追求功利,同时将文化资源作为工具进行利用,没有意识到其本身的内涵价值。由此可见,群族成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理念过于滞后,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部分体育项目、体育活动濒临失传,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非遗申报保护的政策制度,但却由于族群的缺席无法有序开展。

2.3 传统体育在转型中发生了异变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建设过程中,传统体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据调查研究发现,第一,传统体育是基于特定的时代环境所发展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甚至个别体育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无法拓宽传承的渠道和途径,同时竞赛也缺乏相关的规则规范,这些都导致传统体育的发展受限;第二,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转型过程中,传统器材逐渐被现代工具所取代,而在对项目活动进行改编时,摒弃了优秀传统元素,项目活动的开展日益西方化,项目的选择出现了一定的分歧,不同成员的结构分布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体育生态失衡,反映出政绩体育的不良现象;第三,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空间拓展,应当以高效的传播作为依据。换而言之,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相同地区的不同民族、跨地域、跨民族都应当实现体育生态文化的拓展,打破过去的传播壁垒。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地区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最终效果并不明显。

3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纾困路径

3.1 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夯实基础

3.1.1 加强对原生场域的保护建设

所谓原生场域,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发展延续的基础,其是一切传统体育活动的孕育之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体育赋予了独特的时代价值、个性特征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原生场域的保护建设,在地区自然环境中有着大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创新的资源,例如,原材料、地质环境、地理条件等等。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原生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一方面,加强对植物原材料的保护。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是根据当时特定的地域文化、地域条件所产生的,因此大量的体育器材取自自然环境,例如,龙舟所用的柳杉、西藏林芝公布地区在进行碧秀的制作时,使用到的当地的青冈木,这些原材料都取自于当地的植物。而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品性、功能被当地居民所选择、灵活运用。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植物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某一地区的植物是其他地区所缺乏的或是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的,因此必须加强对植物原材料的有效保护,确保传统体育活动相关器材的制作有序合理;另一方面,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根植于动物资源所衍生发展而成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当是赛马。蒙古族、彝族都有赛马这一活动,但其使用的马匹种类却大不相同,这也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地域性差异。具体而言,蒙古族使用的马匹通常为蒙古马,其特征在于体型矮小、头大颈短、具有良好的耐力,而彝族使用的马匹则主要为建昌马,其特征在于体格短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不管是蒙古马还是建昌马,都是基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一个是草原,一个是山地,其马匹的外形特征大不相同。由此可见,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原生场域息息相关。

3.1.2 构建完善的发展平台

一方面,根据现实需求搭建科学高效的教育平台。首先,据调查显示,本民族居民大多对传统体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无法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其可以创设相关的教育平台,加强对传统体育的宣传推广,同时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群体性的大众体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居民的文化理念,加强传统体育的正确认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也可以灵活借助学校的相关教学平台,将传统体育文化渗透融入到校本教材中,以此加强青少年的教学培训。

另一方面,高效合理的建设传承基地。第一,借助当地学校建立起相应的传承基地,在基地中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及对民族体育的认知,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同时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以此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应当与竞技体育有效的渗透融合,立足于竞赛项目,建设相关的训练基地,利用竞赛活动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3.2 灵活借助族群力量,实现主体行为的自觉自为

3.2.1 构建科学合理的族群理念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文化沉淀,具有突出的文化特征,通常充分立足于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宗教活动。换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群众娱乐、表达宗教情感、增加节日氛围所产生的,因此,大多数群众并没有体育意识,也就是说,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为体育,但其并不是以体育形式被继承和发扬。由此我们认为,在族群内部,传统体育并没有被认可和接受。但这样的现象和情况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族群中的居民是体育文化的主体,必须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对其文化内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进行创造和传承。基于此,族群内部的居民要正确看待传统体育及其潜在的内涵价值,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加强自身的理解认知,利用多元化的形式手段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推广,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思想上实现转变,增强体育文化生态价值的整体认知,意识到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以此调动族群居民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工作中。

3.2.2 有效培育参与群体

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教育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现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鼓励当地的中小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渗透融入传统体育文化,并编制校本教材,以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多元化的方式手段,加強青少年对其的理解认知、深入接触,并积极参与到本民族的体育项目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鼓励外出居民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制度,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支持,使得居民在家乡就能够增加经济收入,以此体现个人价值。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培育民族体育文化生态参与群体,能够促进生态改善,并实现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2.3 切实提高文化自信

一方面,为了提高文化自信,应当在族群范围内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近年来,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不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也有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优秀文化不断对外输出,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各民族地区也应当贡献自身力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尤其是要鼓励引导当前青少年自觉主动的继承发扬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自信首先应当加强族群居民的正确认知,使其正确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作用,逐渐产生文化认同感。由此可见,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发展,应当基于文化自信的深度、广度深入分析,加强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树立发展自信心,坚定信念,同时在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应当保持冷静,客观看待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本族文化的改造与创新,最终促进民族的持续发展。

3.3 强化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问题

3.3.1 搭建健全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系

首先,各民族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及需要,构建健全完善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机制,明确不同项目的名称、起源、针对的人群、采用的器械、场地以及其他的注意要求等等。与此同时,项目在何时开展、怎样开展、是否有科学合理的规则都应当纳入到内容机制中;其次,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分类体系,基于项目活动的类别、属性、地域、开展形式,科学合理的分类整合。

3.3.2 不断拓展延伸社会性功能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充分立足于身体动作,利用肢体语言传达出其内在的情感思想,因此,也能够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体育文化生态创新,应当以地方社会发展功能为基础和前提,一方面,活动的开设及参与应当以居民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体育需求为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的战略发展思路;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传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以此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发展,能够在当地范围内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以此促进地区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发展应当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夯实基础,灵活借助族群力量,实现主体行为的自觉自为,强化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问题。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族群民族生态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MINORITY REPORT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传承 民族 文化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