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耀华
摘要:为促进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引导更有机结合,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研究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问题,并探究了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新媒体时期,高校所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网络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突发事件快速发展,但高校解决有关问题的舆情引导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影响了高校的管理及正常教学秩序,并对高校的声誉及形象产生负面作用。怎样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水平,是网络时代高校舆情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笔者凭借多年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经验,就该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一、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问题
为清楚了解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存问题,通过收集几所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具体策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
1.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
笔者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相关内容分析后发现,目前有91%的高校学生把网络当作获取重要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中仅有37%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比较信任。从对高校学生进行的网络舆情调查问卷可以知道,57%的大学生十分关注高校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但高校舆情监管有效的监管措施,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网络事件进行舆情引导,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过大,难辨真假。网络上涉及高校的信息非常多,并且真实性难以辨认,导致网络舆情内容多而分散,难以有效识别,交易导致大学生群体的冲动及盲从。大学生对高校热点事件、群体突发事件的关注度很高,兴趣范围特别广泛,并且大学生眼中的焦点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不断发生变化,给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管造成了很大压力。
第二,网络舆情监管人员不足。截至目前,虽然有些高校已经建立了网络舆情监管队伍,专门对大学生舆情进行监控,但是该队伍成员主要是高校学生,其对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都缺乏专业水平,对舆情的收集及管理方式也比较落后,不利于舆情监控工作的顺利、高校开展。各个高校在管理网络乐清、预防舆情危机上,技术手段严重滞后,这就导致了舆情预知能力较差、舆情管理手段落后,舆情引导能力不高等状况的出现。
对舆情变幻的即时监测、宏观驾驭、有效控制能力明显不足,是高校无法有效预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是高校舆情控制的主要内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做好舆情监控工作,是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前提条件。
2.网络舆情引导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国家都很注重校园法治建设,使校园管理有法可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完善,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严格的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及言论的制度。
缺乏制度的约束,就意味着过度自由,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高校对网内网的管理也缺乏完善的制度,因为对校园网发帖的条件、消极言论引发舆情危机的惩治、贴子内容的监控及审核、注册条件等问题,没有相应的监管与约束,学生在隐匿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自律,极易发布一些有害性信息,导致舆情危机的出现。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网络制度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既满足大学生反映问题、交流信息的需要,又保持校园网络健康的目标。由于网络的匿名特性,使高校对散布虚假网络信息者的制裁也存在一定难度,出现了随意散布网络谣言却得不到应有制裁的状况。
所以,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快网络立法步伐,积极借鉴国外高校网络管理的先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高校专门设立“法制办”,邀请律师给学校的校规、校纪、文件审查与把关,对高校制定的不合法制度一票否决,这种做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各个高校应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减少校园网的虚假信心,使网络信息的传发更法制化、规范化,有效改善高校网络秩序。
3.网络舆情监控技术投入不足
对高校舆情的监管体系的建立,需要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这就需要一定的设备及技术支持,并需要强大的组织保障。
当前,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这为舆论引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当然也为给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好的技术标准。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人员应从长远考虑,要选择先进的网络技术及较高的软件版本,确保其功能能适应网络舆情监管的需求。
在网络服务器支持的基础上,淘汰落后的网络技术,安装版本尽可能高的技术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今后因软件技术原因对网络舆情监管的质量的可能性。
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投入都比较少,比如某高校为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而成立了微博工作室,其舆情引导人员主要是在校学生,成员与成员、教师之间联系时主要使用自己的通讯设备,甚电脑都由工作人员自己准备,办公环境非常差,就在一个废弃的小会议室,缺乏正规的办公室与办公设备,更没有专业的网络舆情引导的人才培训与设备投入制度,网络舆情监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了解都很被动。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舆情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工作效果不好的后果。
二、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的
有效途径
加强和完善网络舆情引导,可以提高高校对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及控制,各高校应积极探索与创新舆情引导方式,增强舆情引导的真实性、科学性及针对性。
1.加大网络舆情引导资金投入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需要提高监管技术等级,这就要求增加监管设备及人员投入。
