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爵士乐坛杰出的小号手与代表作品

2022-05-31 13:24李晓川
音乐爱好者 2022年5期
关键词:戴夫爵士乐小号

李晓川

美国爵士小号演奏家、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名爵士钢琴演奏家,自幼便开始培养他的音乐才能,时常让其聆听迪兹·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克利福德·布朗(Clifford Brown)和切特·贝克(Chet Baker)的演奏。

兰迪·布雷克于1963年至 1966年就读于印第安纳大学,师从比尔·亚当(Bill Adam)、戴维·贝克(David Baker)、杰瑞·科克尔(Jerry Coker),搬到纽约后与克拉克·泰瑞(Clark Terry)的大乐队、萨德·琼斯(Thad Jones)和梅尔·李维斯(Mel Lewis)爵士大乐团同台演出。1967年,兰迪·布雷克加入了Blood Sweat&Tears乐队,在他们的第一张专辑Child Is Father to the Man中加入了爵士搖滚,次年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Score。1975年,他与弟弟麦克·布雷克(Michael Brecker)组成了布雷克兄弟乐队(The Brecker Brothers)。他们在阿里斯塔唱片公司(Arista Records)发行了六张专辑,并在1975年至1981年间获得了七项格莱美奖提名。1994年,布雷克兄弟乐队发行的Out of the Loop,获得了双格莱美奖。1996年,兰迪·布雷克发行的个人专辑Into the Sun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属于自己个人的格莱美奖。

时至今日,兰迪·布雷克个人已六次斩获格莱美奖。在超过四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他塑造了爵士乐、R&B以及摇滚乐的声音,其作品也风格多样,演奏和作曲能力都极为优秀。他的特色专辑34th n Lex在2004年获得格莱美最佳当代爵士专辑奖项,这张专辑的音乐融合了大量硬波普与放克音乐的元素。参与这张专辑录制的音乐家除了他的弟弟外,还有大卫·桑伯(David Sanborn),弗莱德·瓦斯里(Fred Wesley)等当代音乐家。

戴夫·道格拉斯(Dave Douglas)

美国爵士小号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1993年3月,戴夫·道格拉斯录制了他的第一张专辑Parallel Worlds,参演音乐家包括小提琴手马克·费尔德曼(Mark Feldman)、大提琴手埃里克·弗里德兰(Erik Friedlander)、贝司手马克·德莱赛(Mark Dresser)、鼓手迈克尔·沙林(Michael Sarin)。同年,戴夫·道格拉斯开始在Masada四重奏乐队中与约翰·佐恩(John Zorn)、格雷格·科恩(Greg Cohen)、乔伊·巴伦(Joey Baron)合作。他们在原创作品中将即兴风格与爵士乐、新音乐、克莱兹默等音乐形式融为一体。

1997年,戴夫·道格拉斯录制了专辑Charms of the Night Sky,其中使用了小号、小提琴、手风琴和贝司这一特别的乐队组合方式,并融入了东欧与阿根廷民间音乐的声音以及爵士乐风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戴夫·道格拉斯与尤里·凯恩(Uri Caine)、克里斯·波特(Chris Potter)、詹姆斯·属(James Genus)和克拉伦斯·佩恩(Clarence Penn)组成了五重奏乐队。他与钢琴家尤里·凯恩合作至今,创作并录制了大量优秀的当代音乐作品。

2002年至2012年,戴夫·道格拉斯担任了加拿大班夫中心爵士与创意音乐工作坊的艺术总监。在纽约,他与小号手罗伊·肯普贝尔(Roy Campbell Jr.)共同创立了新小号音乐节,旨在挖掘可塑性强的当代小号作曲家与演奏家。

2005年,戴夫·道格拉斯创立了自己的厂牌——格林利夫唱片公司(Green leaf Records),发行自己和其他音乐家的当代音乐作品,他对即兴音乐的独特贡献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戴夫·道格拉斯是一位极其富有创造力、作品种类繁多、音乐思维深邃而独立的音乐家,其具有影响力的专辑包括Parallel Worlds、The Infinite、Charms Of The Night Sky等。

戴夫·道格拉斯的音乐风格十分多变,在专辑Charms Of The Night Sky中,他开辟了一条不同的音乐道路——以一种柔和而内敛的方式向听众展示他的音乐世界。该张专辑整体节奏缓慢,情绪平静,有着后极简主义的风格。

罗伊·哈格罗夫(Roy Hargrove)

美国当代主流爵士小号的引领者之一、作曲家。

罗伊·哈格罗夫九岁开始学习小号,师从迪恩·希尔(Dean Hill)。十七岁时,还是高中生的罗伊·哈格罗夫得到了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的赏识,被邀请到沃斯堡的大篷车之梦艺术中心表演。在伯克利音乐学院短暂学习之后,他来到了爵士乐的中心——纽约。

