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摆脱敌人的包围,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一路上,红军经历了无数困难和考验,其中“吃”的问题尤为突出。但尽管如此,战士们都坚守自己的信仰,即使饿着肚子行军,也决不向敌人低头。
2.1935年春,莺飞草长的季节,中央红军突破重重封锁来到了云南宣威,这是红军战士回忆中的好地方——闻名遐迩的火腿出产地。宣威是云南东北部的重镇,是川黔两省通向云南的要冲,也是滇军阻截、企图消灭红军的屏障。
3.当红军长征进入宣威境内以后,云南省主席龙云立即命令他得力的旅长刘正富,从会泽方向折向宣威城防堵。因为当时龙云估计红二、六军团可能按照中央红军路线渡江北上,所以刘正富把防堵重点放到了昭通沿线。殊不知,红军大部队却进入了宣威。
4.大军出发,前面无粮仓,后面亦无后勤供给,只能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红军一入城,就没收了一家反动大土豪的财物。战士们到他家一看,琵琶一样的火腿堆满了几房子,一扇叠着一扇,相当壮观!
5.这些上好的宣威火腿色泽鲜艳,香气浓郁,不愧是享誉盛名的食材。只不过,火腿这东西,当时主要是有钱人享用的,一般人连怎么吃都不会。连队的炊事员也不知道如何烹饪这美味,他们把火腿切成块放入水里煮,倒是煮出一锅油汤,可火腿却淡而无味。
6.但也有吃过并知道如何制作的人——红三军团参谋长萧劲光(1949年后曾担任过解放军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就不要烧好的火腿,而是让分一份生火腿给他。他把这火腿蒸熟,搁在饭盒的菜格子里,每天行军休息吃午饭时,他就打开来下饭。战士们学到他这一招,这才品尝到宣威火腿的美味。
7.宣威火腿为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补充了部分给养,也意外成为了红军和群众之间密切关系的桥梁。红军在土豪家中没收了大量火腿,不忘跟当地穷苦百姓分享,有许多贫民一个人分得了两三只火腿。宣威及附近群众争火腿争得非常热闹,都说:“家乡的火腿总算让自己吃个够了!”
8.老百姓从来没想过,大军过境不仅不拿穷人分文,而且还和他们分食火腿,这让当地群众对红军产生了信赖。听当地老人讲,“红军在村里买东西都会给大洋,如果需要派工他们都给工钱。红军吃的谷子和火腿都是富人家的。红军住宿时多是打地铺、睡稻草,偶有几家的门板被卸下当床板,但离开时都装回原处……”
9.人民心向红军,这是长征时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在红军长征途经曲靖地区的过程中,不少劳苦大众为了翻身求解放,不顾生命危险,箪食壶浆,热情接待红军,给红军带路,为红军提供情报,或是踊跃参加红军。尤其在宣威来宾铺(虎头山)等战斗中,他们主動为红军送水、送饭、抬担架、救护伤员。
10.红军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给宣威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红军走后的几年中,当地劳苦大众斗志更加昂扬,他们拿起枪杆子,连续发起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暴动。他们当中许多人,后来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赢得解放。时至今日,红军的革命精神仍然给予着宣威人民巨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