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2022-06-03 06:32杜江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4期
关键词:模板钢筋裂缝

杜江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1 前言

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承受的静、动力荷载较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也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设置后浇带,减少浇筑过程中对内部结构的影响,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施工时,应不断提升浇筑技术,使后浇带具有良好的性能,完善整体建筑功能。

2 超长混凝土结构中温度和收缩力影响

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很多,其中非荷载裂缝在整体结构裂缝中占80%左右。非荷载裂缝指的是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收缩力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对内部结构和钢筋质量产生影响,进而造成的裂缝。由于该类型裂缝产生时间较早,在混凝土开始凝结时发生,一旦产生裂缝,将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整体结构开裂而破坏整体工程质量。

地下室底板及建筑楼体等区域使用混凝土范围较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更高,不仅影响整体美观性,也影响区域功能,无法实现防水防渗安全保护功能。裂缝向其他区域延伸,逐渐侵蚀整体板面,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工程安全性。裂缝的产生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使混凝土发生碳化而导致钢筋受到腐蚀。

3 建筑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后浇筑的混凝土带,起到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膨胀和伸缩等问题产生有害裂缝,保持混凝土的完整性,提高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后浇带的浇筑对于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相关建筑标准,为了保障工程建筑的质量,避免建筑受到环境温度、混凝土收缩系数以及浇筑过程中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后浇混凝土带。后浇带的作用较为重要,一方面,其能够解决沉降差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建筑工程中荷载的影响,分析混凝土不同凝结时间段的受力情况计算荷载情况,在沉降基本完成时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使两个阶段的混凝土浇筑能够连成整体,避免对建筑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后浇带能够减少温度带来的收缩影响[1]。混凝土凝结过程会发生温度变化,混凝土受到高温影响发生膨胀,遇冷时收缩,结构内部会产生裂缝,影响建筑质量。设置后浇带后,混凝土变形不受影响,避免内部收缩应力产生的裂缝,保障工程完整性。

4 后浇带施工技术

4.1 钢筋绑扎技术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处理钢筋。为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钢筋和模板位置产生冲击和影响,需绑扎钢筋。首先,应加强检查钢筋外表质量,避免质量不合格或锈蚀钢筋混入施工材料中。筛选钢筋时,应选择质量完好且符合标准的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其表层的破坏和影响,避免钢筋受到损害和锈蚀,影响施工质量。其次,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在后浇带处切断,避免结构受力影响产生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完毕3d 后,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切断施工,切断钢筋时应根据相关建筑施工标准的规定完成。最后,后浇带施工前焊接切断的钢筋,使其具有完整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钢筋焊接时间,避免影响其他工程施工步骤。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图纸设计进行绑扎处理,避免钢筋移动偏离原位后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影响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针对钢筋绑扎设计情况,对施工环境测量和放线,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管理不同位置的钢筋数量和长度及绑扎方式,做好绑扎准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选择恰当的钢筋种类,常用的为光圆钢筋及带肋钢筋。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型号。在绑扎过程中,应注意钢筋间距,间距过大易发生钢筋移动情况,间距过小增加钢筋之间的摩擦力,影响钢筋质量,应合理规划箍筋位置线,并控制钢筋位置。使用梅花交错法绑扎,确保钢筋弯钩处保持叠合状态,控制钢筋端头长度。在钢筋绑扎施工完毕后,检查其质量和位置,避免绑扎错误等情况发生。

4.2 模板支撑技术

浇筑前,根据施工图纸标记后浇带位置,并设置相应模板保持框架稳定性,留出后浇带位置,保障整体工程施工效果[2]。为保障支撑系统的安全,在后浇带区域设置具有较强阻隔作用的模板,以免在后续对后浇带区域产生影响。在浇筑完毕一个月后应拆除模板,拆除凝结效果良好的部分,保留凝结效果不良的区域,避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在对后浇带模板支设的过程中,要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施工作业。由于后浇带模板属于独立支撑体系,应与两侧模板分隔,避免模板拆除过程中对后浇带模板稳定性产生影响。选择多层板和木楞,搭设模板的支撑体系。在搭设立杆时,在后浇带的两侧架设,将支撑立杆与主体结构中的立杆分隔开,调整立杆的间距。在搭设水平杆时,与主体结构同时进行搭建,但注意支撑用水平杆与主体结构中的水平杆保持一定间隔,避免二者重合,影响整体的连接效果。为保障整体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应在支撑架上安装剪刀撑,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在后浇带区域安装竖直剪刀撑,保持其支撑角度在45°~60°。

