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红磊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作为承压能力较弱的金融机构,如何把握好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管控,平衡好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结合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票据业务运营管理实务,梳理当前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潜在的风险、风控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尝试提出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控的方向和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其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助力银行票据业务稳健开展运营。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农商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就多次提及经济新常态的表述,其中指出,要着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银行票据作为金融市场支持企业发展的融资工具具有申请门槛低、操作灵活、快捷简便的特征,对其资金纾困能起到缓解作用,在市场上深受企业追捧。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显然看到了票据业务的广阔市场前景,纷纷加大票据业务的发展力度,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有效驱动了银行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票据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风险因素的交织叠加,银行票据违规事件时有发生,潜在的管理运营风险随之加大。近年来,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票据作为金融机构风险敞口较大的业务之一,成为了金融监管机构处罚的重灾区。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实务管理进行总结分析,梳理票据业务风险发展新趋势,提出风险防控方向和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其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助力银行票据业务稳健开展运营。
一、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新趋势
2016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为顺应经济新常态对金融领域业务监管的新形势,与部分商业银行沟通牵头筹建起了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使得银行票据市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票交所的成立及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的上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敞口,传统纸质银行票据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潜在风险逐渐减少甚至彻底消失,但是在新的监管环境下,银行票据业务又滋生出了新的显著不同于以往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银行票据配套制度建设跟不上交易主体扩容速度
当前,银行票据业务的整个二级市场都需要通过票交所进行场内交易,使得银行票据业务的参与主体实现迅速扩容,这就面临着信用等级重新评级评价和多主体监管的局面,信息披露也需要进行重新厘清厘定。然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是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1995年5月10日审议通过的,它在颁布实施初期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银行票据业务的迭代发展,新情势、新状况不断出现,而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出台或修订完善,对银行票据业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多是通过司法解释或案例判定的方式予以规定指导,显然滞后于银行票据快速发展的市场,出现新的合规监管风险。
(二)操作风險由人工执行风险转向信息系统设定风险
票交所的票据交易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将银行票据业务全部由线下转移至线上,银行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交易等全部嵌入电子化操作流程,信息流转更加透明,传统纸质银行票据时代常见的手工效验失误、关键环节稽核比对差错等操作风险基本得到了遏制,票据中介利用“期限错配”套出资金的惯常做法也得到有效防范,票交所虽然利用信息系统对传统银行票据业务运营模式下的风险做了最大限度的消除,实现了刚性控制,但其存量风险和系统风险却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参与信息对接的各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银行票据业务操作系统,使之始终保持与票据交易平台相一致,若出现系统更新不及时、信息变更存在缺陷的问题,必将产生新的信息系统设定风险,往往这种风险远高于传统模式下的手工操作风险,造成的潜在损失可能更大。
(三)银行票据信用风险表现形式更趋复杂不再表象化
传统纸质银行票据运行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较为表象化,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持票人到期兑付或遭承兑人无理由拒付、延迟付款的情况。票交所成立后,针对票据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对票据的追索规则进行了重新确定,在新的操作规程下,如论是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如果应答拒绝或扣款失败,票据持有人有权在T+1日向票据贴现行发起线上实时追索,直至贴现行完成备付金账户的扣划,从这个角度看,票据交易平台的上线实施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似乎有所规避。但是在实际票据业务运营中,更深层的信用风险依旧存在,尤其是包商银行刚兑打破标志性事件发生后,不同信用主体间的信用资质差异开始呈现分化加大趋势。另外,票据交易主体协议明确持票人需放弃对转贴现交易对手的追索权,需要关注的依次是承兑人、贴现行等信用主体(杜江帆,朱程逸和冷瑞,2020)。这些都将导致银行票据信用风险更趋隐蔽性、复杂性。
(四)利率风险导致投研和声誉风险防范能力愈发重要
银行票据作为对接市场主体中实体经济的有效金融工具,兼具资金和信贷双重属性,是调节自身信贷规模和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在票交所时代,随着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紧密关联,两者的联动影响会持续增强,导致银行票据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远高于以往,亟需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方式提升利率风险管控的投研能力,准确预判银行票据利率市场走势,提升利率市场经营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在金融机构信用分层不断加剧的当前,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因其自身经营范围的设限和经营区域的设限,总体的风险承压能力低于全国性的银行金融机构,在个体金融机构声誉愈发重要的现在,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更应该将风险管控的视角聚焦在声誉体系的建设和舆情导向的把控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信用利差,为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声誉环境。
二、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应对票据业务风险新趋势的管控方向
票交所时代,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呈现出来的不同趋向决定着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应对管控方向的转变,要及时面对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转型,主动适应银行票据各参与主体的变化,积极参与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防控。
(一)稳字当头,建立健全票据业务风险抵御管理框架
