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娟
【热点美文】
春耕一亩地
米丽宏
一场透雨,日头再晃一晃,地皮儿眼见得就紧缩发皱,绷起一层土膜。正是春耕好时机。这时,连学生娃娃也都会放三天春假,吱吱哇哇一片欢腾跟着爹娘去耕种。家家户户,那是男女老少齐上阵。
此时,水浇田里的麦苗,都支棱起了绿耳朵,好风好雨,福气多多。那些山地呢,正眼巴巴等着种子入住。我们家有山地大小十二块。这其中包括黑石沟“屁墩儿”大一块,野鹊岭四块,月亮垴四块,庙花岭三块。山坡地,种瓜点豆撒棉花。再小的地块,爹都舍不得放弃。
春耕前,爹已做了准备。他天天拿花籽豆饼喂我们家的毛驴,犒劳得那畜生士气大振,老在槽里“得得得”敲它的前蹄。小黑驴果不负厚望,拉犁拉耙拉耧,兼带路上拉驴车。驴车上驮着我们,南征北战,辗转东西。我们在田里学耕,学耙,频点豆,忙种瓜……
一种课堂,叫田野,课堂里有节令的温润。
我怀念驴车上晃晃悠悠的感觉。身旁是沉默的犁耧耙耢、种子布袋,我们叽叽喳喳几乎叫翻天。毛驴在前,头一低一低,“得得得得”走着,蹄音清脆。如果恰巧碰见同类,它把头一昂,“呜——昂——呜——昂”大叫几声,像在打招呼问候。
爹心疼黑驴,舍不得坐车;后来,自己干脆把耧也扛上了。一路漫上坡,到达野鹊岭山下时,霞光染红了沟里的白杨树尖儿。卸了驢,有扛耧的,有背耙的,有挑筐儿的,有牵驴的,走路尚不稳当的小弟,也搬了盛种子的葫芦瓢,一家五口,手里都不闲着,迤迤逦逦上了岭头。
不得不说,耕地,我们真不如小毛驴。最重的力气活儿,都靠它。它再怎么累,眼神总是水样清澈,没半点冤屈。至多,回到家门口场院时,一斜身儿下去,舒舒服服打几个滚儿,挠蹭得烟尘四起。
毛驴耕地,得有人牵着它的笼辔,傍着它的头,给它引路。我们把这活计叫“耪头”。一般我们家耪头的人,总是我娘。她走在翻耕暄腾的土里,两脚一插一插,像跋涉在沙漠里;爹呢,在后扶犁,用劲儿下压,使犁铧像刀一样深深吃进土层。
我稍大点,就要求替我娘耪头。第一次耪头,黑驴欺我小,一仰脑袋把我攉了个屁墩儿。我爹用鞭子,啪地抽了它一下,它的傲气才稍稍平复了些。等我牵它时,它又不配合,斜睨着眼,蹄子往旁边趔。那地行儿便被犁得像编蒜辫子,七扭八歪。爹又是一顿训斥,娘也跑上来,好言好语跟它商量。黑驴这才埋头哼哧哼哧往前拉犁。
随着豆蔓和草根被犁铧切断的清脆声,一绺绺湿润的泥土,翻涌在犁铧一侧,像一朵朵黑浪花。漫开的泥土味儿,有一股幽幽的潮润之气,清清的、涩涩的,说不上好闻,也不难闻。土腥气被太阳照着,像照着看不见的绸纱,丝丝缕缕,柔柔软软。
一绺绺划开,又一绺绺弥合,粪肥均匀耕入了土层。松软代替了坚硬,肥沃置换了贫瘠。犁后的土地,就像一片松软的广场。在里面翻筋斗、打滚儿,也绝不会有一片坚硬硌疼你。
犁铧耕不到的边角,爹挥 钁 头,猛力刨松,再拿铁耙子 耙平。最后一小片收拾平整细腻了,他把钁 头狠命往土里一刨,直起腰,长长舒一口气。
然后,从兜里摸出旱烟叶子、练习册废纸,麻溜卷起一个喇叭筒烟卷,唾沫沾湿了边沿,粘住。点燃。“嘶”的一吸一呼,看上去无比陶醉。
爹带着一团烟气,沿地边东西走走,南北行行,好似丈量着土地,盘算着收成。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捏成团儿,揉成末儿,又扬在风里。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
有几个人从地边经过,立在那,凝望一阵。说:“老米,看你把这地拾掇的!赛过女人的绣花布了!”
爹答:“山地,地力薄,得养哩!”
人家说:“这地拾掇的,啧啧!种啥长啥!要是种花生,明年我家老三过事儿,借你家花生榨油啊!”
