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

2022-06-02 06:08:30刘淑芳陈梅李林君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龄锐器针头

文/刘淑芳,陈梅,李林君

医院是一个潜在职业危险的场所,临床护士常处于多种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因而针刺伤发生率高,同时造成的危险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暴露源是HIV、HBV、HCV。相比其他医务人员,护士发生针刺伤率最高。因此为减少针刺伤,预防HIV、HBV、HCV 等血液性疾病的传播,迫切需要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自身防护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临床科室护士120 名,年龄19 ~45 岁,性别:男性18名,女性102 名;工龄:1 ~5 年者40 名、5 ~10 年者45 名、>10 年者35 名;学历:本科26 名、大专70 名,中专24 名;科室:外科27 名、神经内科31 名、心内科17 名、妇产科12 名、血液内科13 名呼吸科20 名。了解其在过去一年中发生针刺伤的状况。

1.2 调查方法

通过在各科室护士长的协助下向各个科室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为护士个人资料如年龄大小、工龄、职称等;第二方面即针刺伤发生情况,如一年内针刺伤发生次数、环节、具体原因及是否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第三方面即护士针刺伤后上报执行情况,是否向院感部门报告。

1.3 统计分析

经过1 周的调查,向各个科室发放问卷120 份,收回符合要求的问卷108 份,有效率90%。然后将108 份问卷分别按工龄、针刺伤发生的次数、情况、环节及原因等归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针刺伤调查结果

2.1.1 总体情况

调查108 名护士中有90 名护士在护理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83.33%,发生被针刺伤总数为258 次,人年平均刺伤2.87次,其中,发生过针刺伤的90 人中有58 人被污染针头所刺伤,发生率为63.33%。

2.1.2 不同工龄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

调查的108 名护士中,工龄5 年以内的护士中,刺伤发生率33 例(94.29%),工龄5 ~10 年的护士中,刺伤发生率38例(88.37%),工龄10 年以上的护士中,针刺伤发生率22 例(73.33%),从数据表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护理经验的提高,护士的刺伤发生率也随之降低(详见表1)。

表1 不同工龄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单位/%

2.1.3 108 名护士1 年中针刺伤情况

调查108 名护士1 年内针刺情况显示,未发生刺伤的概率为13.89%(15/108),刺伤0 ~1 次的概率为26.85%(29/108),刺伤2~3次的概率为47.22%(51/108),刺伤4~5次的概率为8.33%(9/108),刺伤5 ~6 次的概率为1.85%(21/108),刺伤6 次以上的概率为1.85%,1 年内针刺伤概率呈正态分布(详见表2)。

表2 108 名护士1 年内针刺伤情况 单位/%

2.1.4 108 例次针刺伤发生的环节

根据108 列次刺伤环节调查显示,加药时刺伤环节构成比为15.74%(17/108),拔针时刺伤环节构成比为12.96%(12/108),处置针头时刺伤环节构成比为25.00%(27/108),回套护针帽时刺伤环节构成比为22.22%(24/108),穿刺时刺伤环节构成比为19.45%(21/108),其他刺伤环节构成比为4.63%(5/108),分析结果表明处置针头及回套护针帽最危险,应该严格细节处理,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刺伤风险(详见表3)。

表3 108 例次针刺伤发生的环节 单位/%

2.1.5 108 例次针刺伤发生原因

根据108 例次刺伤原因分析,徒手分离针头,双手回套护针帽百分比为37.03%,工作慌乱、粗心大意百分比为35.19%(38/108),患者和其他原因为27.78%(40/108),未做好防护措施和工作流程细节不仔细是主要原因,主观因素造成比例为72.22%(详见表4)。

表4 108 例次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单位/%

2.1.6 针刺伤以后上报执行情况

根据108 例次刺伤上报执行情况统计,针刺伤后执行相关制度,填写“护士针刺伤登记表”上报者仅为38.89%(42/108),但知道相关制度,却未执行上报的为37.96%(41/108),超过三分之一,说明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发生针刺伤时,觉得是刺伤是小事情,麻痹大意,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执行(详见表5)。

表5 108 例次针刺伤后上报制度执行情况单位/%

2.2 108 名护士防范意识情况

2.2.1 人为因素

护士在护理过程当中因工作量大,人员紧张或缺乏医疗垃圾分类处置的相关知识等原因,在处置医疗废物时未按规范处置,将损伤性锐器如针头、玻璃碎片、安瓿瓶未放置锐器盒内,混入其他医疗废物中,然后在回收过程中易发生针刺伤,损伤性废物是医疗废物的一种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者,在源头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2.2.2 不良工作习惯

有些护士违反相关操作规程,养成不良甚至危险的工作习惯,如双手回套使用过的污染针头;直接用手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并将使用过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不规范处置或随意丢放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2.3 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危险认识不足,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往往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粗心大意,工作慌乱而发生针刺伤,又因缺乏相关制度知识而未向相关部门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而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

3 预防措施

3.1 针刺伤是护士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针刺伤是职业暴露最常见的一种危险。尤其是给患者进行各种注射时,如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特别是静脉穿刺容易刺伤。为此应立即用清水边冲洗边由近心端往远心端挤压少量血液2min 后再用碘伏消毒伤口。另外,建立针刺伤和血液、体液接触后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针刺伤等锐器伤,应及时报告院感科和保健科,咨询处理方案并及时处置。

3.2 不同工龄的护士发生针刺伤有差别

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不同工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越短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百分比较高,与勘萍等的报道一致,与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欠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工作经验不足等因素有关。所以,医院对新护士及低年资护士在加强岗前培训中必须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同时增加护士在职继续教育中的职业防护培训内容,使护士不断反复接受职业防护教育来强化自身安全防护意识。

3.3 加强培训与指导

医院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针刺伤职业性暴露危险,加强培训,规范护士的行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及管理。同时,医院相关部门应定时分析和报告事件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特别是对经验不足的新护士,要把医疗职业防护作为入职前的一项必修课程,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远离感染。

3.4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首先,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工作人员,防止因人员不足导致忙中出错,心理压力大。其次,配备足量具有安全装置的防护用品,如工作隔离衣、帽子、口罩、橡胶手套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医疗产品,如不带针头产品、安全保护型留置针,可收缩的注射器、各类锐器回收盒等。通过增加临床防护用品的投入,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3.5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发现,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士习惯双手回套护针帽及徒手分离针头时,不同护理年限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有很大差异,针刺伤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徒手分离针头、回套护针帽,护士防护意识薄弱。因此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强化工作标准预防针刺伤、健全管理制度和改善诊疗条件、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严格规范物品使用制度有利于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猜你喜欢
工龄锐器针头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护理研究(2022年7期)2022-04-29 07:43:10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家庭医药(2022年3期)2022-03-24 23:04:53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新传奇(2020年29期)2020-08-19 06:51:41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乐活老年(2019年9期)2019-01-12 02:19:43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新传奇(2018年21期)2018-05-14 17:50:50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