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梦龙,张浩吉,陈祥杰,李复坤,邱茜茜,李 易,黄福强,王妮娜,余新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佛山 528231)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doudenalis,G.doudenalis),简称贾第虫,又称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是一种寄生于宿主十二指肠的寄生性原虫,可感染人类、野生动物、家畜和犬猫等,常引起消化不良、腹痛和腹泻等症状[1-2],而且贾第虫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重要影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3]。
按照基因型的不同,贾第虫可分为8个集聚体(A~H),集聚体A和B可感染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引起人兽共患病,集聚体C~H表现出一定的宿主特异性,集聚体C和D多感染犬,集聚体E多感染猪和反刍动物,集聚体F多感染猫,集聚体G和H分别感染啮齿类动物和海豹[4]。但是近年来也发现了不同集聚体跨宿主传播的事例,如在贾第虫患者人群中发现了集聚体C、E和F的感染[5-7]。更有报道显示,在人类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地区,已发现贾第虫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8-9]。
目前中国对贾第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牛、羊和伴侣动物等[10-12],对猪贾第虫的研究资料较少。感染贾第虫的猪粪便中常含有大量的感染性包囊,这些感染性包囊能通过水源或其他途径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可引起人类或其他动物感染。广东省是中国养猪大省,掌握广东省各地区猪群中贾第虫的感染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不仅能为贾第虫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具有一定公共卫生意义。本试验通过巢式PCR(nested-PCR)扩增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对广东不同地区猪源贾第虫的基因型进行鉴定,以期为猪群贾第虫病防控提供参考。
PremixTaqTMVersion 2.0 plus dye、DL2000 DNA Marker均购自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E.Z.N.A. Stool DNA Kit(D4015-02) 购自OMEGA Bio-Tek公司。
梯度基因扩增仪购自Biometra 公司;电泳仪、水平电泳槽购自Bio-Rad公司;江南光学显微镜(NLCD500)购自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1.2.1 样品采集 2019年12月-2021年6月,分别从广东省清远、佛山、茂名、江门、肇庆、阳江、河源、韶关、广州和惠州部分猪场共采集521份新鲜猪粪样品,其中断奶仔猪(21~60 d)粪便样品203份,育肥猪(61~180 d)208份,母猪(>180 d)110份,每份样品约30 g,单独装入洁净密封袋,标明采集地、性别、年龄和编号,样品低温保存于泡沫箱并当天运送至实验室,4 ℃保存待检。
1.2.2 显微镜检测 取6 g新鲜粪便样品,加入2倍体积的双蒸水混匀后经200目网筛过滤,滤液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弃上清,沉淀加入4倍体积的33%硫酸锌溶液重悬,1 5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转至另一个离心管,加入4倍体积ddH2O稀释,混匀后3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剩余1 mL上清重悬沉淀,取适量悬液滴加在载玻片中,加入适量卢戈氏碘液染色,于显微镜下镜检。
1.2.3 样品DNA提取 取粪便样品200 mg置于2 mL离心管中,按照粪便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NA提取,置于-20 ℃保存备用。
1.2.4 贾第虫gdh基因巢式PCR扩增 参照文献报道[13]的方法设计gdh基因巢式PCR引物,第一轮PCR上游引物Ghd1:5′-TTCCGTRTYCA-GTACAACTC-3′,下游引物Gdh2:5′-ACCTCG-TTCTGRGTGGCGCA-3′;第二轮PCR上游引物Gdh3:5′-ATGACYGAGCTYCAGAGGCACGT-3′,下游引物Gdh4:5′-GTGGCGCARGGCATGAT-GCA-3′。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均为25 μL:2× rTaq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模板2 μL,ddH2O 8.5 μL。PCR反应程序均为: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59 ℃退火30 s,72 ℃延伸45 s,共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将PCR产物用1.0%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析,并拍照记录。所有阳性样品均进行2次巢式PCR检测。
1.2.5 测序及遗传特性分析 将所有gdh基因阳性的PCR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测序。所获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应用MegAlign程序与NCBI获得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贾第虫的基因型;运用Mega 7.0软件的最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
1.2.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中的χ2检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猪贾第虫感染率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经显微镜镜检,可见贾第虫包囊呈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10~14)μm ×(7~10)μm,具有明显纵向轴柱,细胞核分布于轴柱两侧(图1)。
图1 显微镜观察结果(400×)Fig.1 The results of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400×)
基于gdh基因的巢式PCR扩增结果发现,在521份猪粪样品中,有94份样品于530 bp处有清晰可见的目的条带(图2),贾第虫阳性率为18.04%。不同地区猪群贾第虫的阳性率明显不同(表1),阳性率在3.90%~40.00%之间,其中茂名猪贾第虫阳性率最高,达40.00%;肇庆样品猪贾第虫阳性率最低,为3.90%。
M,DL2000 DNA Marker;1~27,样品;N,阴性对照;P,阳性对照M,DL2000 DNA Marker;1-27,Samples;N,Negative control;P,Positive control图2 部分样品贾第虫gdh基因PCR扩增结果Fig.2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gdh gene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partial sample
