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魏云强 王孝林 魏艾玲 何渝煦
【摘 要】 目的:了解在校鐵缺乏症女大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规律,探索调治铁缺乏症女大学生体质的方法和途径,进而针对女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情况对铁缺乏症实施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200例在校铁缺乏症女大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该病证的偏颇体质情况。结果:在校铁缺乏症女大学生以气虚质(25%)、阳虚质(25%)最多,其次为阴虚质(15%)、湿热质(10%),平和质仅占7.5%。结论:气虚质、阳虚质是在校铁缺乏症女大学生的主要偏颇体质,并基于中医体质可调理论,通过调理体质,达到预防该病发生或减轻该病病变程度等作用,同时也对预防缺铁性疾病的发病以及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在校女大学生;铁缺乏症;中医体质调查;分布规律;探析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5-001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608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预防医学重点学科(30371101400);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30370102829)。
作者简介:王明(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肾病的中医药防治。E-mail:1844660748@qq.com
通信作者:何渝煦(1963-),女,汉族,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病、中医体质学及中医预防医学。E-mail:yztj120@163.com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in School
WANG Ming1 WEI Yunqiang1 WANG Xiaolin1 WEI Ailing1 HE Yuxu2*
1.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CM physique types, distribution and rule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d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regulating the physiqu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d then to provide clinical guidance for individu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CM physiqu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issu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Judgement Table of TCM Constit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types of 200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in school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CM constitution was analyzed, and the biased constitution of the disease syndrome was obtained. Results I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qi deficiency(25%) and yang deficiency(25%) were the most, followed by yin deficiency(15%), damp-heat(10%), and peace accounted for only 7.5%. Conclusion Qi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 are the main biased constitu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in school,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djustable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or reduce the degree of the disease by recuperating the Constitu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a certain clin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diseases.207F57CE-9232-4794-B567-795178B8CBB6
Key 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School;Iron Deficiency; TCM Constitution Survey; Distribution Law;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铁缺乏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当膳食铁摄入受限,体内储存铁不足或耗尽时,即发生铁缺乏症。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铁减少、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病因常见于偏食、营养不良、经血过多、妊娠、长期大运动量训练、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反复发作的胃肠道慢性失血等因素[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缺氧运输、相关酶反应及肽激素参与了几乎所有主要的代谢途径[2]。目前世界各国贫血患病率仍居高不下,而铁缺乏是最主要的病因,缺铁性贫血在所有贫血类型中最为普遍,约占全部贫血病例的一半。中国妇女儿童也具有较高的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研究显示中国育龄妇女就高达20%~34%的患病率,女性铁缺乏症患者逐渐引起社会关注[3]。对于铁缺乏症患者而言,临床多表现为颜面色苍白、口唇无血色、发暗淡无光泽、记忆力下降、月经量少、闭经及痛经等症状,该病症的发生不仅对机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针对铁缺乏症,需要多摄入富含铁的动物性内脏,如肝脏、猪血、瘦肉等。但单纯膳食营养干预仍然无法有效实现消除铁缺乏症的目标时,补充外源性铁剂成为临床常用防治手段,铁强化与补铁是最常见的干预方法。铁强化是一种长期防治措施,相比较营养素补充剂,通过食物强化来补充铁剂可以更贴近原有生理,安全性也相对更高。但在实际应用中铁强化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限制,铁营养强化剂的选择不仅需要关注该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还需将其可能对食物性状、口味及总体品质造成的影响纳入考虑,确保其能够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铁化物常常造成食物味道和颜色的改变,或是促使脂肪氧化,在技术方面仍面临种种考验。直接性补铁也是最常见的铁缺乏症应对措施,铁营养补充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的使用[3]。但对于铁补充剂不耐受的患者,铁营养补充剂可以引起反胃、胃肠道疼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甚至对于一些对于铁剂吸收障碍的人群治疗无效[4]。在中医文献中没有“铁缺乏症”病名记载,但根据其“面色淡白无华、口唇爪甲色淡、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等表现可归为血虚。虚劳-血虚证主要描述为“血液亏少,脏腑、经络、组织失于濡养的虚弱证候”[5]。临床表现常为面色淡白或为萎黄,眼睑、口唇色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或妇女月经量少,脉细等,因此可将其归于血虚证的范畴。
