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术精品图书出版数据分析
——基于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06—2021年)

2022-06-01 08:04姜赵治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物精品

姜 萍,姜赵治

(1.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9;2.重庆大学 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

作为中国出版界“三大奖”的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是中国图书出版领域的三大最高奖项。其中,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出版物奖,包括“图书奖”“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三个子项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举办于2006年,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2021年,共举办了七届。其评选出的优秀图书,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精品图书出版的水平,为学术精品图书的出版起到了导向和示范作用。

文章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上公布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为数据来源(1)文章数据仅限于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的“图书奖”,其他两类“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和“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列。,对安徽省获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总体情况、出版社获奖数量及次数、获奖作品类型和著作责任者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安徽省学术精品图书发展的情况及其突出特征。

一、获奖总量和获奖图书分析

(一)获奖总量情况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上公布的数据初步统计,安徽省共有44种图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其中正式奖19种,提名奖22种,包括第二届的3项抗震救灾特别奖),涉及11家出版单位,几乎涵盖了安徽省绝大部分出版社。

由图1可见,从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省获奖整体情况来看,基本呈先上升后有回落、之后迅速上升的趋势。其中第二、四、五届获奖数量有明显增加。具体来看,正式奖获奖数量总体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提名奖数量在2013年第三届、2015年第五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后又开始缓慢下降。这无疑与国家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精品力作的奖励力度有着紧密关联。

图1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省获奖情况图

(二)获奖出版单位分布

在七次评奖中,安徽省11家出版单位共获奖44次。其中5家出版社获奖5次以上,而安徽教育出版社更是以获奖8次的骄人业绩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黄山书社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各获奖6次,并列第二。安徽文艺出版社获奖5次,位列第三。其中,安徽教育出版社还以获得6次正式奖而列于安徽省正式奖获奖数的首位。由表1可知,高校出版社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外,其他3家获奖数量较少,安徽大学出版社和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甚至未获取任何正式奖,是11家出版社中仅有的没有获得正式奖的两家出版单位(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试飞英雄》,作为获奖作品,在统计时,列入安徽文艺出版社名下,故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正式奖显示为零),4家高校出版社获奖9次,在安徽省获奖总数中占比20.46%。由此可知,时代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出版社在中华优秀出版物评奖中展现了更大的优势,彰显了安徽省出版物发展的主体方向。

表1 安徽省各家出版社获奖情况

由获奖5次以上出版社每届获奖情况可知,安徽教育出版社除第二届无获奖作品、第四届获取提名奖外,其他五届皆有作品获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式奖,其中第六届更是获取2个正式奖。黄山书社虽6次获奖,除第七届获取正式奖外,其他5次皆是提名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6次获奖中,3次获得正式奖,3次提名奖。安徽科技出版社的6次获奖中,2次获得正式奖,4次获取提名奖。安徽文艺出版社的5次获奖中,2次正式奖,2次提名奖,1次抗战救灾特别奖。这充分体现在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进行精品图书开发方面,各家出版社实力对比明显。

(三)获奖图书类型

1.从获奖图书的种类看

从中国图书分类法数据统计来看,获奖图书覆盖了中图法全部22个图书种类的13种,在13种获奖图书种类中,获奖数量最多的为文学类,最少的是综合性图书、经济、哲学和宗教三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文学(I类),历史、地理(K类)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艺术(J类)和工业技术(T),前两类的比例都超过总数的10%。这也反映出目前安徽省精品图书出版领域出版量最大、成果最丰硕的方面。

如果将中图分类法的22个图书种类以人文社科类和理工农医类来区分,在获奖图书中,11种人文社科类图书除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与语言、文字(H)两类没有作品获奖外,其他9类都有图书获奖。而理工农医类图书则只有工业技术(T)、生物科学(Q)、自然科学总论(N)以及医药、卫生(R)4类图书获奖,其他7类图书则无缘该奖项。且从图2的排名看,理工农医类中亦只有工业技术类有4种图书获奖,与艺术类并列获奖图书数的第三位。这也体现了安徽省精品图书出版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图2 安徽省获奖图书种类统计图