表1 广东省不同地区猪贾第虫阳性率Table 1 Positive rates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pigs in different 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不同饲养阶段猪贾第虫阳性率统计结果见表2,母猪的贾第虫阳性率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与育肥猪的贾第虫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广东省不同饲养阶段猪贾第虫阳性率Table 2 Positive rates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pigs in different feeding sta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将gdh基因的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共获得94条贾第虫gdh序列,经BLAST比对,结果形成5个不同基因亚型(表3)。以贾第虫分离株TX443gdh基因(登录号:MK645799)为参考序列,有58份样品相似性为95%~100%,为集聚体AⅠ亚型。以贾第虫分离株HY32和ECUST20410gdh基因(登录号:MK645797、KY633476)为参考序列,有30份样品的相似性在95%~100%之间,为集聚体E1亚型。以贾第虫分离株QQ1gdh基因(登录号:KT698971)为参考序列,有3份样品的相似性均为99%以上,为集聚体E10亚型。以贾第虫gdh基因(登录号:MK881605)为参考序列,有2份样品的相似性为99%和100%,为集聚体E2亚型;以贾第虫分离株MSZ-96gdh基因(登录号:MH621339)为参考序列,有1份样品相似性为97%,为集聚体E13亚型。
表3 广东省不同地区猪贾第虫基因分型结果Table 3 Genotyping results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pigs in different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惠州以集聚体E1为优势亚集聚体,广州、佛山等其他地区均以AⅠ为优势亚集聚体。在不同饲养阶段的猪群中,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以AⅠ为优势亚集聚体,而母猪则以E1为优势亚集聚体。
选择上述gdh基因测序5个亚型的代表性序列,其中每个亚型各1条序列,以苍鹭贾第虫(Giardiaardeae)gdh基因序列(登录号:AF069060)为外群,构建遗传进化树(图3)。58个样品的代表序列AⅠ与集聚体A为一群,其他36个样品的4条代表序列与集聚体E为一群。
图3 猪贾第虫gdh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Fig.3 Genetic evolution tree of gdh gene sequence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pig
十二指肠贾第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的肠道寄生性原虫。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贾第虫是猪常见的肠道寄生性原虫,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贾第虫的阳性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如韩国猪贾第虫的阳性率为14.8%[14]、加拿大为66.4%[15]、英国为57.1%[16]、美国为7.4%[17];国内猪贾第虫的阳性率最低为1.6%[18],最高为26.9%[19]。本次对广东省10个地区的调查显示,在受检的521份样品中,贾第虫的阳性率达18.04%,其中不同地区和不同饲养阶段猪群的阳性率皆存在差异,如茂名猪贾第虫阳性率高达40.00%,肇庆的阳性率仅为3.90%;而且育肥猪(19.23%)和母猪(24.55%)的贾第虫阳性率均高于仔猪(13.30%)。这些结果说明广东省猪群贾第虫的感染比较普遍,而且随着猪年龄的增长,贾第虫的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
贾第虫有8个集聚体(A~H),宿主范围广泛,包括人、哺乳动物及鸟类。不同集聚体的贾第虫感染的宿主存在一定的差异[4]。集聚体A和B具有广泛宿主,可通过污染水源感染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其他集聚体多表现出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因此,研究猪源贾第虫的分子特征,进一步进行基因分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Wang等[20]报道集聚体E为猪源贾第虫的优势集聚体,但在上海和陕西等地区也有关于猪感染人畜共患性集聚体A的报道[19,21]。本研究基于gdh基因的序列特征,选择获得的代表性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其中58份样品属于集聚体AⅠ亚型,占测序阳性样品的61.70%(58/94),另外36份样品属于集聚体E的不同亚型。对不同年龄段的猪样品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显示,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均以AⅠ为优势亚集聚体,而母猪则以E1为优势亚集聚体。
贾第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寄生性原虫,生产及生活污水等导致的水源污染是引起贾第虫病流行的重要途径,人吞食10个具有活力的包囊即可感染[22]。人贾第虫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人群贾第虫感染率近年来在0.16%~6.75%,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感染率相对较高[23]。姚月娴等[24]报道广州腹泻儿童的贾第虫感染率为4.6%(16/348),检出的16份阳性样本中有14份属于A型集聚体(9份AⅠ亚型,5份AⅡ亚型),2份为B型集聚体。目前,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贾第虫有集聚体A、B和C,其中以集聚体A为主[5,23-24]。虽然集聚体E一般认为具有宿主特异性,但也有感染人的报道[5]。本研究在广东省猪群中检出94份阳性粪便样本,其中61.70%(58/94)属于人兽共患的集聚体AⅠ亚型,38.30%(36/94)属于集聚体E的不同亚型,表明本地区猪群中的贾第虫具有人兽跨物种传播能力。华南地区雨水充沛,广东省河流众多且纵横交错,南方地区农村供水水源调查显示,贾第虫包囊的检出率曾经达33.33%[25]。长期在猪养殖场、屠宰场的工人或其所在水域附近的居民具有感染贾第虫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附近人群及水源进一步开展贾第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要警惕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
广东省猪群猪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较为普遍,总体阳性率达18.04%,不同地区猪群的阳性率在6.49%~40%之间;其中母猪群和育肥猪群的阳性率分别为24.55%和19.23%,高于断奶仔猪的阳性率13.30%。基于gdh基因特征分析,本研究共获得5个不同的集聚体亚型,其中58份样品属于人兽共患性集聚体AⅠ,36份样品属于集聚体E的4个不同亚型。结果表明,广东省猪源贾第虫存在人兽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应重视该病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