爹答:“那没说的!”脸上满溢出自豪的欢笑来。
等人们走过,我爹跟坐在地头休息的娘说,这地,种花生,够我们吃一年油炸馍;种红薯,还得另打一眼窖。人诚,地不虚。来来来,我们加把油种上。
过晌午,很累了。弟弟在地头已经睡得像小狗。然而,我们还是在爹的带领下,努力完成那一亩地的春播。在他强撑着力气刨埯点豆的身影里,我读到了一个农人的顽强。
【美文赏析】
这篇文章内容很具有生活气息,将一家人劳动的情景写得真实、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般真切,也让我们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首先,题目“春耕一亩田”,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一家人在春天雨后去耕种的情景。在写作时,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春耕的前提——雨后,春耕前的准备——喂饱毛驴,去春耕途中——我们坐车、父亲不舍得坐,春耕过程——一家人齐心协力,春耕后的期待——期盼丰收。“春耕”既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一家人向往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
其次,这篇文章最突出的就是语言描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修辞手法
这篇文章中,使用了三种修辞手法:一是比喻修辞手法,如“一种课堂,叫田野,课堂里有节令的温润。”这句话中将“田野”比喻成“课堂”,写出温润的季节对于耕种的重要性,表达出作者对田野的喜爱之情;再如“犁后的土地,就像一片松软的广场。”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犁后的土地”比喻成“广场”,突出犁后的土地松软的特点,这样的土地是非常适合耕种的。
二是拟人修辞手法。如第二段中,“水浇田里的麦苗,都支棱起了绿耳朵”和山地“眼巴巴”这样的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不同田地对这场透雨的喜爱之情,而这恰恰是作者情感的外现;再如写毛驴犁地不配合时的“斜睨着眼”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毛驴欺负“我”时的眼神,给人一种调皮可爱的感觉,具有真实感。
三是排比修辞手法。如“卸了驴,有扛耧的,有背耙的,有挑筐儿的,有牵驴的,走路尚不稳当的小弟,也搬了盛种子的葫芦瓢,一家五口,手里都不闲着,迤迤逦逦上了岭头。”这句话就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写出一家人齐心协力卸车时的情景。这也告诉我们,即使再大的困难,一家人团结一心的努力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4B4468B6-9C4A-450A-8A35-825E6A18D0EE
2.词语运用
善于使用具有表现力的动词。如“地皮儿眼见得就紧缩发皱,绷起一层土膜”,这句话中“绷”字,写出一场透雨后土地发生的变化;再如“山地,地力薄,得养哩”,一个“养”字,可以看出父亲对山地的养护才是丰收的重要保障。
善于运用拟声词、重叠词。如“得得得得”写驴走路时的声音;“绺绺”“朵朵”“幽幽”“清清”“丝丝缕缕”“柔柔软软”,这些重叠词的使用,就将犁铧后土地的湿润、松软的特点表达出来。
3.语言风格
文章主要采用口语化的形式来写一家人耕种时的情景,符合人物身份。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短句,使得文章读来节奏舒缓,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将乡村生活真实再现出来。
【中考链接】
1.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作文题:劳动具有综合的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我们可以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強健、美感的涵养,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奠基。
请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2015年四川绵阳中考作文题: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颜色的:天是蓝色的,草是绿色的,土是黄色的;童年是金色的,祖国是红色的……那么劳动是什么颜色的呢?
请以《劳动的颜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2007年福建泉州中考作文题:以《劳动真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范文】
“刘奋斗”的劳动人生
杨雪迎
“注意安全,开始启动了!”“好了,这个高度可以吧!”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刘奋斗粗犷的声音,就连机械运转发出的嗡嗡声也遮盖不住。整个上午他都不敢放松,眼睛紧紧地盯着吊车伸长杆的一端,豆大的汗珠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滴。车门侧贴的“劳动人民最光荣”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刘奋斗年轻的时候是镇上有名的小伙,曾是连队的炊事兵,虽然没上过战场,但在后勤方面有着不小的功劳。退伍后,他从连队直奔老家谋求生计。
小镇子比不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他摆过地摊、卖过小吃、打过零工、做过保安。努力上进的他曾尝到一点甜头,卖小吃也曾是他“发家致富”的好方式,但是刘奋斗是个热心肠,亲戚朋友们路过,他总是不能让朋友们空着手走,最后卖小吃的生意“破产”了。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他依旧是那个整天嚷嚷着“劳动人民最光荣”的刘奋斗。
乘着风,踩着路,望着街,刘奋斗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要去考取驾驶证。此后每周他都骑着自己的“宝贝”自行车,哼着小曲儿去驾校学习。“启动”“刹车”“入库”……这些训练项目他一遍遍地练习。
工夫不负有心人啊!几个月后他如愿拿到了驾驶证,成了一名吊车司机。从新手到老师傅,他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但他嘴里总嘟囔着“劳动人民最光荣”“注意安全”的话却从没变过。
振兴家乡的号角吹响了,一座座高楼耸立起来,同时生态工程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刚进入夏天,刘奋斗就接到了老家水利建设工程的活,他带着黄色的头盔,穿着布满荧光条的工装,赶往了工地。在整整3个月的时间里,他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终于如期完成了工程任务。在竣工的那天,刘奋斗开着吊车从工地出来,嘴里还念叨着“劳动人民最光荣”。
年轻时,他是镇上有名的小伙,现在,他说自己是镇上最拼的老头。他说:“这大半辈子,没有遇到像‘好风一样的贵人,也没有找到‘青云的方向。但是,我依旧在努力地劳动着、生活着。”
“小伙子,慢着,别伤着。”“站稳了吗?可以开始了吧?”“走,咱们收工了。”对讲机的那头依旧是刘奋斗粗犷却夹杂着暖意的声音。日复一日,劳动不止,声音不散。
评语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刘奋斗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一生不断奋斗的故事。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劳动,哪怕是做一名吊车司机也不忘自己的奋斗,态度认真执着。同时,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是特点之一。在塑造刘奋斗这个形象时,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的描写,将一个朴实、真诚、善良的形象刻画出来,让我们感受到这才是普通人真实的生活。4B4468B6-9C4A-450A-8A35-825E6A18D0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