2.从获奖图书的出版规模看

从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省获奖情况统计,获奖图书既有单本著作(作者独著或者合著),也有套书(或丛书),二者的比例如下,单本图书24种,占比54.55%,套书(或丛书)20种,占比45.46%。从上述数据来看,单本图书在获奖数量上略高于套书(或丛书),但二者总体趋势较为接近,这说明在精品图书打造方面安徽的单本图书发展呈现一定的优势。

(四)获奖图书的作者

从作者(或编者)工作机构看(图3),44种获奖图书中作者(或编者)在科研院所或具有科研性质的高等院校工作的计有34种,占获奖图书作者(或编者)总数的比例高达77.27%。这反映了在组织策划精品图书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仍是主要的作者资源。

图3 安徽省获奖图书作者(或编者)工作机构统计图

从作者(或编者)工作机构所在地域看(图4),获奖图书的作者(或编者)工作机构涉及12个省市等(注:此处的作者或者编者若是多人合作,则以其中的主要负责者为主)。其中北京有25个,占总数的56.8%,以绝对优势超过其他11个省市数量总和。安徽本土以7个位列其后,虽在数量上与北京相差甚远,但远多于其他省市,这说明在精品图书出版方面安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域优势。

图4 安徽省获奖图书作者(或编者)工作机构所在地分布图

二、安徽省各家出版单位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特点分析

文章对11家出版单位的44个获奖项目进行分析,发现获奖项目呈现如下特点:

(一)总覆盖面广,获奖数量偏少

截至2021年,安徽省12家出版单位中11家单位先后有项目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只有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没有图书获奖,总覆盖面较广。从表1和表2数据来看,虽然总覆盖面较广,但年获奖比例总体偏低。最低年份是2008年第二届的1.32%,最高年份是2015年第五届的4.95%。

表2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省获奖情况在总获奖数中的占比情况

从表3各家出版社获奖总数在全国奖项总额中的占比情况来看,获奖次数最多的安徽教育出版社获奖8次(包括正式奖和提名奖),在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1274个奖项中,占比0.63%。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获奖次数最少,在总的奖项中占比仅为0.08%。无论从每届安徽省获奖数占比还是安徽各家出版社总的获奖数在全国获奖总数的占比来看,安徽省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数量整体偏少。总的覆盖面广,表明安徽各家出版单位对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获奖数量不多,说明安徽各家出版单位在争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项方面竞争力不强,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

表3 安徽省各家出版社获奖情况在全国奖项中的占比

(二)集团出版单位成绩突出,高校出版社不具竞争优势

安徽12家出版单位中,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黄山书社和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隶属于时代出版集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和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则是隶属于各自母体高校的高校出版社。从高校出版社获奖情况和集团出版社获奖情况比较看,7家集团出版社获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总数35个,占安徽省获奖总数的79.55%。而4家高校出版社获取9个奖项,占比仅为20.46%。其中,2008年的第二届、2010年的第三届高校出版社甚至于没有图书获奖。从获奖出版社平均获奖情况看,时代出版集团7家获奖出版社平均每家5个奖项,而4家高校出版社每家则平均只有2.25个获奖项目,不仅少于集团出版单位,也远低于安徽省每家出版单位4个获奖项目的平均数。

从表1安徽省各家出版社获奖情况统计看,排名前三位的出版单位有5家,分别为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黄山书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安徽文艺出版社,高校出版社没有一家进入前三的行列。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获奖总数、获奖平均数还是获奖位次排列,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方面,高校出版社明显不具有竞争力,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

(三)人文社科类项目占比最高,理工农医类项目获奖较少,符合各自的出版社定位

与国家出版基金进行了明确分类不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没有进行具体的分类,上文“从获奖图书的种类看”部分,结合中图分类法,对安徽省获奖图书进行了归类,44个获奖项目按照人文社科类和理工农医类两大类来分,有33个属于人文社科类、11个属于理工农医类。这和安徽省12家出版单位各自的出版范围有关,其中只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是以理工农医类图书为主要出版方向,其他8家出版单位则都是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

