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研究

2022-06-01 23:59杨渊
民族文汇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德育

杨渊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知、价值观念、人生定位、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旨在以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备意识培养为统领,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师要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为载体,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使学生在逐步丰富自身人文涵养、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将语文学科学习中的所得所获、所思、所感逐步迁移至自身道德领域,以逐步达到“文道合一”“以文载道”的育人目的,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积淀,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德育;融合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做好德育融合工作。中华传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语文学科,更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使学生的正确价值理念得到确立,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起来呢?

一、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感

互联网时代,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涌入网络社会,从小接触网络文化的中学生,到了这一阶段,已经进入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将其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还会加深对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积淀的璀璨成果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学生德育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着无数古人的奋斗结果,对我国国家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其中经受磨砺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前人的成就,深刻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形成艰苦奋斗的优良意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特别高大宏伟的人文道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无法与教师所说的道理共情,另一方面,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用这些大道理时刻鞭策学生,所以,将枯燥的理论引导转变成趣味性的传统文化引导,可以减轻德育的难度。尤其是将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引入课堂的时候,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些感人故事的洗礼,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埋下一颗民族种子,从本质上提高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策略

(一)深刻挖掘教材课文,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德育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将德育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纵观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其中很多篇目都涉及到爱国情怀,所以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元素,深入分析教材,立足教学内容,了解每篇课文的育人目标,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挖掘教材内容与思想情感的契合点。但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切记不可生搬硬套,将毫无联系的内容融入其中。如鲁迅先生《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属于典型的散文,整篇课文运用了叙事、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表现出浓浓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以情感人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又比如《中国人失掉信心力了吗》这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说理辩论的过程中将自己对国民党深恶痛绝的情感淋漓精致的表现了出来。总之,初中语文教材涉及面广,在教学时应当怎样的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手段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课文灵活选择。

(二)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初中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就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现实生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资源,进而真正挖掘出悠久文明的精髓,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文言文故事交流会、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传统文化宣传周等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乡愁》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小型的古代诗歌朗诵或现代散文朗读比赛,并鼓励学生自主找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创作的作品,他把乡愁比喻成了具体的事物,如邮票、船票、海峡等等,使人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绵绵怀念。而学生通过朗读与这一写作手法相似的古代诗歌,不仅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能加深对“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创作技巧的理解,并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德育教育。

(三)体验传统节日,陶冶学生情操

提及传统文化,不得不说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传统文化,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化。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入体验传统节日,在此过程中感知与渗透传统文化的同时,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具体来讲,我们要开展传统节日的专题教学,每次专题教学都要围绕一个传统节日来进行。比如,在了解“中秋节”时,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中秋节”知识收集任务,通过访问家长和互联网查询等途径,明确节日的由来及典故,收集整理有关民俗活动行为等。另外,为了强化学生对节日的体验,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庆祝活动,或者是上升为校园集体性庆祝活动,如“中秋节”猜灯谜、“元旦”互赠贺卡等。通过体验传统节日,学生不仅收获了快乐与知识,更陶冶了道德情操,能够感知爱和传递愛。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语文教材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且在新《课标》中也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初中语文课堂,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是当前的重要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课堂[J].启迪与智慧,2020(8):91.

[2]陈宝华,孙毅志.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J].安徽教育科研,2021(30):71-72.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