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5-31 04:26康佳佳
客联 2022年3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康佳佳

摘 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优化对策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指出当前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应急预案过于空泛、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认识不足以及应急管理体制不够规范的问题,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危机意识,规范管理体制,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保护民众人身与财产安全。

关键词:突发事件;危机意识;危机管理;政府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较为和谐稳定,但是部分突发公共事件仍然无法被人们精准预测和防范。因此,政府需要加强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优化当前有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措施与补救方法,进而大幅度提高政府的风险管控能力以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提升政府工作管理的灵活性,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为社会与民众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与损失,与民众一起配合完成应急管理工作,有效推动城市建设与国家发展[1]。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多指突然发生的社会性事件,突发性与紧急性较高,通常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且对该区域的内部与外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们的决策时间,同时,无论是自然灾害相关的突发事件,还是人为的突发事件,都具有极高的危害性与威胁性,有很大的可能危及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对自然生态环境等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并且不确定性极高,难以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发生地点,而且环境与人力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为政府的防范与施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部分突发事件容易与多种灾害并存,具有一定的多范畴性[2]。

应急管理是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管理工作,前期需要注意通过科学的预测工作完成对于突发事件的干扰管理工作,中期则需要进行危机预防进而完成危机管理工作。应急管理要求相关决策人员要在尽可能短的事件里对现状进行正确的判断,并针对实际情况快速做出决策,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保证人们能够对于突发事件时能够有秩序的进行计划、组织与管理安排。良好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科学的完成突发事件的预警、管控与处理工作的全部流程,使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依靠固定的处理办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于当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科学分析、规划与调配,并促使政府、志愿者以及相关机构能够协调运转,进而满足多种突发事件的紧急要求。

二、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已经颁布的法律落实不到位,进而导致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严重缺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关制度与规范体系,是很多地区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执行性法律的立法工作还未得到有效改善,那么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容易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手段,虽然处理效率较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部分行政措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部分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一情况与当前依法治国的战略出现脱节。此外,相关法律对于落实法律责任,制定处理对策等内容不够明确,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订,导致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应急预案缺乏针对

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极高的迫切性以及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过于空泛,内容上没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同的部分太多,不能保证当前应急预案能够满足当地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各个部門权利与职责的划分过于模糊,不利于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与沟通,极大的削弱了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效果,不利于预案的实施。除此之外,有关基础性物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机制制定不够全面,严重影响应急处置演练以及高效的应急联动工作,进而显著降低了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的应急相应能力。突发公共事件通常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完善应急预案对于提升政府的反应能力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思想认识相对薄弱

当今在我国许多地方从民众到政府都存在着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认识不足以及应急意识淡薄的现象,因而许多地区的政府人员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缺乏一定的忧患意识,抱有侥幸心理,进而无法实现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防范工作与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薄弱的应急意识导致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较差,当突发公共事件真正出现时,往往无法及时采用正确的处理措施解决问题。过度依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进行的补救手段,将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办事效率与工作质量,再加上现代的官僚体制更注重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以及等级与规章制度,不能够对于外界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对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够敏感,进而导致政府及其内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当前环境,同时民众的危机意识也会受到政府的影响,民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不知道应当怎样做,政府也无法第一时间调用合适的资源与人力进行应对。

(四)管理体制有待规范

应急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导致政府无法快速掌握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目前的具体状况,进而难以保证政府在第一事件针对当前情况做出快速响应工作,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危机的发展与影响,在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处理时采取的一切措施都不能保障科学有序,同时因为没有常设性应急管理机构,无法将保留危机处理的工作经验,难以与多个机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缺乏成熟高效的应急操作方案与突发事件处理计划。政府的反应迟缓,无法及时针对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快速科学的决策、指挥与资源的调度工作,容易错失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最佳时期[3]。

三、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應急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立法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建设,例如,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全面的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以及多部门之间的关联,规定应急管理工作的启动程序与运行方案以及资金来源等,能够促使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更加标准的采取应急措施,进而提升实施应急管理方案的标准性、可行性与科学性,保障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始终有法可依,满足了国家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方面的内在要求[4]。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注意为相关管理部门赋予必要的权利,提高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权威性,并在应急工作中有足够的实权完成多方面资源的调动,促使救援与应急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其次,对于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要有相关的权力职责、岗位职位进行明确的规定,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对于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也要设置相应的法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也要为民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确定相关法律条例,并对相关政府部门设置一定的监督内容,促使政府能够合法利用自身的权力,履行相应的义务。法律法规能够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与部门的责任、权限以及任务进行更加清晰地划分与明确,为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时,对于提升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地规范性与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与预警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二)健全应急预案科学体系

