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下的学校教育

2022-06-02 00:32谢良梅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卷化分数概念

谢良梅

近来,内卷化成了网络热词,“万物皆可卷”似乎成了定律,无疑引发了全民焦虑,系列改革也势在必行。那么,“内卷化”下的学校教育如何?学校教育又会如何内卷?

学生学习内卷化

当前的教育评价实践中,分数是“根本标准”,无论素质教育的话语体系如何“完美”,分数在学业竞争中的地位难以撼动。谈到分数,就离不开标准化考试,既然有标准化考试,规训的出现就在所难免,所以“刷题”虽遭诟病,但是再厉害的名校也逃脱不了这个“魔法”。尤其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业量增大,学校都要通过“考试”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因此,利用作业、试卷和抢时间来提高分数,就成了很多教师的基本操作。这就意味着,成绩“一靠刷,二靠抢,三靠磨”,学生就陷入了“题海”中。

那么,“题海大战”是否意味着成绩的必然提高呢?双方之间其实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学生成績提高既要有强大自律性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有学习的悟性。因此,大规模题海战术、无休无止的补课都抵不过基因的魔力,最后会发现具有选拔性特点的中高考,你再怎么努力,你的排名位置可能基本不变,因为,你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也就是说,分数看起来“水涨船高”,但你的位置基本不变。

这样的最终结果是,很多学生从努力学习到麻木做题,其根本就是在消耗自己的时间与学习兴趣而已。

教师教学内卷化

标准化考试,数字化评价下,教师读书意义在哪里?或许,这很不“教育正确”,却是教育的基本现状。换个角度看,教师只要舍得自己时间来消耗学生时间,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此,抢占其他老师、其他科目的时间,成为秘而不宣的“成绩魔法”。

一些美丽的教育“词汇”与高大上“概念”,有的是“跨行人”的理想化设定,有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学教授以“痛心疾首”“评判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学术圈地”,如果让这些教授在中小学授课,其方式方法是否会变得不一样?

谈及教育的问题,处于一线的教师或许更有发言权,但是实践中,主导话语权的都不是一线教师。最后结果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没有折中与妥协。因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不相信概念理论,参与培训也是“听起来激动,回去后一动不动”,甚至抵触;到各地学校参观,对一些名校宣扬的“业绩”半信半疑,甚至嗤之以鼻,怀疑主义成为教师一大基本状态。学校就那么大,教师就那么大的圈子,面对的都是单纯的学生,十年如一日,生活原地打转,人生内卷难免影响课堂内卷,对教材的理解难以跳脱自己单薄的人生经验。教师课堂分成了表演课、公开课与常态课就可见一斑,教师教学水平难免会陷入低水平重复的陷阱中。

学校管理内卷化

有人曾提及一个有趣的问题:学校里面谁最重要?其答案是排课表的教务人员。这样的反讽道出了一个观念:只要有人排好课表,教师自然会按照课表上好自己的课,做好分内的事,至于学校有无校长、有无中层其实都无所谓。虽然这样的观点有些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要转变观念。

“数字化”“表格化”管理背景下,难免会有学校把数字“算得复杂,做得漂亮”。尤其对于初高中而言,没有好看的升学率,学校、校长,甚至教师都只能“灰溜溜”。然而,在社会语境中,“分数至上”被认为是“教育不正确”,所以,一些学校宣传语写的是素质教育,埋头苦干的却是应试教育,内外有别,虚实相间。另一方面,在教学成绩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学校就只能“玩花样”,花样玩得越多越漂亮,业绩就越好看。于是,在校内弄一些花里胡哨的概念、活动,在校外想方设法获取资源与关注,以完成美丽的宣传,成为学校的另一项业务,以此达成“教育家”的完美叙事。为这个完美叙事,学校管理陷入了“造”概念、“玩”概念、“忙”概念的闹腾中,也就越来越偏离了教学主业。

针对学校教育内卷化困境,社会各界纷纷开出药方,如对师生实施多元化评价、强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尊重一线教师教学主体性、提倡教育家办学、落实教考分离等。然而,面对复杂、系统的教育系统和教育问题,社会观念的改变、就业环境的友好等,也应纳入解决思考的范围。

猜你喜欢
内卷化分数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幾樣概念店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社会服务内卷化及其发生逻辑:一项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