1990年,罗伊·哈格罗夫录制了其首张个人专辑——Diamond in the Rough。1998年,罗伊·哈格罗夫与他创建的非裔古巴乐队Crisol凭借Habana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拉丁爵士乐专辑奖。2002年,他与赫比·汉考克和迈克·布雷克合作,以Live at Massey Hall获得了他的第二个格莱美最佳爵士器乐专辑奖。他于2008年发行的专辑Earfood被Jazziz杂志评选为当年的五张“必听专辑”之一。

罗伊·哈格罗夫曾获得过四项格莱美奖提名。他的演奏极富张力,温暖且歌唱性的音色与音乐爆发力兼具,为乐迷所赞叹与喜爱。他既是传统爵士乐的坚守者,演奏了很多硬波普风格的作品,又热衷于进行跨流派的风格探索,与各种嘻哈、灵魂乐、节奏布鲁斯和另类摇滚艺术家合作,创作能力十分出众。Earfood、Diamond in the Rough、Hard Groove、Habana、Moment To Moment等专辑均为罗伊·哈格罗夫的优秀作品,其中最值得推荐的当属Moment To Moment。这张专辑是罗伊·哈格罗夫以其极富歌唱性的小号进行演奏的,包括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爵士情歌。编曲家拉里·威里斯(Larry Willis)把传统爵士乐器与弦乐完美融合,使人沉醉于那柔美的旋律线条中,温暖而惬意。

汤姆·哈瑞尔(Tom Harrell)

美国爵士小号演奏家、作曲家和编曲家。

汤姆·哈瑞尔八岁开始吹小号。1969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得音乐作曲学位,随后他成立了自己的五重奏和室内乐团。自1989年以来,汤姆·哈瑞尔一直以不同的编制来呈现自己的音乐,通常是五重奏,有时也会扩大编制使用弦乐室内乐团和大乐队等。同时,他的身影还时常出现于世界各地的主要爵士俱乐部和音乐节上。RCA、Criss Cross、High Note等著名爵士厂牌都曾为其录制过专辑。

作为一名作曲家,汤姆·哈瑞尔的作品也被著名音乐出版社Hal Leonard、 Jamey Aebersold、Sher Music等出版。他一生荣获多个奖项,如由Down Beat杂志颁发的年度最佳小号演奏家、爵士记者协会的年度最佳小号演奏家奖、SESAC爵士音乐奖等。2000年,他的大乐队专辑Times Mirror获得了格莱美奖提名。

汤姆·哈瑞尔患有精神分裂症,他依靠服用药物,凭借对音乐创作的喜爱与追求,一直与疾病顽强斗争,以继续其演奏与音乐创作。他是一位满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曲家与小号手,他以旋律化的即兴演奏以及对传统和当代爵士乐的创作兼容而著称,令人赞叹。

汤姆·哈瑞尔的代表专辑包括Colors of a Dream、Times Mirror、Infinity、Upswing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Number Five,该专辑的乐队编排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在十一首曲目中有四首乐曲使用整个乐队演奏,另外七首则以不同的重奏形式予以表现。汤姆·哈瑞尔用他充满想象力的创作与演奏给听众不断带去惊喜。

日野皓正(Terumasa Hino)

日本爵士小号演奏家、作曲家,被认为是日本最优秀的爵士音乐家之一。

日野皓正是第一位与著名爵士乐唱片公司Blue-Note签约的日本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号手兼踢踏舞者,他对儿子的教育很严厉,九岁时就开始让儿子接触小号,每天都进行疯狂的练习。正是这种严厉的方式,成就了未来的日野皓正。

日野皓正于1965年加入白木秀雄五重奏,并与之合作至1969年。1967年,日野皓正发行了首张唱片Alone, Alone and Alone。1969年,日野皓正发行了专辑Hi-Nology,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他的专辑Into the Heaven(1970)、Vibrations(1971)与Journey Into My Mind(1974)蕴含了放克爵士乐、自由爵士乐和前卫爵士乐等风格元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搬去纽约与杰基·麦克莱恩(Jackie Mclean)、贺拉斯·西尔弗(Horace Silver)、萨姆·琼斯(Sam Jones)、兰迪·布雷克(Randy Brecker)、吉尔·埃文斯(Gil Evans)、埃迪·戈麦斯(Eddie Gomez)等音乐家展开合作,发行了一系列专辑,如1979年的专辑City Connection与1981年的专辑Double Rainbow,这让他的音乐获得巨大成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野皓正回到日本,成为日本爵士乐领域的代表性音乐家。他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是短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波普运动对他的影响, 日野皓正開始探索更基于原声乐器声音的特质。2007年,日野皓正发行了专辑Counter current、Edges,深受好评,Edges还获得了日本爵士音乐唱片的银奖。不断探索与尝试的他,在2011年与DJ本田(DJ Honda)合作录制了专辑Aftershock,其中融合了嘻哈音乐的元素。

