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存
“吃不穷,穿不穷,精打细算穷一时,计划不周穷一世。”在我们家,这句话是母亲的口头禅。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也因此,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不够大方。等我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才发现,原来母亲不是不大方,而是一个善于过日子的人。
这事得从她结婚开始说起。母亲生于20世纪60年代,与父亲结婚时才21岁。母亲说,趁着年轻,赶紧生,自己有精力带娃。于此,母亲一连生了仨,而且年龄都只相差3岁。母亲还说这样匀速密集地生娃有好处,至少在穿上不愁,一套衣裤,孩子们可以轮番接着穿,老大新、老二旧、老三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又三年。一塊布料,母亲尽最大努力让它物尽其用,硬是遮住了我们的屁股,没有让它暴露在阳光下。
小时候,家庭条件艰苦,一年到头难得有肉吃。每次母亲到集市买肉,也总会精打细算,次次都买那种有肥有瘦也有骨的肉。这样的肉在母亲眼里,不仅便宜,可以少花钱,而且吃的花样多。买回家的肉,母亲将肥的单独割下来,小火炼油,熬得喷喷香,备作日常炒菜之用;瘦的拌于芹菜、青椒、豆腐等爆炒,让一家人解馋;剔下肉的骨头,再跟莲藕、萝卜、土豆等一起炖,我们同样吃着满嘴香。炖煮后的没了油水的骨头,母亲还是舍不得扔。她把骨头装在盘子里,拿给家里的大黄狗,让它津津有味地啃,乐得它恨不能把尾巴翘上天。就这样,母亲用只够“养猫”的肉,不仅喂大了我们兄妹三只“虎”,还把家里的大黄狗也喂得肥肥胖胖的。
儿时,我们住在山里,房子建在半山腰上,房前屋后是大片大片的土地。日常生火做饭要用柴草什么的,出门就有,很是方便,唯一的缺憾就是少了一条有水的河,所以我们家一日三餐生活用水、洗漱用水及家畜饮水等全都靠去远的水井里挑。水在母亲眼里,自然如金子一般珍贵,不论什么时候,她都倍加珍惜。除了做饭、烧菜、泡茶等喝到肚子里的水,其他的均是流“水”线:先洗脸,接着洗脚,最后倒在爬满瓜蔓的篱笆墙下,以期育苗。
后来,我们兄妹都上学了,母亲更加精明了。每当我们经不住诱惑羡慕别人吃得好,穿得好,母亲就会在我们耳边耐心教导:“上学,上学,上的是学,比的是学,不是比吃穿。”母亲还说:“少年求学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特殊时期,吃穿儿事小,纸墨笔头事儿大,千万马虎不得。”那时候,我们每买一本本子或一支笔,母亲都不忘记叮嘱我们,要我们节省点儿用——把字写好,少涂“墨疙瘩”。一个作业本写完了,母亲同样强烈要求我们,不要直接扔掉了,要留着当作草稿纸,课堂练习和数学演算什么的,得在本子的背面写。就连用过的作业本的背面,母亲也不允许我们乱涂乱画,母亲说那样不仅浪费纸墨,还容易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拿母亲的话讲,就是要做到点墨于胸,把墨水全都装进肚子里。
现如今,母亲老了,但母亲“精算”的习惯依然没有丢。平时买菜什么的,她总喜欢“货比三家”,花最少的钱,买最新鲜的菜。偶尔母亲还与一起共度老年时光的朋友们到街上走走,逛逛衣店、鞋店、超市,给她的老年朋友们当当参考,让她们淘到物有所值的宝贝,买个舒心和快乐。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母亲是个“抠妈”,谁知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也如当年的母亲一样,肩上挑起了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时,我才明白,原来母亲是个“神妈”。她精细的“算盘”里,不仅藏了生活,也藏了一个家,更藏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想不佩服都不行。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