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

2022-06-01 18:02孙康丽刘娟丁文珺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提升路径教师专业发展

孙康丽 刘娟 丁文珺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教师需要更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以应对开展在线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基本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三个层面、九个维度开展调查研究,旨在把握当下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技术支持教学层面得分最低,且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师范生在信息责任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调查结果,文章总结出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四条路径:融合思政建设、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健全软硬件设施及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5-0087-0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走向信息化高速發展的全新阶段[1],无论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学习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彰显出决定性作用[2]。教师作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动力来源者和执行者,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教育教学各个阶段均要贯彻引入信息技术,将其列入对师范生基础素养和技能的培养教学课程体系中[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需针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制定具体标准,从而促进其应用能力的提高[4]。由此可见,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进当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积极应对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各校结合自身线上教学资源与现实状况,针对性地开展线上教学[5],这也迫使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熟练应用在线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而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在线教学依旧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应对疫情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要求,为创新信息化教学作好准备。因此,为满足疫情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刻不容缓。

在信息化环境下,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6]。我国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闫寒冰等开发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为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提供了评价标准和研究工具。

但从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关于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相对缺乏,一是在研究对象上,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在职教师进行,并未过多关注师范生这一群体[2]。二是在研究依据上,目前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着重依据TPACK理论[7]以及一些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能力标准文件,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8]《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9]等进行探究,较少关注到师范生具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双重性。三是在研究内容上,大部分研究重点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和培养策略,且培养策略多数基于学习动机(ARCS)模型[10]、需求导向[11]、网络资源[12]等,很少从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通过持续学习,促使自身知识储备、教育能力以及专业认识得到提升的过程,也是新手型教师发展成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专业型教师的过程[13]。在朱旭东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中,教师专业发展被划分为五个具体层次,即从前经验主体发展为最高层次的审美主体[14],具体如图1所示。而师范生作为还未正式登上讲台并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属于前经验主体层次。在疫情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备受瞩目,就更需要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让师范生从前经验主体教师发展为经验主体教师。

综上所述,在疫情背景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研究,进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找准方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要任务是明晰师范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发现其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而找到提升的路径。

为此,本研究以闫寒冰等发布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量表[2]为研究工具,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开调查研究。闫寒冰等的研究特别关注到师范生的学生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以及所对应的技术支持学习的能力和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并以师范生为对象设计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如图2所示。基于该模型构建的评价量表,能够较为科学系统地了解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预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湖南师范大学大二师范生,该课程是面向全体大二师范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研究对象也包含少量补修的大三、大四师范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发放,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94份,其中男生203人(29.25%),女生491人(70.75%);大二师范生 656人(94.52%),大三师范生36人(5.19%),大四师范生2人(0.29%),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闫寒冰等发布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该量表由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三个分量表组成,共9个维度,合计60个题项。问卷分值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从“很不符合”(1分)到“非常符合”(5分),得到的分数越高,说明师范生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越高。[2]问卷的α系数为0.98,表明问卷的信度良好。除此之外,问卷还包含“研究对象基本情况”部分,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和专业进行了调查。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发现,基础技术素养层面得分高于3.41,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这两个层面得分都超过2.6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分均值为3.34(见表2)。依据吴明隆提到的五点量表平均数高低程度分组标准:2.61~3.40为中等程度,3.41~4.20为中上程度,[15]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对比上述三个具体层面的得分,发现师范生基础技术素养层面分值最高,技术支持学习层面分值次之,技术支持教学层面的分值最低。

此外,为探究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个层面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本研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各个层面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之间都呈正相关(p<0.01),其中,技术支持教学层面(r=0.936)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余两个层面的相关系数也均超过0.8,说明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各个层面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都是显著的,如表2所示。

(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三个层面分析

1.基本技术素养

主要从意识态度、技术环境和信息责任三个维度考察师范生的基本技术素养。从相关数据可知,师范生的基本技术素养较高,处于中上水平。同时,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可知,基本技术素养的三个维度与基本技术素养整体之间都呈正相关(p<0.01)且显著(r>0.5),其中,技术环境维度(r=0.938)与基本技术素养的相关系数最高。得分最高是信息责任维度,最低的是意识态度维度,如表3所示。相关结果表明,师范生信息安全素养良好,在信息安全与道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方面拥有良好的认知,同时也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交流工具,不过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和进展方面关注度不高,且自我学习进步的意识较为薄弱。

2.技术支持学习

主要从自主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创新三个维度考察师范生的技术支持学习。从相关数据可知,师范生在该层面表现良好,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借助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可知,技术支持学习的三个维度与技术支持学习整体之间都呈正相关(p<0.01)且显著(r>0.8),其中,研究创新维度(r=0.949)与技术支持学习的相关系数最高。此外,交流协作维度得分最高,达到中上等水平,而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这两个维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如表4所示。相关结果表明,师范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与他人进行协作沟通,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进行研究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3.技术支持教学