体质是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6]。王琦教授依据这些特征将中医体质类型划分共9种类型,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7]。平和質为正常体质,余八种均为偏颇体质,而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分类中没有包含血虚的体质。体质的差异现象是先、后天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体质禀受于先天决定了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及个体特异性,体质又得养于后天,且因后天因素的复杂多样性,体质具有动态可变性及群类趋同性。在体质与发病的关系上,相同的致病因素,不同的体质不仅决定了是否发病,而且还决定了发病的类型、病位和病证的性质,有很多疾病可以对患者体质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病证是以体质为基础随体质而变化的,体质的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在临证时,如能尽早辨识患者的体质类型,就可以预见其发病倾向,制定相应治疗措施。
目前针对在校铁缺乏症女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分析仍处空白状态,本研究拟通过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表,统计并分析铁缺乏症女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铁缺乏症女大学生的体质偏颇的成因及调体干预方案,制定出铁缺乏症女大学生的体质调养方案,并通过调理体质,达到预防铁缺乏症发生或减轻该病病变程度等作用,同时也对预防缺铁性疾病的发病以及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云南中医药大学2016~2018级在校经过检验确诊为铁缺乏症的女大学生。
1.2 方法 经过检验确诊为铁缺乏症的女大学生,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调查者进行中医体质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以减少偏倚,确保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统一性。共发放206份《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个人基本信息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0问等资料信息,收回问卷206份,有效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资料不完整),有效率为97.09%。依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基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医慧联3.0(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应用,对所有研究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统计并分析。
1.3 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病理体质[6],遇及兼夹偏颇体质时,本文取转化分最高的体质类型为分析数据,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体质类型占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填写200例调查问卷表的铁缺乏症女大学生年龄范围在18~21岁,平均年龄为(19.28±0.85)岁。200例女大学生铁缺乏症中医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为185例,占92.5%,其中气虚质50例、阳虚质50例最多,均占比25%,阴虚体质次之,为30例(占比15%),湿热质20例(占比10%),平和质、气郁质各15例(各占比7.5%),痰湿质8例(占比5%),血瘀质、特禀质各4例(各占比2.5%),见表2。207F57CE-9232-4794-B567-795178B8CBB6
3 讨论
铁作为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分布于人体的所有组织,主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当铁吸收障碍、消耗过多、储存铁不足时,即发生铁缺乏症,严重者可导致缺铁性贫血[8]。本研究发现200名铁缺乏症女大学生的主要偏颇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气虚质者一身之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因先天不足、后天饮食、环境等失养造成。气虚证是指机体因久病耗气,后天失养等造成元气不足,脏腑组织功能减退,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证候[5]。王睿林等[9]探讨气虚质与气虚证之间关系认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认为气虚质有生理性以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气虚体质可视为气虚证出现的平台,病理气虚体质可视为生理气虚体质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总之,病理气虚体质易出现气虚证。气与血关系密切,血的生成、运行、固摄,皆以气为动力,而气的运行与营养,是以血为基础,两者相互助长,相互为用。反之,若气的生成不足,脏腑之气亏虚,气化作用减弱,就会导致血液化生减少,因此气虚体质可以导致血虚证,而出现缺铁性贫血。阳虚体质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一个关键因素,《黄帝内经》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足,则气血不虚,充养筋脉润泽。若无阳气则血无所生,无所化。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机体的温煦机能主要靠心阳推动心脏搏动来温通全身血脉,心主血,心脏负责机体血液的生成与运行[10]。精微化生气血有赖于阳气的温煦作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而脾胃化生气血由阴精变化为赤,即为阳气推动变化而成。反之若脾阳虚,阳虚于中则饮食少,则化源不足。肾精也是化生气血的基本物质,肾藏精,精生血,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阳充盛则各脏器协调,血液化生源源不竭[11]。研究[12-13]表明“阳虚”与红细胞相关参数降低有关,阳虚质分数越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正负走向越类似于贫血时红细胞参数的走向趋势。阳虚体质者普遍感受就是畏寒,临床上当一个人持续感觉寒冷或长时间不耐寒,在排除其他原因后,主要考虑是否贫血[14]。Beard等[15]研究把缺铁性贫血大鼠暴露在4 ℃环境中时,大鼠体温下降至过低状态,研究人员予输25%红细胞后,大鼠可回到正常体温调节状态。当给对照组输入低于25%红细胞后,发现对照组耐寒能力降低,说明红细胞能影响机体体温调节功能。以上研究可看出有贫血倾向时,体温可随之下降,阳虚质分数越高,由此可见阳虚质之人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其心阳虚衰无力,无力推动阳气温通血脉。心阳亏虚、脾阳不足、肾精不足则血液生成无本,因此出现血虚等症状。由以上分析看来气虚质、阳虚质有血虚证的发病基础,也是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易发体质。