风险抵御管理框架是票据风险隔离的第一道防线。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要以灵活、审慎为原则,坚守底线思维,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票据风险。首先,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高度重视,在管理层达成风险防范共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其次,是确保制度先行,结合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票据业务发生的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管理制度,探寻银行票据风险管理有效措施,将风险监测与识别、提示与预警、化解与排除嵌入银行票据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实现链条式管控,形成纵横交错的制度监管体系;最后,是收紧重点监管环节,以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易发领域为切入点,重新核查现有业务处理模式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对不相容岗位坚决分离,对授信控制实行限额管理,对审查审批严格程序管控,实现监管制度和监管手段的无死角覆盖,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真正形成震慑力,用制度体系建设确保银行票据业务始终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二)稳中求进,与时俱进根据行业构建适配风控体系
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票据风险隔离的第二道防线。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应根据自身规模和发展阶段,构建适配当前运营管理环境的风险控制体系,依据当前银行业务特点将票据风险内部控制融合至风险控制体系整体,不单独割裂看待,做到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管控目标与银行整体内部控制管控目标保持一致,平衡好局部业务与整体业务之间的关系。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念上,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加强与兄弟标杆银行间的同业交流,对标对表学习先进经营理念,复制优秀银行票据业务运作模式,避免因自身资源短缺、思路不畅造成的内部控制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银行票据风险研判能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
(三)创新应变,依托大数据应用赋能票据业务风险管控
大数据风险预警预判是票据业务风险隔离的第三道防线。随着“大智移云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开始在各行各业实现迅速下沉,让银行票据业务依托大数据实现风险管控成为可能。基于此,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要拓宽数据汇集渠道,奠定大数据风险管控的数据基础。一是实现行内票据业务系统与信贷、同业等多个直接或间接业务关联度高的信息系统的对接,形成数据聚集效应;二是充分利用票交所经常性发布的市场交易数据和票据业务相关调研报告,及时掌握票据业务最新权威动态和趋势,预防倾向性或苗头性风险事项发生;三是加强与地方公安、检察、法院、工商、民政等部门的交流沟通,形成在垂直细分领域快速获取企业或商户信用资质等级和违规处罚处理的信息互换交流机制,形成数据仓库,辅助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总之,要多措并举依靠大数据优势实现票据业务风险管控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开展银行票据业务运营场景测试,通过构建风险决策模型的方式具化风险,最终实现票据风险的精准拆弹。
三、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应对票据业务风险新趋势的具体措施
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在明晰票据业务风险新趋势和管控方向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现状,形成系统化的风险应对措施、个性化的风险解决方案,可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化解票据业务风险。
(一)重塑理念,将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根植于银行企业文化
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可通过重塑风险管理理念的方式打造风险防范企业文化,并在银行全体员工中进行宣贯,就票据业务背后交易真实性和贴现资金回流等重点风险领域,坚持市场运营和监管要求两条腿走路,本着审慎经营的原则将其风险管理内嵌于全行内部控制体系,并制定可操作、易落地的绩效考核方案,确保票据风险监管总体可防可控。对行业内票据业务发生的风险事项及时进行收集汇编,形成案例库,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构建长效风险监管企业文化。
(二)建章立制,使票据业务风险防控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和流程管控是防范票据业务风险的关键。在金融行业宏观管控层面,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可结合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案例提请主管部门或立法机关及时修订《票据法》,使之跟上票交所时代的电子化管控发展形势;在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内部微观层面,要全面盘点梳理现有票据制度的合规性和适应性,结合实情实况以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6月份发布的《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为总纲,制定适合自身银行票据业务的操作规程,做到制度建设优先于业务发展。同时,在制度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票据业务流程优化,建立纵横交错、有机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横向覆盖纸质及电子银行票据种类、贴现和转贴现等各项业务类型,纵向串联银行票据业务具体操作规程、业务审核审批权限标准、授信额度管控等多个管理维度,形成既缜密细致又科学规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三)动态监管,让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手段措施灵活多变
进入票交所时代后,银行票据业务的新政策法规、新产品形态、新业务模式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不可预估的潜在风险。基于此,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手段不能单一、措施不能一成不变,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做好动态全流程监管。首先,在票据业务的新政策法规理解上,要充分认清政策出台的背景,了解政策制定的导向和意图,把握政策执行的度量标准和裁量尺度,对标行内业务操作规程,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其次,在前端客户的准入管控上,提前做好客户的尽职调查和票据业务真实性辨析,从源头收紧票据业务风险敞口;再次,在中端票据业务审批管控上,坚持交易环节过程留痕、留印,切实做好转贴现业务的交易台账登记,为可能存在的风险溯源提供材料证据;最后,在后端的承兑行上,执行白名单准入制,根据承兑行的资信情况、负面舆情信息及本行授信变动情况予以名单上的不定期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票据业务承兑行选择风险。
(四)业财融合,把票据业务风险预警始终放在重要位置
防范化解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关键在于除患于未然和防患于未然。地方性中小农商银行在票据业务管理上,一是要坚持岗位职责分离原则,通过岗位科学设置的方式把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贯彻至业务始末,前台交易、中台风控、后台清算做到相互独立运行。二是深度开展业财融合,通过跨部门通力协作的形式排查风险易发点,对能预警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推送提示;对超权限、超限额等不符合本行风险管控政策的行为,直接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自动拦截。三是积极利用大数据开展风险分析,利用时序、趋势等预测性分析模型实现实时监测预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杜江帆,朱程逸,冷瑞.新形势下中小银行如何防控票据业务风险[J].中国农村金融,2020(17):83-85.
[2]朱明韬,江弘杰,陈亚楠.票交所时代: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特征及应对策略[J].银行家,2018(03):118-119.
[3]徐楓,郭楠.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成因及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7(08):48-52.
[4]立伟,李海霞.新常态下加强商业银行票据风险管理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6(12):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