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新,陶然,刘慧慧,杨添淞,吕晓琳,李佳诺,韩名媛,祁美慧,吴月妮,孙芳瑞,孙忠人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慢性疲劳为核心症状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排除其他疾病后,出现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月以上,并伴低热(或自觉发热)、咽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1]。本病的诊断以临床症状为基础,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2]。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目前的研宄方向主要包括免疫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神经内分泌紊乱、遗传等。现代医学中,CFS的疗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分级运动疗法、抗抑郁剂、糖皮质激素、顺势疗法、免疫疗法、膳食补充疗法、加蓝他敏、肌肉镁补充疗法、辅酶口服疗法及长时间休息疗法等[3]。
CFS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发病率约为0.2%~0.3%[4],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较多见,青年女性为高发病人群[5],严重危害患者生理与心理,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交。CFS作为一种慢性病,在美国的发病率甚至高于宫颈癌、肺癌和艾滋病[6]。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7,8]。有研究显示,我国CFS患病率高达12.54%,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职业分析对比中显示军人及医护人员患病率最高,并且疾病呈年轻化趋势,高中生、大学生患病率较高[9],因此CFS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祖国传统医学针灸疗法治疗CFS是临床及科研中常见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临床研究热点[10]。众多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CFS疗效显著,但由于缺乏统一中医证型及诊治标准,针灸治疗CFS在国际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11]。目前有关CFS研究成果丰硕,但众多的针灸治疗CFS的相关文献尚无系统的脉络梳理与分析。CiteSpace[12]是一款能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的软件,可多元、客观、形象地展示针灸治疗CFS的研究热点[13]。
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策略为:主题=“慢性疲劳综合征and针灸”or“慢性疲劳综合征and针刺”or“慢性疲劳综合征and艾灸”,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共检索546篇相关文献,阅读摘要剔除文献中会议、征稿通知、报纸、名医医案及篇名为CFS但不相关的文献等,最终纳入文献共493篇。
检索到的文献记录以Refwork的格式导出,导出的文献记录中包含的信息有作者、研究机构、题名、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和起止页码,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5.7R4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
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数据绘制相关主题知识图谱,时间跨度为1994年1月至2021年1月,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针灸治疗CFS的发展速度及被研究者的关注程度可以在某一时间段的论文数量来体现[14]。1992年发文量为2篇,之后呈缓慢甚至停滞增长的状态,从1995年开始加速增长,直至2010年达139篇,但从2018年开始回落,2020年84篇,见图1。这可能说明科学研究到了某一阶段会到平台期,缺乏新的创新角度,需要提出新的见解或假说,有一个新的突破。
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见表1。CiteSpace软件中,更改Node Type设置为作者(Author)导出作者可视化图,见图2,文献共现频次前三的作者有:唐纯志(13频次)、吴曦(9频次)、孟宏和张维(7频次)。图中节点之间的连线可以说明作者之间的联合发文情况,可以看出以主要的研究团队有三个,分别为以唐纯志、孟宏、吴曦为中心的研究者相互联系最密切,其他散在团队只在内部形成小范围的合作关系,缺少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示未来应加强合作研究。
CiteSpace软件中,时间区间(Time Slicing)设置为1994年1月至2021年1月,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年,Node Type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导出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见图3。从高到低,频次前十名分别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2频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8频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6频次),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5频次)。