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

2022-05-31 13:29:23林巧颖
高考·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策略

林巧颖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传授学生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思政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公共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需要教师综合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课后评价等多个教学环节。文章就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公共参与素养;策略

高中是学生个人政治理念和政治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一大重点领域。由于高中生的绝大部分政治素养的培养源泉都是课堂,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理念和公共参与素养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識,即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需要在社会事务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成长为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除此之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融入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议题式教学法,加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感

议题式教学方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以“议”为主要活动方式,以“题”为讨论中心,让学生在“议”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力。教师在利用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时,首先需要针对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选取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典型性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开展议题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议论”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公共参与感,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1]。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坚持新发展理念》教学中,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环境问题是事关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福祉。对于北方的部分城市而言,雾霾给人民的美好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雾霾治理中的机动车限行限排为中心,提出“以‘限治霾,如何保障人民利益最大化”这个议题,这个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国家要打造健康政府和绿色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也体现了我国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切实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决心。此外,由于这是一个带有相对开放性的议题,所以关于“该不该限”“如何限”“限了之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等具体问题的选择方向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提出具体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在课下进行讨论,学生还可以通过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加深对议题的理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求同存异,形成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延伸思考,除了关于议题本身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如果采取车辆限行、机动车限制排放量等相关措施之后,对自己的生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这样的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群策群力,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雾霾治理的解决思路,增强了公共参与意识。

二、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为重点,其中,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明辨是非要求学生具有“辨”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辨析能力也是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关键条件之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正确价值观构建和思想引领作用的辩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辩论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在辩论中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坚持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认同感[2]。此外,科学的辩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置辩题时要注意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强化自身政治认同感和公共参与素养,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的第二单元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时,在这门课的第一小节便会涉及“价值与价值观”的辨析。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现实发生的关于洪水中救人的案例:某地发生台风灾害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凶猛的洪水,一个市民已经被困在树干上很长时间了。搜查队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救援队取得联系,派出直升机搭乘救援人员前来救人。但是天气情况十分恶劣,狂风呼啸、洪水凶猛,还有茂密的树枝干扰救援,这都给开展救援造成很大困扰,很有可能威胁到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直升机也有坠毁的可能,但是救援队依旧在千难万险中成功救出被困者。教师可以就这个案例让学生展开辩论:“冒着牺牲一个救援队人员以及失去一架直升机的风险去救一个人到底值不值得?”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开展思辨活动。在辩论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不管是觉得“值得”还是“不值得”,这背后都是学生价值观的体现,由于现实中不同的事物对于不同个体而言具有不同价值,所以不同个体有差异化的选择。

通过设置该辩题,可以使学生在辩论中感悟到不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案例的辨析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奉献”。通过在辩论过程中学习价值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价值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到对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强化其自身的公共参与素养。

三、开展课外思政化活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课外思政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公共参与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思政化活动,由校内走向社会,由课本走向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也只有在实践性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地深入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并在社会性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公共参与素养,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

将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化有很多种实践途径,如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听证会”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者活动等。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综合探究板块“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教材相关知识为基础,和学生一起组织一场“模拟听证活动”。听证会是公民参加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映出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学生可以在“模拟听证会”的参与过程中养成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该活动可以以当地的水价调整为听证主题,确定好听证主题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报名选择自己要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在正式开展听证活动时,由学生扮演的不同社会代表人依次陈述自己对当地水价调整这一公共政策的看法,陈述材料要合情合理,表达要清晰规范。在学生陈述完相关观点之后,教师再对这次模拟听证会进行总结和点评,以求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通过举办与当地水价调整这一公共政策相关的“模拟听证会”,不僅为学生普及了水价调整的相关知识,还间接提醒了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在前期收集水价调整的相关资料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亲友邻里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向他们咨询对水价调整的看法和意见。在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促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公众事务,提升自身服务社会的意识。学生在“听证会”上站在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可以深切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对于推进民主化政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提升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四、组织学科专业化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

学生社团是彰显学生青春风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社团活动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团并参与相关社团活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可以依托思想政治的学科专业性为基础,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化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锻炼自身综合素养,提高公共参与素养,为高中生成长为有时代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铺垫[4]。

以思想政治课程相关内容为基础,可以模拟联合国和模拟政协等社团组织,不定期开展模拟提案活动、模拟联合国辩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效培养其参与公共事务的专业程度,促进学生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相统一。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国际组织》时,学生可以学习到“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当代国际社会形势,设置一个与国际形势有关的热点问题供模拟联合国社团的学生开展辩论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由辩论”“新闻采访”等环节,“各国代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表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在对这样国际性的问题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关心国际事务的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全球性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这样专业化的社团活动之中不仅培养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能掌握专业辩论的技巧和规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感悟时代担当,为高中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有责任意识的爱国公民做好了铺垫。

五、创新思政评价方式,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教育评价是关系到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造成直接影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对社会的主流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选择都造成重大影响。高中思政课作为培育高中生政治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必修课,其评价方式的合理与否,对推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落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再进行研讨和创新,从评价方式和评价导向等方面开展科学的思政课程评价[5]。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方式方面,还是以纸笔测试为主来开展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评,在试题中要重点突出对于核心思想政治知识的考查。学业考试是检测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而言,进行学业质量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心学生学科素养的体现状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一门课程,需要在学业评价试题中设置具有生活情境化的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回归实际生活,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水平。此外,为了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在具体的学业测试题目设置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核心思政知识的考查,例如,在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一课中,重点是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两个知识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学科评价导向这个方面,要分清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的需求制订不同的评价机制,体现出不同考试的不同价值引领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合格性考试是针对全体学生设计的,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水平是否合格。所以在制订合格性考试的试题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在试题命题上以对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考查为基础,综合设置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论述题等不同题型。客观题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主观题设置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不设置标准答案,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标准要体现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而等级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拔而准备的考试,要求学生不仅要符合合格性考试的要求,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水平的拔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公共参与素养要求更高。等级性考试的题目设置则更为灵活,因为这个阶段的考试主要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体现出选拔性考试的拔高作用。所以,在设置试题时要突出题目的知识复合程度,综合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解释和论证能力,以及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水平。

结束语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成熟特征,但是由于自身社会实践经验较少,所以在公共参与素养方面得到的锻炼也比较少。本文从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学科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在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科评价方法,将思政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可以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衡新颖.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策略[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1):60-61.

[2]杨伟东,张同秀,张志彩.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3):6.

[3]吴庆华.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应用研究:以“法治国家”为例[J].求知导刊,2022(14):3.

[4]田国胜.基于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2(24):4.

[5]何鑫,范光杰.新课改视域下高中政治课中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4):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东汽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