政府要重视并完善和建设当前的预警机制,不断提升当前预警机制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以便于政府能够尽早的发现相关征兆,并将突发事件控制在政府的可控范围内,有利于政府最大程度的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降低。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当前的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修订与补充,为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职能,并以职能作为划分标准,结合原有的应急预案内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应急子预案,注意安排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工作对于预案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细分。另外,也要注意提升预案之间的协调性,进而提升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衔接性与统一性,极大的促进了预案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使各部门的层级更加明确严格,并将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提升责任追究工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政策以及应急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重视“一网五库”工程的不断推进,促使各网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能够互联互通,各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协同合作,统一步调,充分发挥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挖掘手机等新媒体在应急工作中的利用价值,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的工作速度与反应能力。政府可以设置专业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完善统筹并协调联动机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就要经常针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以及模拟演练工作,并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相应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管理责任,科学有序的进行应急处理工作,同时,也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展的不同时期与阶段,正确的制定合适的决策预案。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中,政府也要重视民众的力量,不断加强民众的突发公共事件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设置全民应急参与机制,加强应急宣传与教育,并将应急管理相关的科学知识纳入公共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的招聘考核内容之中。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与民间组织与志愿者进行协同教育,专门设置一定的投入资金,并促使专业人员参与到应急教育的过程中来,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全民参与的新局面。

(三)加强突发事件危机意识

政府若要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应当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可以将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应急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深入到当前国家干部以及公务员的培训课程之中,进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拥有较高的危机意识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政府要注意加强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危机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安排相应的演习与演练,而不应当把危机意识停在文件的层面上,缺少对民众的科普与宣传工作[5]。如果民众的危机意识过于淡薄,容易导致民众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承受心理与应对能力较弱,民众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防范、自救以及互救,不利于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政府应当设置相关的专业人员,也可以号召民间的志愿者一起协作,通过宣传栏、报刊、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介,完成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意识以及公共安全知识等内容的宣传与普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民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进而提升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与避险等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公民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参与意识与警觉性。此外,在健全应急预案系统的时候,注意定期组织开展危机情况的模拟,通过一次次的模拟演练,培养公民的危机意识,并在其中安排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基本的救护方法与救护技巧进行讲解。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意将常态管理与危机管理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在保障民众危机意识提升的同时,也在全方位强化自身内部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确保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期间也能够正常运作,切实为人民提供可靠的服务。

(四)规范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规范管理体制,能够促使政府最大限度抑制突发公共事件的恶化程度,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持社会的稳定。政府要注意建设快速反应系统。当今很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并不能完全避免,因此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政府就需要在最快的时间进行反应和处理[6]。因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设置科学全面的应急预案,并在危机来临时,尽快进行决策,并对当前社会资源进行快速有效的调配,快速控制当前局势,及时进行援救工作,促使当前社会系统能够最快恢复正常运转状态,尽快恢复社会的秩序与稳定。指挥与决策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整个国家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同时,指挥与决策工作常常不可逆转,政府应当注意针对相应的人才进行不断地挖掘与训练,促使相关人员能够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承担起指挥与决策的责任,将危机处理方案落实到位。此外,恢复重建系统也十分重要。当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政府需要尽快安抚民众情绪,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还要针对本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制定更为长期科学的危机处理战略,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对于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规范管理体制能够保障政府有效组织民众进行生产,恢复民众的生活信心,进而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工业与农业的生产以及商业的运营秩序,有利于维护政府的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尊严与公信力。

四、结语

优化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促使相关管理办法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有针对性与特色性的完成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满足民众对于当地政府的工作需求,有效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与政府的核心职能,进而保障人民的利益,提升社会效益与政府形象,推进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升,保证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促使城市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生材,叶林,林逸涛.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数字政府建设 --以深圳市坂田街道为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5):5-12,73.

[2]汪玉凯.数字政府的到来与智慧政务发展新趋势--5G时代政务信息化前瞻[J].人民论坛,2019,(11):33-35.

[3]何晓鲁.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中行政征用制度探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00-107.

[4]张亮.应急征用权限及其运行的法律控制-基于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2条的法释义学分析[J].政治与法律,2020,(11):45-46.

[5]肖建英,姚红.协同治理: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的思考——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4):134-140.

[6]郭少华.大数据时代创新政府管理思路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4):45-48.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危机管理视角下我国出版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边疆危机预防与应对策略研究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永远有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