对人文社科类获奖项目进行二次细分,33个人文社科类项目中,文学类(I),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和历史、地理(K),艺术(J)4大类分别获奖10个、5个、4个,位列前三。由此可知,文化类项目仍然是安徽省精品图书打造的重点。政治、法律,经济,哲学、宗教,社会科学等类别也有图书获奖,但占比普遍较低。安徽各家出版单位应紧密结合国家的出版政策,把开发相应类别的选题作为工作重点。而理工农类项目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医药卫生、生物科学等领域,突出体现了国家对反映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方面出版物的鼓励与支持。

(四)国家系列、文化集成、专题研究类选题获奖比例最高

从关键词的提取以及对44个获奖项目分析来看,获奖项目特点鲜明,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代表国家水平、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类的项目13个,约占获奖图书总数的29.55%。如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计时仪器通史》《中国散文通史》《中国艺术批评通史》《中国阅读通史》、黄山书社的《中国诗论史》《中国红》《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中法关系》《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以及安徽科技出版社的《中国蛇类》《与世界同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纪实》《中国文化遗产丛书》等。这些出版物都代表了国家级水平,同时绝大多数又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属于文化传承中需要重点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类项目。

二是“丛书”“疑丛”“文丛”“文库”“长编”文化集成类获奖项目。其中书名中有“丛书”“疑丛”“文丛”“文库”“长编”字样的项目共有6个,合计占安徽省获奖总数的13.64%。该类项目多以专题研究形式呈现,如《康乾盛世研究丛书》《西方科幻文论经典疑丛》《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徽州刻书史长编》《徽学文库》《中国文化遗产丛书》等,这些项目或是以地域文化为基础,或是以戏曲、科幻文论、文化遗产等专门领域为主,开展专题式研究。这些项目同样属于具有重要文化传承价值的出版项目。

三是代表当前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精品获奖项目,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生物大灭绝与复苏》《黄土与干旱环境》《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与对策》《湿地生态系统碳、氮、硫、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世界同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纪实》集中反映了生物学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结构动力学及其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则是航天、自然科学、医药卫生领域的最前沿成就。这些项目都集中展现了国家乃至全世界最为关注的方面,是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相关的。

三、结论及思考

作为中国出版界“三大奖”之一,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奖励的是代表当前科研最高水平、体现国家意志的精品力作。通过对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省获奖图书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安徽省各家出版单位获奖项目分布较为全面,虽数量有所差异,但各家出版单位除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外均有项目入选。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奖励数量的增加、惠及面的扩大,获奖项目集中于集团出版社的情况有所转变。高校出版社越来越多地获此奖励,由原来的第二、三届无任何图书获奖,到2013年第四届有3家高校出版单位获奖(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无图书获奖外),以后的第五、六、七届均有图书获奖。

第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重视对丛书类项目、国之所需的精品及时代发展热点的主题出版物的奖励。体现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重点奖励具有公益性、重大性、传世性等特征,与国家和社会需求联系密切的项目。这些项目思想性强、学术价值高,代表了当前我国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水平,全面反映了我国当前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成就,展现了国家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导向作用。这与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注重学术价值,倡导社会效益优先,鼓励精品出版、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宗旨是极为吻合的。

第三,四分之三以上获奖作品的作者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工作机构。这一作者群结构反映了获奖图书偏重科研类题材。且从获奖图书的著作责任者来看,他们大多是各个领域知名的教授和专家,甚至有多名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且超过一半著作者的工作机构集中在北京,甚至多于安徽本地。他们极具代表性、权威性,专业性强,影响力大。这充分表明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打造更多精品力作的初衷。

总体来看,随着安徽省各出版单位对参与“三大奖”评选的高度重视,各家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优势,策划、出版更多的精品力作,为推动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物精品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心经精品
2017年出版物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中国最美的书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