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琼,李梅,张凤,龚春年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老年人的健康受到持续的关注。慢性心力衰竭是中老年常见病,可作为一种单独症状发作,也可由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引发。慢性心力衰竭发作可导致双下肢水肿,西医治疗以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疾病症状。中医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水肿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中药封包可将药物包装后敷于患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改善水肿症状。目前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尚未广泛开展,对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效果还在研究当中。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中药封包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证据。现报道如下。
将2021 年3 月至2021 年12 月于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4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40~78 岁,平均(60.2±6.2)岁。对照组,男13 例,女7 例,年龄43~76 岁,平均(60.8±5.4)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建议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中医诊疗主症:气短、心悸、胸闷、胸痛,次症:唇甲青紫,面色晦暗、咳喘,舌脉间瘀斑、脉涩;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分级II-III 级;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者;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治疗部位皮肤破溃、红肿、发炎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常规指导患者使用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治疗,并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监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封包治疗,基础治疗参照对照组。中药封包治疗以冰硝外敷法为治疗方案。制作方法:取芒硝2000g,冰片10g,手工压碎至米粒状。放入55×45cm 的布袋中,每间隔7cm 左右缝一条竖线,将布袋分割为7cm 左右的小格。每个小格中放入350g 药物。将药物均匀平摊后,在布袋左右两边制作固定的布带,共3 条。将其外敷在腹部经络、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及神阙穴部位。外层使用防水塑料薄膜包裹好,防止药物泄露,避免药效挥发。外敷过程中,间隔2~3h 观察外敷情况,发现布袋湿透需要立即更换。每天外敷2~3 次,每次外敷时间为6h。治疗期间注意每天监护患者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
对比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主次症均消失,中医症候积分下降为0 分或降低幅度高于70%;有效:主次症均有进行性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70%;无效:主次症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未见显著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超声进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测量。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进行评估,评分包括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及其他领域,以0~5 分法计分,分数与生存质量成反比。
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x ±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 相比对照组的76.0% 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两组间心功能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x±s)
两组间患者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及其他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对比(x±s,分)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的一种综合征。疾病发作以呼吸困难、液体潴留及乏力为主要特征。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反复发作,生存率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西医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通常以利尿剂治疗,能够显著发挥降低心脏负荷、减少液体潴留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但长期应用利尿剂治疗,会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还会产生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抵抗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形成顽固性水肿后,即使加大利尿剂用量,机体水液潴留情况也难以有效改善。中医将慢性心力衰竭纳入咳喘、水肿的范畴内,中医经典古籍《素问·水热穴论》中记载:“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证实本病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之证,是由气虚、阳虚为主要诱因的疾病,而血瘀、水饮及痰浊则为标实之表现。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以中医封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中药封包药物,为冰片及芒硝。其中,芒硝味苦、性寒,可发挥泻下攻积、润燥软坚之功效。通过外敷治疗,能够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讲,芒硝外敷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升机体抵抗力,因而有化瘀活血、通经络及清热除湿的效果。芒硝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钠等物质,可保持高渗状态,可使组织内的水分渗出体外,从而减轻水肿程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利于水肿消退。冰片是龙脑及异龙脑混合成的消旋体,水溶性低,因而易溶于醇类有机溶剂中。冰片性微寒,可发挥清热解毒、止痛及开窍醒脑之功效。冰片可透皮吸收,药物可由表及里,增加药物疗效。与芒硝混合制成外敷药物,可提升芒硝的药效。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讲,冰片作用于人体表皮细胞间,可扩大细胞间隙,提升水及皮肤表面角蛋白结合力,可提升角质水合能力。通过外敷可保证药物迅速深入到皮肤表里,因而能够保证药物有效吸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相比对照组的76.0%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芒硝可发挥较好的渗水利湿效果,促使细胞间水分排出体外,而冰片则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增加生物膜屏障通透性,提升芒硝的药效。
综上,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以中药封包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症状,提升心功能,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