其中各机构发文量前五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13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06篇),北京中医药大学(83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51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5篇)。比较图3与图2、表1可以发现,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与排名靠前的作者只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关联,其他排名靠前的机构与作者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说明各研究机构应该加强对这方面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从图3可视化图片从可以看出机构间连线较少,多为散在分布,只有少部分机构间有连线,说明机构间研究合作发文较少,多中心研究较少。
图2 高频作者图谱
图3 高频机构图谱
表1 发文量前十名作者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通过对文献主题高度概括的核心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推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5]。更改Node Type设置为关键词检测(Key word),导出作者可视化图,排名前十的是CFS(343)、针刺(106)、针刺疗法(40)、艾灸(32)、针灸(30)、chronic fatigue syndrome(23)、临床研究(22)、综述(22)、疲劳综合征(22)、背俞穴(19),见图4。中心介值最高的为本病的中文及英文病名,治疗方法中针刺、针刺疗法、艾灸、针灸中心介值均>0.1,并且针刺与艾灸中心介值最高,穴位中只有背俞穴中心介值>0.1为最高,同时临床研究中心介值略高于综述,见表2。
表2 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
对关键词进行时间曲线视图(Timeline View)及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分析,见图5、6。该图谱体现了各聚类中关键词的发展情况,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16]。从1994年至2021年,在疾病治疗方面,研究重心从临床疗效观察逐渐转移到基础实验研究,文献数据挖掘研究逐渐发展到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治疗方法方面,研究重心从常规针刺治疗逐渐探索转移至艾灸、电针、拔罐、埋线、配合推拿按摩、康复运动及心理治疗多治疗手段研究;在穴位选择方面从背俞穴逐渐拓展至耳穴、头穴、腹部穴位。基础动物实验研究侧重慢性应激反应与CFS的关系、免疫机制对CFS的影响,研究较多的为T细胞亚群,近年来研究者多倾向于HPA轴与脑肠轴。
突现词(Burst terms)是在较短时间内使用频次较高的词,根据其出现的时间和消失的时间可大致判断某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预测研究趋势[17]。对关键词进行突显检测,从高到低,前10位爆发关键词分别为CF、拔罐、实验研究、电针、应激、随机对照试验、穴位埋线、灸法、腹针、改良长蛇灸,见图7。其中热力值最高的为CF,数值为7;治疗方法中热力值最高的为电针,数值为5.76。前10个爆发关键词多数为治疗方法,从针刺与拔罐单一的治疗方法,逐渐拓展,近年来电针、穴位埋线、腹针和爆发点最近的“改良长蛇灸(2018年~2019年)”,并且不同年份期间研究热点趋势在不断变化,说明治疗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与扩展中。近3年内有许多新的热点研究方向,但均未形成爆发值,说明可能影响力及热度较低,科学研究到了某一阶段会遇到相关瓶颈,需要提出新的见解,有一个新的突破,或相关研究成果发文量较低未形成爆发值,需更多文献支撑。
图7 突现词共现图谱
CFS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CFS多以减缓临床症状为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炎、抗病毒治疗、激素疗法等,疗效确切,但存在一定副作用[18],临床症状复发率高。日常辅助疗法中,运动疗法、心理调整疗法、营养支持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图6 关键词时间区间图
祖国医学并没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对应病名记载,与之相关的描述可见于“虚劳”、“郁证”、“劳伤”、“虚损”、“困薄”、“身重”、“百合病”、“脏燥”、“疲极”等记载中。中医认为CFS的病位主要责肝、脾、肾三脏,病因病机涵盖外感和内伤两大范畴,外感时邪包括风、湿、寒、暑邪,尤以暑邪、湿邪多见;内伤包括劳逸过度、饮食失调、七情内伤、禀赋不足等方面。CFS属中医学“虚劳”“郁证”“脏躁”“懈惰”“四肢不用”等范畴,临床治疗多从整体观念出发对CFS进行辨证治疗,尤其是根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治疗[18]。立足现代医学,针灸可从免疫调节机制、内分泌调节机制、神经机制、抗氧化应激机制及节律调整机制等方面治疗CFS[19]。共现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印证了针灸治疗CFS的有效性,同时体现了CFS的临床与科研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关键词聚类分析中治疗方法按中心介值排序得到针刺、艾灸、电针、拔罐、推拿、耳穴贴压、中药疗法、穴位埋线、穴位贴敷、针药并用、皮肤针叩刺、心理疗法、音乐疗法,其中“针刺”与“艾灸”是目前CFS的主要两大热点治疗方法。近年来单纯运用针刺与艾灸的方法较少,多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如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心理疗法、针刺结合运动疗法、针刺结合艾灸法,新型灸法如盘龙灸、改良长蛇灸等。