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葛双丽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多达1.2亿人,每年新增的高血压患者多达300万。高血压患者血压如果控制不稳定,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加快心率,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形势严峻,如何推进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的是控制血压、心率,预防心脑血管病变。但当前临床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化特征报道较少。基于此,为探究门诊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控制情况,本文对社区门诊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1100例门诊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是社区门诊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1100例高血压患者,604例男性、496例女性;年龄在50-85岁,平均(67.52±5.34)岁;病程在5-13年,平均(9.62±2.46)年;高血压分级:330例1级、310例2级、460例3级;BMI(体质量指数)18-30kg/m,平均(24.62±3.54)kg/m。诊断标准:均满足《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在50-85周岁,男、女不限。②无肾、脑、心等器质性病变。③对答切题、意识清醒。④高血压病程≥5年。⑤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者。②入组前接受过降压治疗者。③合并痴呆、抑郁症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合并艾滋病、梅毒等疾病者。⑥截肢、瘫痪者。
以横断面调查法展开调查,仔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病、用药情况等,30d内是否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患者在座位静息测量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将测量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将所测量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进行汇总。
统计三组心率分布区间,对比三组不同年龄段SBP、DBP、HR,对比三组使用、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SBP、DBP、HR。
以SPSS26.0 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SBP、DBP、HR),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不同组间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Pearson相关性分析SBP、DBP与HR的相关性,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
注:与<60岁比较,aP<0.05。
注:与使用组比较,aP<0.05。
三组患者心率集中分布在60-69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详见表1。
表1 三组心率分布区间[n(%)]
60-70岁组、70-80岁组、>80岁组SBP、DBP、HR与<60岁组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不同年龄段SBP、DBP、HR对比
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SBP、DBP、HR均低于未使用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不同年龄段SBP、DBP、HR对比
SBP、DBP与HR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SBP、DBP与HR的相关性
高血压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动脉压增高,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低钾饮食、精神紧张、肥胖、超重、嗜酒、吸烟、年龄、家族遗传等均为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起病隐匿,患者初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后颈部不适、耳鸣、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晕厥等。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会导致心率增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加重社会、家庭负担。因此,临床必需加强对社区门诊高血压防治管理。
心率加快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外在表现,意味着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还会出现多汗、血糖增高、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症状,相对于以上变化,心率改变更容易被察觉、观测,因此,目前临床将心率作为评估交感神经活性的特异性指标。临床有研究表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与RAAS相互作用,导致血压升高。静息心率较高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加强心率管理,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本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一般到中老年心率会有所减慢。因此,临床对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加强心率监测与管理,避免由于心率控制不稳定而引发诸多并发症。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率、改善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属于五大降压药之一,适用于交感神经活性较高、心率加快的高血压患者,可单用,也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本研究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SBP、DBP、HR均低于未使用组,P<0.05。表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以及血压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是从本研究可知,虽然血压、心率与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相比有所降低,但仍旧控制不理想,考虑存在β受体阻滞剂用量不足的问题。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担心大剂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导致心率过缓或者医生未做到个体化用药有关。从本研究可知:SBP、DBP与HR呈正相关性,P<0.05。表明临床可通过监测心率变化,评估高血压患者病情,临床可将心率控制是否达标作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的指标之一,同时将心率管理纳入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的范畴。
综上所述:门诊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仍旧不理想,即便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相对较高,临床可将加强心率管理作为高血压管理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