支撑结构搭建完毕后,进行模板的铺设,对后浇带模板铺设时,一般分为三层:一是两侧结构梁板的铺设。该模板搭建时使用短木方,便于后续脱模拆除。二是固定后浇带支撑模构架,并安装相应的木方和模板结构。三是后浇带混凝土模板铺设,通过一边放松一边支撑的方式,对后浇带模板分部安装,指导整体结构安装完毕。

在混凝土凝结强度符合标准后可进行拆模。模板拆除过程中,注意相应的流程和工艺,填写拆模申请,在获批后按照辅助加固结构、拉杆支撑结构、模板连接件、模板及支柱、底层模板结构的顺序进行拆除。在拆模过程中坚持“先支后拆”和“后支先拆”的理念,缓慢拆卸模板,按照顺序逐段拆卸,避免对后浇带质量产生影响。

4.3 施工缝处理技术

施工缝是新旧混凝土连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或结合面,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效果,应分段浇筑或预留后浇带。在后续混凝土浇筑时,会与先浇筑混凝土之间产生结合面,该处结合面的受力效果较差,需要后续处理。施工缝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对混凝土养护,确保环境温度与硬化后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在15℃内,清洁混凝土施工缝表面,使用钻头清理裂缝,避免残留污物侵蚀钢筋,影响建筑稳定性。同时使裂缝保持垂直状态,提高修补效果。其次,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出现新鲜混凝土后,要进行凿毛处理,通过人工或设备凿毛处理提高混凝土施工缝浇筑质量。最后,凿毛完毕后清理施工缝,用水冲洗其中的尘土,避免影响混凝土凝结效果。水冲洗完毕后,在表面干燥后浇筑水泥浆,连接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4.4 后浇带浇筑技术

在对建筑中超长后浇带施工浇筑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的浇筑效果,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标准进行,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按照图纸设置和预留后浇带位置,确定后浇带宽度,由于超长后浇带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应结合建筑不同位置合理设置。地下室底板和建筑墙体的长度及面积较大,浇筑的过程中,需设置相应的后浇带,提高浇筑质量。在墙体垂直施工浇筑的过程中,应在初凝后浇筑,并安装相应的模板。在对地下室底板处后浇带施工时,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防渗效果,浇筑后需要封盖,保持底板的清洁,提高后浇带施工效果。在对后浇带预留时,结合不同部位中梁托和楼板等方向,严格遵守“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设计原则释放应力,降低混凝土膨胀带来的不良影响[3]。

其次,设置模板支柱和后浇带间距,不良的模板支柱设计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或凝结时发生形变,从而产生不良事故隐患。浇筑带建筑大小同样对施工安全性存在一定影响,为保障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精确计算和设计模板支柱和后浇带间距,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超长结构的后浇带在设计过程中,为提高后浇带的稳定性,尽量避免使用直缝,可使用斜缝增加混凝土牢固程度。不同建筑物中的后浇带间距存在一定差异,一般在30cm~40cm,在设置的过程中,需对其计算以提高后浇带间距的精准度。使用公式:

其中:L——后浇带间距(cm);

E——混凝土弹性模量(104N/mm2);

α——混凝土温度膨胀(10-6/℃);

T——收缩温差(℃);

ε——混凝土抗拉强度(N/cm2);