主要从资源准备、过程设计和实践储备三个维度考察师范生的技术支持教学。从相关数据可知,师范生在技术支持教学层面达到中等水平。同时,借助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可知,技术支持教学的三个维度与技术支持教学整体之间都呈正相关(p<0.01)且显著(r>0.8)。其中,过程设计维度(r=0.973)与技术支持学习的相关系数最高,如表5所示。相比其他层面,该层面三个具体考察维度得分都比较低,说明师范生并没有完全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由于大二师范生并未参与教育实习,大多都没有教学经历,因此并未具备较好的技术支持教学能力。

(三)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部差异状况分析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以此探究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性别和专业变量中是否存在差异性。

1.不同性别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不同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表6所示,男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水平(M=3.36)要高于女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水平(M=3.33)。但在信息责任维度方面,与男生相比(M=3.82),女生的分值更高(M=4.07),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女生的信息责任意识要比男生强,这或许是因为在社会性发展中,男女生具有不同的特质。有研究表明,女生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16]和拥有更多的责任心。因此,女生更能正确约束自己和引导他人安全、合法、负责地使用信息。

2.不同专业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性分析

采用STEAM课程分类体系[17],把本次调查的专业分成五个,包括科学(Science)、工程(Engineering)、技术(Technology)、数学(Mathematics)和艺术(Art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不同专业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信息责任维度,不同专业师范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5.885,p<0.05)。经LSD多重比较分析可知,科学专业的学生信息责任(M=4.07)显著高于技术(M=3.79)、数学专业(M=3.81)的学生;艺术专业(M=4.10)的学生信息责任显著高于技术(M=4.07)、数学专业(M=3.81)的学生,如表7所示。

四、讨论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基本技术素养层面位于中上水准,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层面都位于中等水准,但技术支持教学水平相对较弱,需进一步加强。

师范生的基本技术素养较好,信息责任和技术环境维度得分较高,原因可能是当代大学生从小在信息化环境下成长,对于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较为熟练,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意識态度维度的得分稍低,说明师范生较少关注信息技术在自我学习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这需要从意识层面转变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

在技术支持学习层面,调查发现交流协作维度得分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和社交软件的普及,让师范生较好地掌握了在线交流的能力。但师范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一方面由于前经验主体层次的师范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院校的专业资源平台不够完善导致学习资源缺乏。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相比其他层面,师范生的技术支持教学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前经验主体层次的师范生由于未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的相关课程和具备相关教学实践经验,还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学校应提供给师范生相关课程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机会,以帮助师范生提升信息支持教学能力,促使师范生从前经验主体教师发展为经验主体教师。

调查结果还表明,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性别和专业类别上有一定的差异。相比女生,男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更高,这可能与男生拥有更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以及更强的动手能力有关。但女生比男生具备更高的信息责任,这可能是由于二者有着不同的社会性发展属性。有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更为强烈[16]。魏进平等认为女生情感更丰富,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更为深刻,进而能更好地指导自身的行为[18]。

此外,依据STEAM课程分类体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分最高的专业是工程专业,这与该专业所要求的高动手实践能力密不可分。与性别差异类似的是,在信息责任维度,专业差异也会导致最终得分有明显不同。从得分高低情况来看,相比技术和数学专业,科学和艺术专业的得分更高,即这两个专业有着更高的信息责任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科学专业的师范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严谨性,而艺术专业的师范生人文素养较高,有较强的责任心。针对师范生在性别和专业类别上的差异,需要在提出提升路径时加以考虑。

五、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路径

基于上述研究情况,本文提出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四条路径,以期为师范生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一)融合思政建设,提升师范生的信息责任和意识态度

基本技术素养是师范生的基础性能力,也是师范生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能力的前提。对师范生来说,基本技术素养的提升应着眼于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关键措施[19]。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师范生要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持续提升自身的基本技术素养水平[20],进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应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着眼于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1],从而推动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调查发现,专业不同的师范生拥有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针对不同学科开展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以推动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结合[23]。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引导师范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与学中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方面,需要重点考虑师范生的双重角色,通过利用技术支持自身学习和未来教学过程,以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4]。针对学生角色,让师范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学习问题,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过程,才能将其迁移到未来教师的角色上。针对未来教师角色,着力培养师范生具备教师职业从业所需的基础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其能够在教学实践当中熟练使用信息技術。

在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方面,需依照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针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应适当增设相关技术和实践类课程,增强师范生技术能力的同时帮助其合理应用。另外,目前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但也存在师范生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方面应用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25]。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校不应局限于公共课,还应拓展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上,使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在各个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在课程体系的过程要素方面,要引入前沿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对当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多维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传统面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大多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应引入前沿的教学模式。如祝智庭等提出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MO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26],发挥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师范生的自我良性发展。对于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评估,应建立评估电子档案进行记录,依托大数据建设健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系统,重视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客观评价,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评价,做到以评促学。