4 调治
根据人体的体质特点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康复做出相应调整,将极大提高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康复的效率。体质的这些特性共同作用,使体质可调成为可能,从而对研究生人群制定相应调养、防病、治病原则有一定指导性意义。于本文中针对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铁缺乏症人群提出相应的调体方案,并与临床医师相配合[6,16-17],具体干预如下。
4.1 气虚体质铁缺乏症人群调体方案 补气养血是调养气虚体质铁缺乏症人群的主要原则。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人的气血津液均来源于脾胃的运化,因此调理脾胃功能非常重要。中药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等;饮食调养可选用健脾益气作用的的药粥食用,如黄芪粥、小米山药粥、白术粥等,平时也可备用茯苓糕、阿胶蜜枣等小零食,运动方面气虚质铁缺乏症人群可选用一些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方法,很适合气功、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进行锻炼,气功的调息方法,有利于养气、补气、改善呼吸功能,平时禁止劳力过度,是因劳则耗气。此外经常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调理脾胃、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气血的生化。
4.2 阳虚体质铁缺乏症人群调体方案 温阳补血法是调理阳虚体质铁缺乏症人群的主要原则,温补阳气为第一法则。中药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当归生姜羊肉汤、桂枝甘草汤等,一些安全的中药常用药物可作为平时保养常用药,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肉桂、干姜等;饮食调养应当多吃温补阳气为主的食物,常用食物可選用羊肉、狗肉、韭菜、茴香、核桃、板栗等,平时少食用生冷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运动方面阳虚质铁缺乏症人群很适合五禽戏作为常用的健身方法,五禽戏中的虎戏有益肾阳强腰膝的作用。平时艾灸督脉以及任脉上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对于改善阳虚体质效果很好,如有胃寒,平时艾灸中脘效果很好。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女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女性本为阴柔之体,以血为用,又有经、带之别,加之劳心多,劳力少,耗血伤气故特别容易引起贫血[18]。因此跟踪评估铁缺乏症女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不仅可以掌握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采取有效的中医体质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铁缺乏症女大学生体质偏颇状态,预防或阻断其发病倾向,提高生活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咏惟,许雅君.铁缺乏的影响因素与预防干预的研究进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0,54(6):465-470.
[2]PERCY L,MANSOUR D,FRASER I.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n women.[J].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 & gynaecology,2017(40):55-67.207F57CE-9232-4794-B567-795178B8CBB6
[3]RICHARD H. How to Ensure Adequate Iron Absorption from Iron-fortified Food[J]. Nutrition Reviews,2002,60(7):7-15.
[4]ORAANIZATION W H.Guidelines on Food Fortification with Micronutrients [M].Geneva:WHO,2006:13-20.
[5]李灿东.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5-147.
[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1-8.
[8]周春燕,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9]王睿林,郑守曾.气虚体质与气虚证的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4(7):555-556.
[10]张庆祥.中医基础理论[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3-34.
[11]韩瑞婷,李宁,王宗耀,等.温阳补血论治慢性缺铁性贫血[J].光明中医,2017,32(7):955-956.
[12]屈长宏,王道成.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与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28.
[13]武文斌,冷丽云,王锦丽.肾阳虚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36):143-144.
[14]张恩达. 阳虚和阴虚体质与红细胞及血小板指标的关系[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
[15]BEARD J,GREEN W,MILLER L,et al. Effect of iron-deficiency anemia on hormone levels and thermoregulation during cold exposur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1984,247(1 Pt 2):R114-119.
[16]陳嬿如. 血虚体质与女性养生保健[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17]陈伟伟.图解九种体质养生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25-53.
[18]何渝煦,杨隽,钟晓君,等.昆明市区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初步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4):78-81.
(收稿日期:2021-07-09 编辑:刘 斌)207F57CE-9232-4794-B567-795178B8CB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