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蒙太奇漩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
作者:张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996-6
出版时间:2018 年3 月
定价:39 元
蒙太奇是以视觉艺术为基本表现形式的广泛存在的思维形式。影视作品赋予了蒙太奇最初的生命力,但在对文学、艺术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蒙太奇作为一种创作思维和理念,其产生既不仅限于影视作品,其应用也更超过剪辑手段,而是已经作为融合创作手段、艺术风格、哲学思想的理念,融入于一切创作进程中。因此,蒙太奇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不是背离常理的盲目联想,而是在蒙太奇思维下赋予设计素描创作的全新视角与理念。
《蒙太奇漩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一书由张晖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8 年出版。该书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德布林与庄子思想之间的哲学比较,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了多位思想家的异同之处,通过这些比较尝试以道家理论语汇为主体,捕捉德布林诗学的核心本质;二是德布林作品与庄子思想之间的文学比较,通过以庄子思想为出发点,探索、归纳德布林作品中的蒙太奇片段,为德布林作品思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考察视角和阐释发轫点。
德布林是反思式现代派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家,创造出的“蒙太奇小说”,融会了诸多语言风格、问题类型和表达媒介,使多种元素在小说中能够同时演绎自身。在代表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一书中,德布林通过使用蒙太奇式的创作思维,高度直观的表现出大都会生活的偶然性和混沌性,这种对蒙太奇的应用不仅限于情节和故事的表达,而是在创作中有意透过蒙太奇去表现他的哲学理念,这与中国道家哲学具有某些原则上的一致性,正如德布林所说“我有一种灵魂上的基本体验或基本姿态,我以至高无上的宽仁接纳它、展现它、呈现它,给那些它准备施加影响的人。”这样的创作理念在《华伦斯坦》《哈姆雷特或漫漫长夜有尽头》等其他作品中也有强烈的表现。张晖透过对德布林创作理念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哲学比较发现,《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所运用的对比型蒙太奇、平行型蒙太奇、象征型蒙太奇、以及共时型蒙太奇与庄子作品中的“象言型蒙太奇”、“预言型蒙太奇”“重言型蒙太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进一步深化了《蒙太奇漩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一书对于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哲学思想的认知。
在设计素描中运用蒙太奇思维,与传统影视作品中作为剪辑手段的蒙太奇手段不同,设计素描作为一种平面艺术手段,需要从点线面、形体、空间造型等不同方面体现物体的不同层次,德布林小说中蒙太奇思想的应用恰恰赋予了其他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蒙太奇思维的可能。庄子的“象言”与德布林事实幻想之间的关联,庄子的“重言”与德布林“材料连续性”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庄子的“象罔”思想与德布林的“共鸣”理论之间的区别,共同构成了在影视之外的其他地方应用蒙太奇思想以创作艺术作品的可能性。影视作品中的蒙太奇剪辑能够让两帧并不连续的画面赋予观众以无限深入的联想,运用技巧来延伸影视作品的戏剧张力,文学作品中的蒙太奇式描写则让语言文字的变化、情境的转变与情节的推动更加扣人心弦和耐人寻味,同样赋予文学作品以无限的张力。设计素描作为美术创作的延伸,天然的与电影这一声音和图像的艺术具有基因上的联系,影视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优势,而美术作品则更多的将其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集中于平面之上,简单雷同的组合往往使其了无新意,只能达到各元素之和的表达效果,而设计素描可以在蒙太奇思维的影响下将原本呈现于平面之上的、单一的物品和线条组合联系起来,通过对文化传统、审美情趣、艺术理念的进一步探索赋予这些元素以某种不同寻常的关联,让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画面或情感上的呼应,从而实现设计素描创作过程中各元素相乘的结果。
总的来说,《蒙太奇漩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从德布林的小说与中国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蒙太奇思想”的全新运用思路,继承了蒙太奇思想的哲学性和创造性,打破了大众认知中蒙太奇源自电影摄影剪辑的陈词滥调。笔者在开展2019 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蒙太奇思维模式下设计素描教学研究》(JYJG201906)过程中,研读了《蒙太奇漩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该书,该书在分析德布林和庄子哲学与文学中的蒙太奇思想的过程中,让蒙太奇进一步从摄影和剪辑技术的窠臼中走出,成为当代艺术创作新的出发点,工艺美术、设计素描以及音乐建筑等诸多艺术门类都将在蒙太奇思维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