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推理能力培养

2022-06-02 06:45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中学
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新课标创设探究

魏 沁 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中学

在国际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将课程改革聚焦在核心素养上,助力探究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及各学科核心素养。推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是贯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合情合理地探究数学结论,演绎推理地证明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推理能力。传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缺乏推理能力的情况下,思维逻辑很容易混乱,往往对数学内容束手无策,阻碍了数学探究,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所谓推理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内容进行思考,应用观察、归纳、猜想等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推论,进而掌握数学内容的一种能力。综观推理能力的内涵,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以确定的教学方向为基础,以明确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多样的推理活动为载体,以规划好的推理方法为关键的活动。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推理活动和推理方法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应用适宜的策略确定教学方向,明确培养内容,创设推理活动,规划推理方法。具体策略如下:

一、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方向

新课标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依据,为教师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方向。已有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研读新课标,切实把握新课标要求,不仅可以使教师确定教学方向,还可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对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时候,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推理能力为切入点,深挖课标要求,确定数学课堂教学方向,有理有据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

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为例,新课标针对此内容做了如此描述:理解概念,经历定理探索过程。教材内容为:测量并猜想线段之间的关系,得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定理,获得定理及其逆定理。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教师确定教学方向: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为基础,创设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概念的构成,逐步探寻定理的特征和解决思路。如此,不仅使教师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还使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活动,便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体验教学活动,逐步推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培养内容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依据,也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载体。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关乎推理能力的具体内容,由此结合新课标要求,明确培养推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借此为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以“轴对称”为例,新课标针对此内容强调了思考的条理性和推理的活动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研读教材,从章节内容和单元内容入手,明确培养推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续表)

如此,使教师明晰了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推理的方向,便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依托数学课堂,创设推理活动

(一)营造民主氛围,创设猜想活动

猜想是学生进行推理的基础。传统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缺乏猜想意识和欲望的时候,会逃避探究数学。猜想是学生的自发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明,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自发学习的保证。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放下学习戒备,自主投身学习活动。对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时候,教师要以营造民主氛围为切入点,振奋学生的精神,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猜想,顺其自然地创设出猜想活动,同时就学生的猜想进行指导,肯定合理成分,容忍不合理内容,进而使学生增强猜想欲望,乐于进行数学推理。

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依据教学内容先创设了“议一议”活动,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讨论有理数的乘法方法。接着,教师呈现问题:(-3)×(-1),(-3)×(-2),(-3)×(-3),(-3)×(-4)。大部分学生猜测出了正确结果。但是,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3)×(-4)=9。教师鼓励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数轴上,站在(-3)这个点上,乘以(-4),则需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右方移动4 次,每次移动3 个格子,这样获得的答案是9。”其他学生有的觉得如此想是错误的,有的则认为是合理的。对此,教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探寻如此想的“症结”。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尤其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了“症结”所在,顺其自然地理解了有理数的乘法。同时,学生也因此增强了猜想欲望,便于夯实推理基础,为发展推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还给学生权利,创设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新课改指明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推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表现。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确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创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推理,自主或合作进行推理、论证,掌握数学内容,锻炼推理能力。

以“统计调查”为例。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以本校举办的科技知识竞赛为契机,向学生呈现了甲组和乙组的科技知识竞赛成绩,如表2 所示:

表2

接着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两组的人均成绩,并利用统计知识判断哪个小组的名次较好。之后,教师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自主探究成果。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巡视课堂。此时,教师发现所有小组一共探究出了四种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各小组展现不同的方法,同时将具体方法写在黑板上。例如,从分数看,甲为90 分,乙为70分,所以甲组成绩好;从方差看,S甲=172,S乙=256,所以甲组成绩较为稳定。所以甲组的成绩比乙组好。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几种方法。讨论的过程,正是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推理的过程,便于学生借鉴他人的推理方法,积累推理经验。同时,不少学生会因他人的推理完善自身认知,便于发展推理能力。尤其是,学生通过交流不同推理方法,切实地碰撞思维,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展现情境问题,创设推理活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具体体现。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情境是学习者迁移经验、实现有意义建构的基础。新课标指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与数学现象进行互动,建构认知。在与生活现象互动的时候,可以迁移经验,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推理、论证,解决问题,实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发展推理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时候,教师不妨创设问题情境。

以“平面镶嵌问题”为例。这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后的数学活动内容。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该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创设了生活情境。利用课件呈现埃舍尔镶嵌图形——飞马,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中的飞马图案有怎样的排列顺序?白马和黑马的排列位置有怎样的特点?”在此问题的作用下,学生细心观察图案,发现白马和黑马的形状、位置特点,建立图形平行感知,同时对镶嵌建构直观认知。接着,教师提问:“借助该镶嵌图形,可以发现平面镶嵌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自觉地归纳图形的特点,顺其自然地锻炼归纳推理能力,同时形成数学概念。然后,教师把握时机创设一系列探究活动,如: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完成平面镶嵌。在创设此项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提出其他问题:“从课件中选择合适的多边形地板拼地板,看哪些多边形可以完成镶嵌。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完成镶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在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操作,根据课件内容剪切正多边形卡片,想一想,拼一拼。在学生独立操作后,教师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操作成果,并进行集体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大部分小组肯定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铺地板,但对正五边形产生疑问。对此,教师鼓励他们各抒己见,通过碰撞思维解决疑问……实践表明,学生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亲身体验了推理活动,逐步掌握数学内容,顺其自然地锻炼推理能力。

四、完善评价反馈,规划推理方法

(一)针对学情进行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掌握推理方法是学生有效进行数学推理的关键。在数学课堂上,尽管部分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推理活动,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推理方法,导致推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进行评价反馈,针对学生的推理情况规划推理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方法继续推理,顺利地完成推理任务,同时掌握推理方法,推动发展推理能力。

以“分式方程”为例。知识和方法是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基础内容,也是教师实施评价反馈的基础。对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知识和方法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反馈。具体地,分式方程中的分母带有未知数,需要以具体情境为基础全面考虑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进而进行推理,获得正确结果。基于此,教师确定知识层面的评价反馈内容:因式分解、分式四则运算等;方法层面的评价反馈内容: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等。依据这些评价反馈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规划推理方法。如在利用运算法则解答方程的时候,需要将方程的解代入原式的条件中,如果满足原式的条件,则方程的解是正确的,在此应注意:分式的分母不为0。实践表明,学生在如此评价反馈的作用下,会留心注意推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而减少出现推理问题,提高推理效果。此外,一些学生会因此积累推理经验,实现有方法地推理,便于发展推理能力。

(二)针对学情进行赏识评价

新课改阐明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求教师善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赏识评价是教学评价激励作用的实践表现,是学生发现自身进步之处、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进行数学推理的时候,尽管会遇到诸多问题,但会因不断推理而有良好的推理表现。所以,教师在针对知识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价反馈之际,还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良好推理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建立推理的自信心,进而自主地体验数学推理活动,久而久之,提高数学推理水平。

仍以“分式方程”为例。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反馈下,掌握了应用运算法则解答方程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运算的时候,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进步,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使学生增强对运算方法的认知,同时建立自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推理能力,为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对此,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指导,以数学推理为要点,应用有效的策略,如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方向;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培养内容;依托数学课堂,创设推理活动;完善评价反馈,规划推理方法,切实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历推理过程,由浅入深掌握数学知识,顺其自然锻炼数学推理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设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