H——混凝土结构厚度(cm)。

在后浇带浇筑前先剪切钢筋并互相搭接,以免受力影响结构稳定性。检查后浇带区域的模板支撑效果,维护支撑结构,避免浇筑过程中发生梁板弯曲变形等不良情况。

再次,在后浇缝浇筑过程中,使用强度稍高的混凝土并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凝结效果。使用振捣器时使振捣器与模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破坏模板,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和水泥流失,提高振捣的均匀效果。后浇带一般在先浇混凝土凝结收缩完毕后进行,不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收缩时间不同,一般在先浇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两个月左右,混凝土收缩完毕且整体建筑架构的沉降完毕后可以浇筑后浇带。

最后,对后浇带的养护与验收。在后浇带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合理养护,常用的养护方式为自然养护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完毕12h 后,初凝完毕时进行养护,在混凝土表面浇水、覆盖薄膜或喷洒养护液等,提高混凝土凝结效果。每天浇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避免在未凝结混凝土表面踩踏或者安装支架。在混凝土结构凝固硬化后,可拆除其中的模板支架,同时使后浇带继续固化。

在后浇带质量验收的过程中,全面检测和验收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整体防水构造、混凝土膨胀率以及接缝处理等情况,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建筑标准。在检查过程中确保通过检查标准,一旦发现存在较为严重的裂缝等不良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对其他位置重复检查,控制裂缝,避免对整体建筑产生质量影响。

5 后浇带施工注意要点

5.1 防水施工

后浇带中的防水施工对于整体工程建筑有着较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底板部位的防水设置,避免雨雪天气对建筑墙壁造成影响。根据施工标准进行防水施工,调整垫层的渗透性,提高挡水墙的使用效果,同时在底板以及墙板等处涂抹防水涂料,提高建筑防水的效果。对后浇带进行施工时,尽量选择膨胀系数较小或者无收缩性的混凝土,减少施工缝的影响,或者在处理施工缝时,使用强度更高且具有一定膨胀系数的混凝土,保障后浇带和施工缝的密闭性与防水性[4]。

5.2 混凝土配比问题

在超长结构中后浇带对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后浇带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配比问题。超长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面积也相对较大,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多,为实现大面积区域的混凝土浇筑,应计算混凝土凝结时间,结合计算结果调整混凝土配比,确保混凝土的配比符合后浇带施工需求。

首先,制定混凝土配比时,按照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和实验,通过合理的方式选择最优的混凝土配比系数,根据配比对现场混凝土施工。其次,混凝土材料质量以及振捣搅拌的过程对于其凝结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制备混凝土时,对其充分的搅拌,同时保证不同批次的混凝土搅拌效果相同。最后,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使用机械设备对其振捣,根据振捣标准作业,避免对底板和模板等产生不良影响,在振捣效果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的工作[5]。

5.3 混凝土补偿收缩控制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其中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情况,根据实际工程建设需求,对混凝土中膨胀剂等外加剂的添加量调整和优化,从而降低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在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应明确原材料用量,并按照相应的计量方式,按照材料的用量以及相应比例对外加剂计算和称量,降低材料的偏差效果,控制混凝土的膨胀或收缩程度。在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应使用专门的搅拌设备,并测试混合过程中混凝土的含水量,禁止随意额外添水。在使用搅拌设备的过程中,应提前将设备内部的积水排空,保持混凝土的混合配比效果。

5.4 预应力控制技术

在超长建筑结构中,预应力对整体结构有一定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预应力的约束,提高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效果。在控制超长建筑结构中的预应力时,使用超长框架结构进行分段张拉,通过对接或者搭接的方式,提高对框架结构的控制效果。在预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应控制后浇带的施工长度,每次施工长度控制在50m以内,同时在浇筑后封堵60d以上,避免预应力对后浇带的凝结过程产生不良影响,产生较大裂缝。应注意的是,在该条件下,需要选择混凝土的类型,避免使用高强混凝土,以免其在凝结的过程中产生加大收缩情况,不利于后续伸缩缝的处理和控制[6]。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要点的关注,不断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从而加强工程的施工效果,保障工程质量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模板钢筋裂缝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特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优选研究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地球的裂缝
截钢筋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