(三)健全软硬件设施及资源平台,发展师范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学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设施和资源平台的建设力度,让师范生拥有优良的实践环境与全面的资源平台,可从教学、场景和技术[27]三位一体,进行软硬件设施及资源平台的建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师范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

在场景方面,学校应健全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微格教室、智慧教室、微课录播教室等多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场景,让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掌握相关设施的使用。除了物理场景外,学校也应重视虚拟场景的建设,为开展同步、异步混合教学作好准备。

在技术方面,学校应完善相关软件设施,覆盖基本的专业软件、大数据分析服务等,利用信息技术对师范生进行学习分析和教学评估,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帮助师范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面,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供师范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建设资源平台应特别注重优质教育教学案例资源的建设,应包含多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和各类创新的教学策略(网络教学、混合教学等),且资源模式要做到多样化(图片、音频、视频等)。优质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可在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实践时提供参考,让其进行模仿、学习与创新。在提供优良环境的同时,激发师范生自己主动学习的动机与能力,使其学会将已学到的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自身发展与教学实践中去,持续探究创新,促使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四)给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使从前经验主体教师发展为经验主体教师

在TPACK理论中,潘亚·米什拉(Punya Mishra)等提出,TPACK要特别注重情境性,师范生若要促进自我TPACK能力得以提高,必须亲自设计一堂真实开展的课程,在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实践者[28]。为处在前经验主体层次的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其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进而促使师范生从前经验主体教师发展为经验主体教师,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一方面,提供最具价值的一线实习机会。高校可与各大中小学进行合作,组织师范生到学校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教育实习,向在职教师学习教学手段,从中领悟能够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方式,让师范生在一线教学环境中感受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在实践中灵活使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技能比赛,增强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校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段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如课件培训、动画培训、微课培训等,邀请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让师范生将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内化成能力。同时,举办和鼓励师范生参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比赛,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微课程制作大赛、教学素材研究比赛等,让师范生自发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六、结语

面对疫情常态化的防控状态,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作为前经验主体层次教师,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这需要从思想层面入手,融合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培养体系,按照场景、教学和技术三位一体地建设软硬件设施及资源平台,特别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切实帮助师范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29]。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于实践和研究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的效果,以验证其有效性,助力师范生从前经验主体层次教师发展为经验主体层次教师,从而更好地应对智慧型、信息型的未来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1-08-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闫寒冰,李笑樱,任友群.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的开发与验证[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98-106.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EB/OL].(2010-07-29)[2021-08-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9-02-25)[2021-08-23].http://www.moe. gov.cn/s78/A10/tongzhi/201902/t20190228_371706.html.

[5]教育部.教育部要求有针对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工作[EB/OL].(2020-02-14)[2021-08-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20n/2020_zt03/yw/202002/t20200214_420954.html.

[6]赵建华,姚鹏阁.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6(4):95-105.

[7]KOEHLER M J, MISHRA P. What Happens When Teachers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2005,32(2):131-152.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04-12-15)[2021-08-23].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0412/t20041215_145623.html.

[9]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4-05-27)[2021-08-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405/ t20140528_170123.html.

[10]KELLER J M. Motivation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979,2(4):26-34.

[11]王陽.基于职后需求导向的幼儿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15(6):88-91.

[12]林秀瑜,杨琳.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90-95.

[13]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14]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35(6):81-90.

[1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20-23.

[16]刘海涛,郑雪,聂衍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3):35-39.

[17]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4-10.

[18]魏进平,刘雪娟,薛玲.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部十一所高校的调查[J].社会科学论坛,2015(9):221-231.

[1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3-30)[2021-08-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 167226.html.

[20]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21]刘承功.抓住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0-15.

[22]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3]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24]周东岱,匡哲君,于颖,等.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7):42- 46,66.

[25]陈永光.体验学习视域下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9):114-118.

[26]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1):13-23.

[27]XIAO J, SUN-LIN H Z, CHENG H C. A framework of online-merge-offline(OMO) classroom for open education: A preliminary study[J]. 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 Journal, 2019,14(2):134-146.

[28]MISHRA P, KOEHLER M J.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6,108(6):1017-1054.

[29]朱旭东.后疫情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9):1.

作者简介:

孙康丽,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邮箱:1043925029@qq.com;

刘娟,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学习认知与设计、动态可视化学习、设计思维和社会认知,邮箱:85825866@qq.com;

丁文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远程与虚拟教学设计,邮箱:2508504216@qq.com。

The Promotion Paths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in the Epidemic Er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angli SUN, Juan LIU, Wenjun D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In the epidemic era, teachers need a higher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s the reserve force and successor of teachers, normal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rasp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from three levels and nine dimensions, they are, basic technical literacy, technical support learn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is at a medium level, among which the technical support teaching level has the lowest scor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responsibility among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majo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four way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y ar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curriculum system, perfect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resource platform, and providing diverse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Keyword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Promotion path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提升路径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