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霞,李志琼
(宜阳县中医院 康复科,河南 洛阳 471600)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会逐步发展恶化,导致患者自我生活的能力及运动功能丧失,甚至出现死亡,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近些年,老年人患急性脑梗死的几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不断的退化,在治疗及预后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障碍。既往,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多以溶栓为主,确保患者脑组织血液恢复正常供养状态,进而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但是,由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比较突然且预后恢复时间比较长,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一体化急救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模式能够明显的缩短急救时间,有效抢救患者的生命。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组对照,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
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19±3.14)岁;对照组4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3.36±2.11)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 (1)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意识清楚,有认知能力;(3)无精神类疾病,能够配合治疗的患者;(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5)临床资料完整;(6)发病到入院治疗的时间不超过6 h。
排除标准: (1)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2)有血液或是全身性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3)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语言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流程,主要是急诊﹑接诊﹑护理等过程,指导家属为患者做相关检查,协助患者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整个流程没有明确的护理分工。
研究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1)建立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要求小组内的主治医师﹑急诊室护士长以及所有护士都必须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经过系统性的培训,掌握对疾病的诊治技能以及急救护理操作的能力。明确每个成员的护理职责,使护理流程更具有连接性,显著提高护理效率;(2)入院前接诊:小组成员需要有严格的急救时间观念和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接诊救治。接诊后,要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呼吸正常,随时准备为患者进行插管,采集血液标本,并将患者的实际情况通知医院的急诊人员,告知他们做好降压﹑影像学﹑溶栓药物等相应的急救准备,为患者开通绿色急救通道,使患者到达医院后能第一时间无障碍的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3)入院后急诊;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后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脉搏﹑血压﹑心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抢救。陪同患者做相关的 CT等影像学的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告知抢救医生,配合治疗;(4)健康宣教。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的现状﹑发病的机制﹑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5)溶栓护理:将溶栓的目的﹑方式及意义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溶栓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为患者进行排痰处理,确保患者气道通畅,为患者进行皮肤﹑空腔的护理,防止交叉感染。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观察患者的情绪,鼓励并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比较。采用 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的MBI进行评估,总分设为100分,分数在60分以上表示患者能够进行生活上的自理;分数在40~60分之间,表示患者具有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分数在20~40分,说明患者为重度功能障碍,在生活自理方面具有较重依赖;分数低于20分,表示患者完全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采用Fugl-Meyer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上肢和下肢。满分为100,分数高则代表患者的具有较好的运动功能。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比较: 利用 NIHSS 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判定。满分45 分, 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利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共有59条条目,涵盖身体问题﹑记忆思维等8个方面,每个条目计1~5分,最终得分高者证明生存质量高。
两组患者护理前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Bl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NlHSS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机制说法不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动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而形成了血栓,导致患者脑部血管管腔闭塞,脑部供血中断而出现脑梗死症状。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严格要求急救的时间和措施。尤其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近些年,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进而助推了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率的提升。而有效的治疗虽是必要,但是急救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数据显示,在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近些年,随着我国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其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明确护理责任,进行详细的分工,从接诊到入院急救都有详细的护理流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之了解疾病的治疗意义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效的提高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经过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急救医生及护理人员都经过系统的护理培训,在接诊过程中分工明确,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而抢救室的医护人员也能够随时做好准备,在患者到达抢救室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健康宣教,让其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障碍,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2)护理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患者运动功能损伤。同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以及护理技巧的指导,提高患者的护理技能,使其对疾病有了更好的认知,增强治疗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最快的恢复运动功能,尽快的恢复健康;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够明显的改善。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具专业性,能够在急救时给予有效的救治能够极大的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增强了急救效果,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有规范的模式能够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急救,减少患者抢救的时间,也能避免患者神经损伤;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进行溶栓护理,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健康训练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具有专业的急救小组,专业性更强,护理质量更佳,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在入院前及入院后有规范系统的急救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急救,抢救患者生命,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康复指导,保证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对患者出院给予随访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