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2022-06-04 19:33王爱华
当代体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程思政

王爱华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职体育院校,也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与输送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重任,探究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实现路径,落实三全育人的政策,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实现体育强国梦。

本文以“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路径为主要内容,展开深入探究。从育人理念和目标、育人资源挖掘和实现路径创新、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

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1 “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即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明确了育人主体的多样性,即包含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还包含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全程育人的核心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进校园到毕业进社会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则是指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多维度多体系地构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 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通过课程育人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课程育人需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行业需要强技能、高素质品学兼优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政治素养。首先,课程育人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在《实施纲要》中强调“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在 “三全育人”理念的推动下,课程育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高的标准。其次,课程育人需要让专业课程体现目前中国体育市场开放的大环境特征,强化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的全方位实践教育作用,将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紧密联系,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以及校内校外等全方位平台,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为体育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 体育类专业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各高职院校结合体育专业课程自身特点,制订了系列育人规划,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体育专业课程育人的存在的問题,总结如下。

3.1 从教师角度

所有的体育专业教师一致认同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也积极在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少数教师对“三全育人”的深层次理念与内涵理解不够,在体育专业课程的具体实践运用、具体环节引导不深入。虽然融入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但是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专业课程育人要素,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教案、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等进行调查发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3.2 从学生角度

体育专业学生整体上愿意接受“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表达了期待通过课程育人增强专业技能、提升教学效果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有思政元素的融入,但不够深入,更多是处于课程思政元素的尝试性融入阶段,他们希望这种课程思政教育能长期融入学习和生活的每个时期,全员全程全方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

结果显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过程存在一些困难,重专业技能轻育人意识、重考核成绩轻职业素养、课程思政资源未能很好挖掘与融入。

4 体育专业课程“三全育人”路径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和课程育人的逻辑,以及快速发展的体育市场,建议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和实施的具体环节中,协同整合高职院校内部各种要素,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协同机制。

4.1 课程育人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建设的全过程相融入

基于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体育专业课程育人的教学建设全过程,具落实到具体实践为探索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及建设在线课堂。

探索课程资源,实现协同共享机制。进一步整合体育专业课程资源最终目的就是教师在课程的讲解中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首先具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面对于已经存在或确定的课程资源,需要思考是否可以应用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否服务于课程教学。其次,需要挖掘体育专业课程实践场景特别是“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教学资源。最后,专业教师应该在分析本校或学院的资源特点基础上,加强课程资源共建意识,整理和精选学习资源以及经典教学案例,完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调整和加强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整合,形成课程资源协调开放的局面。

整合资源,合作开发教材。教材是每门课程的重要载体,承载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传递,高职院校最好开发具有本专业以及课程特色的教材,将教材创新体现在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中。一方面,教材中注重引入思想品德修养,体育专业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一个技能的完成是需要多次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要体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另一方面,确保教材资源的科学适用性,根据体育特点和专业特色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教材,需要聚高水平专家学者之智慧,集专家教师和权威人士的丰富经验,合理分工协作完成教材编写。同时开发专业参考资料,精选专业教学视频。

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在体育专业课程育人教学中,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理念,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程思想内涵价值的引领。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掌握精湛技能,并能将技能转化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需要团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良莠学习团队,在帮助他人同时自己专业技能也得以提升,起到思想铸魂育人。其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开发校内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最后,加强投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建设在线课堂。传统课堂,时间有限,师生互动性有一定约束,主张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去解决问题,构建多维度的课堂结构,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激活学习动机。需要创新教学环节,主要演化为目标导学、分组学习并展示、师生合作探究、课堂作业达标四个步骤。可以通过MOOC在线学习平台实现网络体育专业课程内容的讲授,从而实现灵活性授课机制;也可以通过体育翻转课堂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拓展的连接,将知识学习部分线上学习平台完成,而学习交流或研讨,以及课后学习翻转到课堂,形成问题导向的课堂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2 全员育人与体育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融合

强化育人主体意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主体主要有四类:一是执行管理工作的党团部门;二是组织实施教育的体育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等;三是发挥自我教育作用的学生群体;四是家庭和社区等大环境。在课程建设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让这四类育人主体明确自身的育人价值,自主发挥育人意识,共同服务于专业课程建设,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落实育人主体责任。中央62号文强调“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首先,党团组织要发挥领导作用,重视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保证课程育人的持续化。其次,体育专业教师明确课程育人质量的首要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等方式来促进课程育人质量的提升。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监督反馈机制,加强党委的主体监督责任,成立检查课程育人成效的评估小组,把课程育人成效作为岗位考评参考指标。加强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可以实施的、量化的,明确清晰的课程育人考评目标和指标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引领,树立典型案例和标兵,组织体育专业精英教学团队,推出更多课程育人的精品示范课程,都可以作为考评依据。

4.3 全程育人与体育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衔接

全程育人就是从学生入校后到毕业进入社会,教育教学工作贯穿于学习与生活中。高职体育院校担当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强技能、高素养专业人才重任,应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求,遵循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必须有计划开展育人工作,并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在入学初期作好专业课程引领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学习体育专业技能和练就良好职业修养是己任,在学习深入阶段提升课程育人思政教育,让学生亲临体育赛事体验提升法治意识、竞争意识及敬业精神,增强正义感与责任担当。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际,学生处于角色转换阶段,学校应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具备积极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道德,强化育人功效。其次是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渗透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政治意识,提高专业课程教育中教师的隐性育人作用,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价值,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另外,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德才兼备的课程精英教育团队,实现教育主体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组织专业教师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交流探讨,分享课程育人成果与心得。最后,全程育人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全程持续学习的动力。

4.4 全方位育人与体育专业课程建设有机契合

全方位育人主要是指教学维度多元化,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全空间覆盖、全要素融合的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育人体系。比如,专业课程与两个课堂的融合,即第一课程的专业技能学习,必须深化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作用。开展体育冠军论坛、体育赛事组织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擅于运用学生认可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契合专业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达到隐性育人功效。

4.5 创新管理体制,建立育人新模式

成立体育教研团队,设置专业辅导员机制,履行教学管理、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责,同时负责本专业学生思政工作,保证学生思政工作与专业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将思政工作融入专业教学。实施“双创”导师育人、体育文化育人模式。建立一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精英导师团队。专业教师应树立“大思政”理念,对接新体育时代需求,着力培养既掌握精湛技能、又坚守职业操守的体育精英人才,实现体育强国梦。

5 结论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加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筹划。在提升体育专业课程育人的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提高体育专业课程育人的质量。以此为育人理念,探索体育专业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同时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2021年),“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研究(2021KYKTRW007)

(作者单位: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专业课程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