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已成为全民的基本素质。教育2.0时代,加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在调研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学院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1-0169-02
1 信息素养的培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也不代表所拥有的信息越多对我们就越有益。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IL主席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有关IL的权威报告对IL的定义是至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在需要时能够识别、查找、评价和有效地使用信息”。因此信息素养的培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素质高+技能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成为信息获取与知识处理工具的信息化时代,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对高职学生一项新的要求,是高职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必须要达到的基本素质。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2.1 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开展课程建设,于2021年2月针对来自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收回1113份,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38.45%,女生所占比例61.55%;本次问卷主要针对入校新生所占比例为79.6%;分别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取手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几个方面选取典型问题进行调查。
2.2 调查结果分析
(1) 学生缺乏信息素养意识,对信息素养了解不够
从调查数据看,入高职学院之前有6.65%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信息素养,37.92%的学生只是听过而已;学生认为自己信息素养水平一般甚至不好的占60.91%。
(2) 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薄弱,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从调查数据看,对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合法性认识的仅占12.33%;对于有效获取并分类整理自己所需信息的仅占19.14%,大部分学生只是临时所需临时查阅。在计算机应用水平自我评价数据显示,认为自己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及非常高的仅占7.73%、甚至有5.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应用水平非常不好,大部分学生都是好或不太好;信息技术处理软件使用较熟悉的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PPT、Word、Excel,而像PS、爱剪辑、音频处理、Flash等多媒体软件只有少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在信息获取到利用过程中,能够较果断决定是否接受或摒弃新信息的学生只占37.1%;能够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的学生只占10.55%。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还比较低,信息处理工具和应用软件使用水平有待提高。
(3) 学生信息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信息处理工具需求较高
从调查数据显示,有77.9%的高职学生更希望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71.7%的学生希望掌握音视频工具的使用,47.89%的学生希望学习图像的处理,42.32%的学生希望学习信息检索的应用,48,88%的学生希望学到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此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处理信息的各项工具都有学习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56.15%的学生认为在内容应该理论技术相结合;能将所学专业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于实际工作学习当中的仅占8.63%;有58.58%的学生认为学校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课程方面存在缺乏针对学生意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养;从这几项数据的调结果来看学生非常希望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希望在课程中有效贯穿信息素养相关知识。
3 当前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学情调查分析
3.1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录取分数较低,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薄弱,學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差一些,而且由于地域差异和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对于利用计算机收集、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高低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基本能独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并整理所需信息,而有些学生连鼠标键盘都不会使用。
3.2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先利用案例独立讲授完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然后将相同任务或稍加变化的任务下达给学生,让学生操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例如教师在讲授Excel函数应用这部分知识点时,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学生也掌握了该函数的应用,但对于学生来说始终不明白部分内容对他及对将来的职业有什么作用及影响?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只是把课程内容仅仅作为课程来讲授,没有把信息技术的手段作为工具在学生专业和职业上的作用进行拓展,而这恰好是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的差异及信息内容的兴趣的不同,用统一的一致的任务进行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
3.3 学习者对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建设的认知及需求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认为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有70.31%,学院已经开设过信息素养的教育课程或其他相关课程(如信息技术课程) 85.29%;针对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认为要侧重于理论性知识的学生占11.84%、侧重于技术性知识的占31.54%、两者兼而有之且平等的占56.61%;对于已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58.09%的学生认为缺乏针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养、45.7%的学生认为计算机课只注重操作层面的教学不注重学生对新技术跟踪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应用工具方面,希望学习常用办公学习软件应用的学生占77.8%、学习视频音频制作的占71.42%、学习图像处理应用的占48.1%、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占48.94%。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应将信息素养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课程内容除了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还应加入信息与信息文化、信息安全、多媒体制作与处理内容,同时,紧密对接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相关技术及应用也加入课程教学中。8478E5B0-8DD0-4BD2-942B-EE2EDCBD8ADB
4 基于培养高水平信息素养人才为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4.1 修订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各环节中,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项目式教学,在每个项目内容的设计上综合考虑将学生学习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涵盖其中。将获取信息的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信息的应用在课程内容的各个项目设计上都涵盖其中。 由于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自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为满足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的课程中可增加音视频处理、Photoshop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选修内容。
4.2 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基础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从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就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基本需求,实践内容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实践内容的设置要符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把信息技术最新的应用方向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在实践教学中,尽量使用最新的软件版本,这就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发布的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推荐使用活页式教材或工作手册式教材,这也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目的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學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基本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在保证基础理论知识相一致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案例选择要有所区别。例如,对于财经大类的学生,在Excel的授课过程中,案例的选取就要偏重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的应用;对于计算机大类的学生,因为计算机大类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案例的选取就要偏重函数的应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知识探索兴趣,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4.3 改善课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师生互动,形成教学一体的良性循环。
1)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2)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注重启发式的任务设计,通过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和专业相关度高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将课堂互动效果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
4.4 信息素养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较多,分布比较分散,相对独立。因此,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比较合理的模块划分为: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办公自动化软件模块、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模块、前沿信息技术模块。针对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提出相对应的任务要求。在工作任务下,针对不同的专业大类,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模块化设计,保证了基础知识的一致性,同时,又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把课程内容和专业相结合。鼓励教师摒弃传统教材,采用工作手册式教材或活页式教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合,为社会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5 结束语
信息素养已经渐渐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技术课程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运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紧紧围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晓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20-21,27.
[2] 韩文峰,盛明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3):3191-3192.
[3] 冯娟.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J].神州,2017(29):61.
[4] 洪新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8(7):222.
[5] 姜云传.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汉字文化,2019(11):143-144.
收稿日期:2022-02-10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20Y1598
作者简介:张丽(1981—) ,女,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8478E5B0-8DD0-4BD2-942B-EE2EDCBD8A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