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主要是通过技術方式对网络上非法及不良信息内容的舆情进行过滤与封堵。通过提高监测系统的能级、完善设备建设以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排查力度,通过对网络设备的高校利用,保证高校舆情信息安全,及早发掘小的突发事件隐患及不稳定因素。
为提高高校网络于强的管理水平,必须有专职、高水平版主管理,及时对注册用户的言论进行审核。结合言论自动过滤软件,加强监管技术建设,配备校园网络舆情控制设备,使高校网络监管技术体系达到“监管网络舆情能力”、“查办网络事件能力”、“排查危害性因素能力”、“预防负面舆论渗透能力”。
调查发现,当前情况下,为实现网络舆情监管的高效与多能,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方式有:在校园网中设置客户认证系统、对校网论坛采取实名注册、保存上网记录等方式,以实现对校园网的有效管理,这些监管方式在现实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且监管面相对较窄,只适用于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的调查取证工作。为更好地实现对校网舆情监管,高校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尤其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研发、网络舆情案例库、模型库等数据库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智能抓取、分类及电脑舆情判断和辅助辨析等。所以,只有加大对网络舆情引导的资金投入,相关的监管设备及专业人员才能相继到位,促进各种问题的快速解决。
2.利用好舆情监测大数据系统
引入先进的舆情监测系统软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新华网睿思舆情分析平台、人民网舆情分析系统。依托其具备上千亿数据量的数据索引、挖掘分析和存储能力,成熟的产品理念和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NLP自然语言分析等核心技术手段,每日24小时不间断实时采集“与我相关”的最新舆情信息,实现对新闻、论坛、社交媒体、APP客户端、视频平台、搜索引擎、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商业门户网站、各类报刊电子版等多种类型互联网数据进行监测。本着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第一时间引导舆情,对舆情传播的载体形式、地域特征、内容敏感度、传播速度、要素特征等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实现舆情数据的多維度统计分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快速响应,回应关切。
3.借助媒体力量扩展引导渠道
新闻媒体是迅捷、便利的传播工具,它能使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传播。因此高校应借助媒体力量,使其成为控制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有益补充。比如,某高校因斗殴导致一名学生死亡,该院校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出去,随后南方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及微博纷纷转发了该校官网信息,短短的一小时内评论及转发次数高达5000次。各个网络媒体、媒体微博和个人微博的点评慢慢从猜测、恐慌转变为默哀、祈祷,有网友这样说:官网及时公布事情,真好!
由于第一轮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控制,随后有关此事的网络报道不超过20条,高校根据事件实情进行了跟踪报道,并联系各大网站贴吧管理员,对该事件的后继信息进行正向引导。借助媒体力量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可将网络舆情引导的渠道扩大化,快捷地实现了理想的引导效果。
4.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我国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与发布的法制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比如网络立法领域,就有《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对加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布非常有利。但对高校来说,需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的制度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建立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制度。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者的素质对工作效果有重大影响。所以,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及责任感;要熟悉高校的各种政策;要了解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爱好;要熟练掌握高校舆情运到的技术及规律;要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要擅长交际、善于把握大学生心理。在舆情引导队伍中,至少要有一人具有较高的网络维护技术,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轮岗值班,最好全天候有人关注相关微博及网站。确保高校官网维护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可随时沟通并处理。
第二,规范网络舆情的日常运营情况。对高校的官网及微博两大方面的运营应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对校园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发布,需要向上级部门请示发布,经高校新闻部门主管领导及网络舆情引导最高领导人审核后,才能发布。对于需要转发的一般信息,应由舆情引导工作人员审核后再进行发布;重大事件要报高校宣传部长,经同意后方可放不;对于帖子的回复及评论,一般由网络舆情引导人员直接回复,重大事件须请示后再做回复。在校网内部,大学生上网要采取实名制登录,要求学生用有关制度内容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制度的规范作用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实名制登录可有效约束上网者的言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生活就更加理性与和谐。对于违反相关制度的学生由于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这也是提高高校舆情引导的重要途径。
5.提高网络舆情引导人员素质
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必须加强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变动规律,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及服务意识,并使他们能够灵活采用网络语言高效进行舆情引导等。
培养高水平的舆情引导工作者,提高舆情引导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知识、敏感的洞察力、较强的辨别能力。为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就需要他们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高校法律法规政策及国家对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内容。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就要让其了解高校各部门工作开展的详细情况,只有对这些情况足够熟悉,并运用自身的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述优势,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高校群体突发性事件的解决工作中来。
总之,网络舆情引导,是预防、解决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最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高校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效性,使其为创建和谐、健康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