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花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能,对于孩子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即使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如果家长不注重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那孩子在没有走入社会之前,同样会面临许多尴尬和困境,比如,因与同学关系不好而受排挤、因对老师有成见而影响听课效果、因不礼貌对待长辈而被质疑缺乏家教等,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人际交往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和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尤为不利。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和亲自示范,让孩子慢慢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之道,顺利地融入各种环境中,与周围的人和諧相处。家长平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与人交往常微笑
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的时候,不知所措、慌乱畏惧是正常现象,家长要从最简单处着手,如果孩子实在不知道和对方说点儿什么,那就把微笑挂在嘴边吧!正所谓“见人三分笑、伸手不打笑脸人”,爱笑的孩子总是招人喜欢,看着就很喜庆。很多时候,微笑也是化解尴尬、矛盾的良药,真诚、真心的微笑,能迅速拉近孩子与他人的距离,让孩子在对方的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深刻的印象。
当然,家长也要嘱咐孩子,对人微笑也要讲究场合及环境。当别人心情不好、受到批评、遇到坎坷的时候,是不能笑的,否则容易遭到别人的误解和怨恨。同时,孩子在与人交往时的笑容要得体,不能笑得太大声或者边笑边挤眉弄眼。家长可以让孩子在镜子前多练习微笑,看哪种微笑更阳光、更美好,既能突显孩子善良的品性,又显得真诚大方。
相处时要多付出
当孩子与小伙伴刚开始相处时,或者初次融入一个团队或集体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计较太多,要多付出。比如,和小伙伴出去玩儿,带点儿零食或饮料,或者用保鲜袋带一些洗净、切好的水果,与小伙伴一起吃。与同学出去吃饭、看电影,要抢着结账。因为大家在一起还不是很熟,这样做能迅速拉近孩子和他人之间的距离,主动结账的举止能让孩子在小伙伴心中留下慷慨大方的印象。
当然,多付出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在集体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比如,在集体参观时帮身体瘦弱的同学背书包、帮生病的同学复印课堂笔记、在班级发教材时主动帮忙等。孩子的点滴付出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热心助人、乐于参与班级事务的表现,会让孩子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高大、美好。
为人处世要低调
无论家境如何,家长都要教育孩子“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在班级里,还是在亲友聚会上,家长都要教育孩子穿衣、说话、处事要低调,不能故意显摆自己的良好家境,嘚瑟自己的学习用品,炫耀自己的特长等。特别是面对家庭条件不如自己的同学,一定不能太过张扬,以免在无意中伤害到其他同学,或者招来妒忌。
如果孩子的学习在班里属于优等生,家长也要提醒孩子不能太自满,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因为学习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阶段学习成绩优异,不代表永远独占鳌头。更不能因为自己成绩好,就看不起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而是要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共同进步,大家的成绩都提高了,才是真的好,才能形成良性的学习和竞争氛围,形成同学间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与人相约要守时
当孩子与人有约时,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上好闹铃,或写好备忘录,不能因为粗心大意而记错了时间和约定地点。家长要提醒孩子提前查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等。而且要提前准备好见面时穿的衣服鞋袜、提前将需要携带的东西准备好,不能临出门时再去找衣服、找东西。如果路途较远,家长应让孩子将地址和地铁、公交线路的信息记在纸上,然后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因坐过站、走错路而耽误时间。
无论与长辈还是和同龄人相约,家长都要嘱咐孩子至少提前10分钟到达,不能迟到。万一在路上遇到了突发情况,抵达约定地点的时间有延误,要提前跟对方打电话或发信息解释说明,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免给对方造成懒惰、拖沓、不守诚信的不良印象。
做客礼仪要谨记
无论是去同学家做客,还是去长辈家串门,家长都要提前告诉孩子做客的礼仪。比如,嘱咐孩子不能空着手去,要带上对方喜欢的小礼物或水果等。不能搞“突然袭击”,即使是顺路经过临时决定去对方家,也不能不打招呼就上楼,而应该提前打电话说一声。如果同学家有长辈在,一定要提醒孩子在进门和离开时,主动和长辈打招呼。面对长辈的问询,也要热情、认真对答。如果在对方家吃了东西,不能将果皮纸屑随便乱丢,如果不小心将吃的或饮料弄到地上,一定要及时用纸巾捡起来并擦干净。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亲人、朋友,也要叮嘱孩子不能未经允许,随便翻、拿别人家的东西,而且一定不能长时间在别人家中逗留。良好的做客礼仪能让孩子得到长辈、同辈人的喜欢和认同,为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如虎添翼。
时刻保持平常心
教育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平常心,一定要真诚相待。不能因为对方的相貌、家境、性格等,区别对待他人。不能“见人下菜碟”,而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认识的每一个人。在与各方面比自己好的同学相处时,也应该不卑不亢,不能自觉“矮人一等”。
在与人相处时,即使对方无意中说错了话或办事欠妥,家长也应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去看待,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犯错误,不能因为别人的一次小失误而将别人“一竿子打死”。如果孩子和小伙伴因为升学、分班而分离,或者因为“三观”不同而不再亲密无间,家长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举动,告诉孩子“聚散终有时”,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在不同时期、阶段的关系,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广交朋友。
有误会及时消除
人与人的交往从来不是永远相安无事的,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各种误会。孩子之间的相处更是如此,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注重自我的感受,对外界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当家长知道孩子和别人有了矛盾冲突,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规劝,如果其中存在误会,无论是孩子的错,还是对方的错,都可以鼓励孩子做主动“破冰”的人。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主动约对方出来聊聊,或者主动上门与对方开诚布公地将误会解开。如果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给对方写一个表达和好愿望的小卡片,或者让孩子送对方一个小礼物。孩子之间的误会,还是由孩子自己去解决,即使和对方非常熟,家长也不能横加干涉或越俎代庖,要相信孩子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在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但相信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一定能在人际交往中提高情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完善自己!
(宋行军)8626567B-01AE-41EF-9A9A-8B7367F69F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