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明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随机事件的频率去估计该事件的概率。那么,频率与概率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频率和概率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来帮助同学们厘清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一、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频率是指在试验中,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即频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频率在试验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它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即便两次重复试验的次数相同,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也可能不同,频率也就可能不同。因此,频率是一个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化的统计量,它是不确定的。
概率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概率是随机事件自身的属性,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由随机事件自身决定的,并且是先于试验而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与做不做试验或做多少次试验都无关。
二、频率与概率的联系
初学概率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困扰:概率是什么?是一個精确的数,还是一个近似的数?事实上,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对单次试验来说),又存在统计规律性(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表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而且,试验次数越多,摆动越小,并且频率会趋于稳定。这个性质就是频率的稳定性。在实际中,当概率不易求出时,人们常常取试验次数很大时的事件的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试验次数越多,频率与概率就越接近,因此,概率可以通过频率来“测量”。
对于概率可以通过频率来“测量”,我们要明确两点:
首先,频率稳定于概率这个结论是对于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如果在试验次数不多的条件下,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不可取的。
比如,在抛掷硬币的试验中,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正面朝上的有20次,则正面朝上的频率是0.4,于是就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大约为0.4。这样的结论我们肯定不认同,因为误差太大了。如果我们不断增加试验的次数,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这个事件的理论值0.5。因此,频率稳定于概率是对于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
其次,虽然大量重复试验后,一个事件的频率会稳定于它的概率,但频率并不等同于概率,它只是概率的一个近似值。
比如,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但人们在做抛掷硬币的试验时,并不能保证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是试验总次数的一半。事实上,在试验次数很多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只是接近0.5。当然,这与我们在实际中用频率去估计概率并不矛盾,就像测量一根木棒的长度一样。木棒有其客观存在的“真实长度”,但在实际中,我们测量时,必定会存在误差。因此,我们用工具测得的木棒长度,总是稳定在木棒“真实长度”的附近,很难得到木棒的“真实长度”。这里测量得到的数值与木棒的“真实长度”的关系就像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一样。
对同学们来说,概率是一种新的数学观念。概率中的数学方法和其他确定性数学方法一样,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能够反映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概率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频率估计概率只是求概率的常用方法之一。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同学们拨开云雾,为今后的概率学习以及在生活中运用频率和概率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488D924A-01CC-47C0-BFEC-A41F31814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