日野皓正是一位充满活力的音乐家,以他饱满而有力的音色和富有表现力的后波普风格闻名于世。他的演奏深受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弗莱迪·哈伯德(F r e d d i e Hubbard)与伍迪·肖(Woody Shaw)等音乐家的影响。以专辑From The Heart为例,我们在其中能够领略弗莱迪·哈伯德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音乐风格。这些原创作品既具有当代爵士的新风格,又保持了传统爵士乐的摇摆特质。日野皓正的演奏始终如一地充满激情和探索精神,音乐家们之间的配合更是自然而默契。

英格麗·詹森(Ingrid Jensen)

英格丽·詹森出身于加拿大北温哥华的一个音乐家庭。她与她的妹妹克里斯汀·詹森(Christine Jensen)都是当代爵士乐坛重要的女性演奏家、作曲家。

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后,二十五岁的英格丽·詹森加入了维也纳艺术乐团并参与巡回演出,还任教于奥地利布鲁克纳音乐学院。1994年回到美国后,她成为DIVA爵士大乐队的成员。

同年,她的首张专辑Vernal Fields获得了加拿大朱诺音乐奖中的最佳传统爵士专辑奖。之后,她发布的唱片包括Around the World I、Here on Earth、Higher Ground等。

2005年,她发行了专辑At sea。该专辑是她职业生涯中里程碑式的杰作。

英格丽·詹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乐手,也是一位爵士乐教育家,现任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临时副院长和爵士系主任。

她的音乐风格受到伍迪·肖、肯尼·惠勒(Kenny Wheeler)等音乐家的影响,其音色柔美温暖,乐器演奏技巧十分出色,完美呈现了女性音乐家对即兴演奏与音乐诠释的独特之处。

英格丽·詹森有着前卫并具探索性的即兴风格。在她的首张专辑Vernal Fields中,我们能听到弗莱迪·哈伯德与伍迪·肖的硬波普风格,同样也能感受到像阿特·法默(Art Farmer)音乐中的细腻与温情。

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

美国爵士小号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和林肯中心爵士乐艺术总监。

在美国爵士界,温顿·马萨利斯一家有“爵士乐第一家庭”的美名。他的父亲是爵士钢琴家、教育家埃利斯·马萨利斯(Ellis Marsalis)。爵士萨克斯手布兰福德·马萨利斯(Branford Marsalis)是他的哥哥,爵士鼓手杰森·马萨利斯(Jason Marsalis)与爵士长号手德尔菲亚约·马萨利斯(Delfeayo Marsalis)是他的弟弟。

温顿·马萨利斯十二岁开始学习古典小号,十八岁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进行爵士乐学习,之后加入了阿特·布莱克(Art Blakey)的 Jazz Messengers乐团。从那时开始,他成了爵士音乐中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家,签约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并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1982年,他组建了第一支爵士五重奏,还录制了第一张个人古典音乐专辑。在爵士音乐领域的优异表现,使他成为爵士乐坛优秀的小号演奏家之一,荣获了多个大奖。1983年至1985年间,温顿·马萨利斯连续发行了专辑Think of One、Hot House Flowers和Black CodesFrom the Underground,都获得了格莱美最佳爵士乐器演奏与独奏奖。1997年,温顿·马萨利斯的专辑Blood On The Fields成为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爵士乐作品,而后1999年的专辑Listen to the Storyteller: A Trio of Musical Tales from Around the World获得了格莱美最佳儿童朗读专辑奖项。

温顿·马萨利斯凭借其非凡的音乐才华成为林肯中心爵士乐中心的艺术总监,以及林肯中心爵士大乐队的音乐总监。他与林肯中心爵士乐合作录制了很多专辑,如Portrait in Seven Shades、Big Band Holidays等。为了让更多听众接受爵士乐,他不仅为爵士乐注入了新鲜血液,还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爵士乐逐渐家喻户晓。

温顿·马萨利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号演奏家与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小号音色宽广,富有爆发力与音乐张力。作为传统爵士乐的捍卫者和领导者,温顿·马萨利斯的创作思维强调自由和创新精神,他钟情于蓝调,始终坚持以摇摆感为爵士乐的核心。

温顿·马萨利斯的创作与演奏得到全球乐迷的赞誉,其专辑Black Codes更是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该专辑在创作与演奏上延续并发展了迈尔斯·戴维斯的音乐风格,展示了作为“年轻狮子”的一代音乐家的真正内涵:年轻音乐家选择探索原声爵士乐,并将其与当代主流爵士乐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戴夫爵士乐小号
当你不够优秀时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
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