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时代,书写进步

2022-05-31 17:24李俊功
散文诗(青年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诗性散文诗时期

李俊功

有文学评论家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三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第一个转折时期,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预示着一个文学的新时代到来了,人们突破思想的禁锢,文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了一大批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作品,我们称之“新时期”;第二个转折时期,即90年代开始,广泛和世界文学接轨,不断接纳外国文学中被认为创新和先进的东西,出现了让读者耳目一新,同时也有让人艰难接受的作品,我们称之“新世纪”;第三个转折时期,即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大形势中,作家们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企图构建自身强大的文学体系,我们称之“新时代”。

那么,当代的散文诗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新时期的散文诗人,企图摆脱自身对散文诗固有认知的局限性,挣脱出个人狭隘的视野,逐渐将触角深入到辽阔的大自然之中,这一转变是将散文诗的表现题材集中于此,花草树木,风雪雷电,眼前可见之景,多移花接木般地铺展在稿纸之上,散文诗的色彩斑斓,内容丰富,散文诗已经不再是醉心于粗浅的大众化意识,不再满足于设定圈子疲惫地跳舞了。自然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召唤人心向美,人心向爱。大自然被万千赞美的笔,一次次圈定,似乎好像框定了散文诗擅长于这类素材的灵感捕捉,其实,并非如此,长此以来,趋同化的主题走向,让我们所要瞩目的本真的自然,却开始反而显得过于虚假和平面起来。

总体观览这个时期的散文诗,多以自然、人生、田园等为表现对象,散文诗力求文字美、内心美的写作倾向,十分明显,一大批散文诗人活跃而勤奋,因而引领带动了散文诗的突飞猛进。

新世纪广大的散文诗人则纠结于散文诗的概念问题,为此展开了多年的纷争,一些卓有建树的散文诗写作实践者,已经不再认定中学教科书定义的所谓散文诗的概念,甩掉了几十年来人们简单粗暴地给散文诗强行冠以的“二元体”叠加,即“散文+诗=散文诗”的笨重帽子。著名散文诗作家耿林莽、邹岳汉等,更是明确地匡正了概念散文诗这个错误的群体认同,直接道出了“散文诗就是散文诗”“散文诗就是诗”等观点,呼吁散文诗写作必须具备诗性,强调诗性就是散文诗的特性。散文诗开始还本归原诗歌属性,阔步向前了。我非常认同一位散文诗人的见解,即,不分行的诗就是散文诗。

这个时期一大批有志于专事散文诗写作的作家,把探索的目光开始由外向内地终极寻找,寻找灵魂,拷问灵魂,具有丰盈内涵和鲜明个性的散文诗,犹如繁星灿烂,且增加了沉甸甸的思想的重量,以及对社会与历史负责的使命感。题材广泛,思想深邃,诗性饱满,手法逐渐多样化,强调陌生化、精品化先锋写作的声音越来越高,好作品异彩纷呈。

新时代的散文诗人善于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大量阅读和探求经典,勇于实验和探索,在追求陌生化、诗意化的写作中,以昂扬的先锋写作者姿态,将散文诗的新疆域进一步拓宽,散文诗的生命活力更加强大,散文诗的活水之源源远流长,散文诗的建构意识更加强烈。独具一格、诗性昂扬的散文诗虽然没有普遍涌现,但是,已经霞光透亮,看得见往前的康庄大道了。

散文诗的社会担当、人性关怀和历史承载,日益厚重。筆墨当随时代,这是对中国画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散文诗创作。所以,优秀的散文诗不能仅仅顾恋过去,更应该关注当下,瞩望未来,因为,火热沸腾的新时代更有着广阔的人间之爱,人性之美,全面而深入地为新时代留住人物影像,留住甘苦忧乐,那么,散文诗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必然是时代的赋予和召唤,必然是我们所处的美好中国的“史记”,为人民而书写,不是一句空话,做到这些,就是最为实际的心系祖国山川,心系天地父母。而它传播的途径已经突破纸质的限制,在运用多种视听的载体中,借助其他感觉艺术的功能,将散文诗的语言、情感和思想的效力,发挥到极致,让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体,以不同的诗意画面展现在受众无限扩大的想象之中,为散文诗埋下了可以在心灵生根发芽的金种子。这样的传播途径越宽广,散文诗的飞升空间就越广阔。在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时代,散文诗都曾借助它们,飞扬天下,当然,和任何新媒体的联合和牵手,同样需要创新和探索,《散文诗》大胆运用新媒体,让散文诗的声音更加动听和响亮,便是成功的例子。还可以和动漫、微电影、抖音等多种类别的新媒体工具进行深度融合、拓展,不拘一格,多姿多彩,繁荣散文诗。

我看重和看好当代中国浸透着中华民族血液的散文诗。它的当今,各竞其技,勇者自雄;它的未来,辐毂争先,大美其道。5C182B28-95CB-4A42-A834-CFE1A1F0560F

猜你喜欢
诗性散文诗时期
卷首语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