针刺能改善CFS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经穴点的特异程度针刺治疗CFS重视补益五脏气血,培元固本,调畅气机,也重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20,21]。灸法具有简便效廉、安全的特点,易被患者认可,可起到温经通络、振奋元阳、调补五脏、散邪通滞、益气养血等功效,治疗CFS包括单纯艾灸、温针灸、新型灸法及艾灸联合其他疗法[22]。杨添淞[23]团队研究头部电针可改善CF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不仅与针刺的局部作用有关,还与针刺对机体的整体调节有关,研究证实孙氏腹针联合电针法可明显改善CFS患者疲劳、睡眠障碍、焦虑等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24]。隔姜灸可显著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状态,可能与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修复肠道屏障有关[25]。临床研究在健康宣教基础上进行扶阳火艾灸治疗,施灸部位以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有效率为90%[26]。背俞穴隔药饼灸法治疗CFS可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与睡眠质量[27]。近5年内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只有改良长蛇灸、腹针出现爆发点,提示近五年的研究热点方向,同时也说明其它疗法热力值相对较低,需要研究团队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或其它疗法研究成果需要更多的相关文献支撑。
关键词聚类分析中穴位词汇按照中心介值排序得到背俞穴、腹针、关元、气海、四关、五脏俞、八脉交会穴、头针、太冲、三阴交、耳穴、合谷、丝竹空、焦三针、后溪、靳三针、募穴。其中“背俞穴”是高频关键词中唯一的穴位词汇,同时也是研究热点取穴。研究证实芒针透刺背俞穴可明显改善CFS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淋巴结肿大胀痛、头痛、睡眠障碍等症状[28]。由图7、8关键词时间图分析可见,近年研究热点穴位为“孙氏腹针”,临床研究证实孙氏腹针联合电针疗法在改善肝郁脾虚相关证候、躯体及脑力疲劳症状、睡眠质量、焦虑症状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两者疗效相似[29]。大量研究文献中存在治疗方法多样性、选穴规律多样性、评价指标多样性,但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应将标准化、关联性、差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体现,将CFS形成网状研究,有利于制定诊断及治疗标准化。
虽然CFS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普遍认为其发病与长期应激相关[30]。关键词聚类分析中热点研究方向按中心介值排序得到应激、免疫、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5-羟色胺、神经递质、T细胞亚群、肠道菌群、肌电图、生物节律、HPA轴、脑肠轴、功能核磁等。CFS的机制研究主要热点方向为“应激”与“IgA”两方面。实验研究证明CFS与应激关系密切,过度的体力、脑力劳动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等皆为CFS的重要发病因素[31]。多项研究证明CFS可能是由慢性应激所致的心理-神经-免疫网络紊乱而出现的以疲劳为主症的临床症候群[32]。实验证明温和灸“关元”穴可提高慢性疲劳大鼠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可通过调整模型大鼠体液免疫功能而起到治疗CFS的作用[33]。肠道微生态与免疫关系密切[34],从时间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明确肠道菌群与CFS患者之间的关系、脑肠轴学说成为近期研究热点。CFS机制尚不明确,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词中均体现CFS基础研究与机制研究,说明该研究方向的关注度较高,但从关键词共现图分析可见近3年并未形成新的热力研究词汇,提示需要更多研究者提出新的见解及探索研究方向,或研究者的新研究成果需要更多文献支撑。从时间曲线图中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功能核磁、脑肠轴、肠道菌群、HPA轴、免疫、炎症、5-羟色胺仍是主要研究热点。目前文献研究集中于针灸治疗CFS方向而缺乏对于针灸预防CFS方面的研究,针灸防治CFS有待深入研究,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作为崭新的创新方向,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从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可发现研究热点从单纯的疲劳逐渐演变出共病研究,其方向有失眠、焦虑、抑郁、认知障碍、高血压、心律失常、免疫性疾病等,其中热点共病为焦虑、抑郁。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针灸治疗CFS的作者、机构、关键词、时间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直观展现出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发现针灸治疗CFS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治疗方法多样、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互相印证,机制研究详尽,但研究机构及研究者沟通交流较少,缺乏大样本中医治疗随机对照研究,且样本量较少[35],提示应加强各机构及团体之间的沟通研讨,加强相关专业团队的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重,统一中医证型及诊治标准[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