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究

2022-06-01 05:07:26王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数学能力小学数学

王芳

摘要:数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措施和方法,探究如何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考;数学能力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和结合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的素养,就此谈些教学思考:

一、激发学习内驱力,调动积极性

兴趣和能力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提升孩子数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素养的提升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

(一)设计课堂实操、互动环节。

实操和互动可以将单一的课件转化为现场操作,操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在脑中刻下直观的效果。比如,在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这一课中,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此展开六人小组合作探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学生实际操作中找到方法。再次比较两个不一样大小的角时,可以让学生画一个角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去比较所画的角的大小孩子们通过上台演示,用把画个角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此学习过程当中孩子们既找到了学习的主人翁意、提高了兴趣、又提升思维逻辑能力。

(二)课堂留白,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

课堂留白,给孩子留出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方式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与生活中的认知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重新进行思维的自主编制。在课堂上,让学生从被动的观众,转变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

(三)要尊重学生生理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沉浸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由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时通过情景设计、设疑、实验体验等各种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积极地调动。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時,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认识圆的特点,思考圆形与其他形状的不同,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尝试如何绘制一个圆。通过自主独学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结合实践体验,进行自主的探索,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四)丰富课堂评价的方式

要多种形式评价、鼓励、激励思维。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评价时一定要因人而异,用放大镜去看每一个孩子的优点,让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面得到认可和赞赏,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因评价不当而熄灭。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固有框架,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进而全面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形成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二年级有这样一道题:7+7+7+5+7=?要要求学生写出一着乘加或乘减的算式,此时有学生就想出了7×4+5的方法,另有学生则有了“新算法”,建议使用7×5-2的方法求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新颖,通过他的思维活动的发现的,在思维活动中“发现了”算式中多了一个7,他是想在如果把5当作7,那么就可以看成是5个7相加,但实际并没有5个7,他把算式假设为7×5。接下来他的思维随即参与论证:原题目中的5可以通过7-2得来。像这样思维灵活的孩子,老师对于这样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越来越多,能过长时间就能建立起孩子的求异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口头举例,促进思维

通过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来证明,通过观察的思维效率较低,通过动手实操的思维效率较高,然后通过从学生的不断输出转化为口头表达的思维效率最高,在学生许多思维过程的跳跃和突破问题难点往往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来实现,然而在口头表达中,不仅需要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整理转述,而且,学生举例来说明这样能促使学生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如,教学低年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在学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实操后总结各自的特性,分别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部分些学生说,三角形更具有实用性,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的同学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突显出学生思维中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教学中以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每个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架构。

现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考虑数学结合生活实践的应用和数学教学设计中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根据孩子成长规律,要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停留在知识讲解层面,更要主要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孩子能够结合生活实践,理解和掌握课堂上知识,全面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对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培凤.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数学能力小学数学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0:07:41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2:00:27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2:43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2:57:38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